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814条记录
大力创建浦东都市农业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以浦东农业为基点,从新视角和新思路出发,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努力创建一种新型的农业体系──都市农业体系.并以此为立论,探讨了都市农业的成因条件,所含内容及其创建都市农业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浦东,都市农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子束对大麦的诱变效应研究互Ⅰ.对M_1和M_2的效应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100—300Gy辐照处理13个大麦品种(系)的风干种子,M1代产生明显的生物学辐射损伤,表现在苗的高度降低,第一叶片长度和根的长度变短,植物存活率和结实率下降。电子束诱变的适宜剂量一般为100—200Gy,在此剂量范围内,M2代突变频率为0.276%-3.84%,除出现多种叶绿素缺陷突变外,还出现植株生长习性、株高、叶型、穗型、穗长,芒型、早熟性及茎叶蜡质减少等形态或生理性状突变,表现电子束对大麦具有诱变类型丰富、突变谱广的特点。同一种诱变处理的M1结实率高低的不同类型还会影响到M2形态突变的类型。

关键词: 电子束辐照育种,大麦,成株率,结实率,突变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将大赖草种质转移给普通小麦的研究Ⅳ.通过花药培养选育双重二体异附加系和代换-附加系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普通小麦“中国春”与抗赤霉病的亲缘物种大赖草杂种回交后代BC2F3和自交F4代的花药培养,获得了72株花培植株,其中28株结实。这些株系的株高、穗形和成熟期等性状在H2系间差异明显,但株系内整齐一致。对28个H2代株系进行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25个2n=42,1个2n=44,2个2n=46。通过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分析和染色体C-分带,在H2代中选育出一个异代换-附加系(2n=44)L07,两个双重二体异附加系(2n=46)L03-05和L06。

关键词: 普通小麦;大赖草;花药培养;异附加系;C-分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麦秸秆屑袋栽香菇技术

食用菌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稻麦秸秆屑袋栽香菇与木屑袋栽香菇的技术大同小异,现将其不同点分述如下,供同行参考。 (一)菌株和种型的选择 香菇属木腐菌,若用稻麦秸秆栽培,就应选育出能在稻麦秸秆上生长发育良好、产量接近木屑栽培水平的菌株。笔者从10个香菇菌株中筛选出82-2、Cr02、苏香、农2、中兴8号等比较理想。所用的种型,通过比较试验,以本粒种(谷粒大小)最佳,接种后吃料快,生长势旺,污染率低,其配方为本粒78%,米糠20%,糖、石膏各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猪共济失调症的发生与预防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上海市西郊一牧场为饲养量在6千余头的规模较大的集约化肉猪场,苗猪的主要来源是从江浙一带及附近地区购进,购进的苗猪大多在35公斤以上.近年来引进猪场的肉猪在进场的一个月里,相继发生一些死亡.病猪表现为站立不稳,呈犬坐式,有的后肢或前肢瘫痪,有的麻痹和侧卧,有的表现颤抖或四肢呈蹬水运动,肉猪呈明显的共济失调状态,发病严重的猪在发病后6~10天后死亡,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市场经济与正确处理“三农”问题

上海农村经济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论述,以稳定和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正确处理“三农”问题的核心是稳定发展农业和保护农民利益。 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农民问题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骨节病区粮食中互隔交链孢霉产毒菌株的测定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链格孢霉属(Alternaria)是侵染田间多种作物和收获后谷物的常见真菌之一,不仅产量和品质下降,而且产生毒素,有害于人、畜的健康。Serter(1984)从小麦和高粱上分离的互隔交链孢霉(A.aiternata)产生主要存毒代谢物为互隔交链孢霉醇(Alternariol,AOH)和互隔交链孢霉醇单甲醚(Al-ternariol Melthy Ether,AmE)等。近年来,我国白逢彦等(1990)和郭雄等(1995)分别在青海和陕西大骨节病病区粮食中进行真菌学检查,其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仔猪腹泻与大肠杆菌药敏试验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仔猪腹泻是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是造成仔猪生长迟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引起腹泻的病原、病因很多,笔者曾对一大型猪场发生的哺乳期下痢和35日龄断奶后的腹泻,应用大肠杆菌药敏试验方法,结合临床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鸡完全日粮饲喂效果比较试验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分组与饲料营养水平设上海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肉鸡完全日粮SR_(308)(0~21日龄)、SR_(309)(22~35日龄)和SR_(310)(36~49日龄)为Ⅰ组,市场上常用的合资企业310(0~21日龄)和311(22~49日龄)为Ⅱ组.选600羽刚出壳的AA商品代公母混合雏,随机分为2组,每组300羽.每组分3个小组,每小组100羽.Ⅰ组日粮营养水平0~21、22~35和36~49日龄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分别为12.970MJ/Kg和21.5%、13.179MJ/Kg和19.5%、13.389MJ/Kg和17.5%;Ⅱ组日粮营养水平0~21和22~49日龄分别是12.970MJ/Kg和23.0%、13.389MJ/Kg和20.5%.生产性试验数量为2927羽,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载体细胞培养技术在兽医领域的应用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人们不但已知活细胞是构成所有活的有机体的基本单位,而且对其结构、功能、生命活动,以及在机体内不同细胞间构成的细胞社会、各种细胞与细胞周围环境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探索,并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向纵深发展.1885年Roux最先开始尝试使组织脱离机体而生存.1907年Harrison开始把组织培养作为一种方法,用于研究离体动物细胞.组织培养是一个通用名词,其实际内容可概括为三个不同概念,也就是包括有三种主要方法:(1)器官培养,培养物保持全部或部分体内组织结构,培养于液体与气体的交界;(2)原代外植块培养,将一小片组织放在玻璃的或塑料培养器皿与液体的交界处,待组织块粘着后,沿底平面移动生长;(3)细胞培养,将原代外植块生长晕用机械法或酸法分离细胞,作成细胞悬液,再培养于固体基质上,或单层细胞生长,或在培养液中呈悬浮状态培养.微载体细胞培养技术的诞生,为那些在悬浮培养条件下受限制的细胞可以大规模培养,把细胞培养提到崭新的高度.微载体细胞培养技术使细胞培养量在单位体积中可增加数倍甚至10倍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