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果树与根际微生物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

摘要:根际微生物在果树的生长、发育、病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既有正向促进作用又有反向抑制作用,而果树又通过根系释放根际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果树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其之间互作关系进行研究对改善根际微环境、促进果树健康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果树与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综述了包括根际、根际微生物、根际微生物对果树的影响、果树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等几方面内容,并对果树与根际微生物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果树 根际微生物 相互作用 根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八份欧洲玉米群体选系主要农艺性状及抗病性评价

现代农业研究 2024

摘要:本文以欧洲早熟玉米群体选育的十八份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及大斑病、丝黑穗病的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十八份自交系中大部分材料在主要农艺性状和抗病性方面具有较好的表现。E2106、E2111、E2114、E2116等4份材料在抗大斑病和丝黑穗病方面表现较突出;E2101、E2105、E2112、E2113、E2117等5份材料在产量和抗病性方面表现均比较突出,其中,E2117、E2105等2份材料高抗大斑病的同时,产量分列第2位和第3位,这些材料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着重加以利用;E2109产量位列第1位,但在抗丝黑穗病方面表现一般,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选择性的加以利用。

关键词: 玉米 农艺性状 抗病性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5%肟菌·戊唑醇对向日葵菌核病防治效果的研究

作物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室内离体测定和田间试验的方法,进行了75%肟菌·戊唑醇对向日葵核盘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菌核病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对核盘菌有很好的抑制效果,有效浓度(EC_(50))为0.0370μg/m L。其对向日葵菌核病具有很好的田间防治效果,用量在450 g/hm~2时效果最好,防效为92.78%;始花期用药防治效果好于其他时期;以现蕾期、始花期、盛花期和开花末期各喷药1次最佳,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测产结果表明,喷施4次75%肟菌·戊唑醇处理的产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和常规药剂异菌氟啶胺对照,分别增产170.62%和28.79%。

关键词: 75%肟菌·戊唑醇 核盘菌 室内毒力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开发猪低蛋白日粮的原因及措施

现代农村科技 2024

摘要:随着生猪产业的不断发展,对蛋白质饲料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导致蛋白质资源短缺。生猪日粮中常用的蛋白质原料为豆粕,而我国豆粕主要依靠进口。因此,优化饲粮配方、精准饲养,降低蛋白质原料使用,以更合理地利用饲料蛋白质,降低养殖业氮排放和降低饲养成本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开发猪低蛋白日粮的原因及技术措施,旨在为推行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低蛋白 低豆粕 菌体蛋白 非粮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然火山石板熔岩台地土壤条件对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火山熔岩石板田土壤环境对提升寒地水稻稻米品质的机制,选取黑龙江省牡丹江响水火山玄武岩天然石板地水稻田(T1)和临近5.2 km的非石板地水稻田(T2),采集土壤样本测定理化性状和元素含量等指标,并测定水稻品种灌浆结实期叶片光合参数、植株各部位N、P、K养分吸收、籽粒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变化及稻米品质指标,分析各品质指标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T1土壤中有机质、有效硅及镁、铁、锌、硒等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T2(P<0.05)。2)水稻各生育时期,T1水稻叶片的SPAD均显著高于T2(P<0.05),且植株鞘和叶、茎、穗各部位N、P、K养分的吸收和积累也显著高于T2(P<0.05)。3)拔节-成熟期,T1水稻单穴干物质重显著低于T2(P<0.05),而单茎干物质重则显著高于T2(P<0.05)。4)T1籽粒中ADPG焦磷酸化酶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在灌浆后期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而谷氨酰胺合成酶在籽粒整个灌浆进程中酶活性均显著高于T2(P<0.05)。5)T1条件下稻米的17种氨基酸含量及Mg、Fe、Zn、Se等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T2(P<0.05);T1稻米的垩白米率、垩白度、粗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T2(P<0.05),整精米率和食味评分均显著高于T2(P<0.05);T1土壤可使水稻籽粒淀粉的峰值粘度升高,同时降低了籽粒淀粉的最低粘度、衰减值和回生值等淀粉RVA特征值。综上,火山熔岩石板田土壤环境可促使水稻植株光合能力及水稻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升高、促进植株对N、P、K养分及天然腐殖土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增加整个灌浆结实期或灌浆后期淀粉形成的关键酶代谢活性,进而改善稻米品质。

关键词: 天然石板田 光合物质生产 碳氮代谢关键酶 稻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粪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缓解畜牧业产能的提高和日益严峻的畜禽粪污污染之间的矛盾,充分挖掘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的潜力,避免过量施用对环境带来的潜在重金属危害,本试验采用牛粪有机肥为研究对象进行盆栽试验,根据牛粪有机肥和化肥的不同配施比例,设置5个处理,测定收获后不同处理土壤中重金属铜、锌各形态质量分数,并进行土壤有机碳和pH的测定。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配施牛粪有机肥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Cu、Zn的总质量分数,DF1处理组降低幅度最大,分别下降了25.54%、39.20%;与CK组相比,DF1和DF2处理组可交换态Cu分配率从15.86%分别提高至28.13%、42.02%,促进残渣态向可交换态转化,DF2处理组对分配率的提高幅度最大;与CK组相比,CD和DF1处理组残渣态Zn分配率分别降低至39.27%、38.40%,DF2处理组变化幅度最大,降低至24.33%。配施牛粪有机肥后,土壤pH、有机碳含量有上升趋势,其中土壤有机碳与土壤中有效态铜、锌的分配率变化趋势呈正相关,相关性显著(P<0.05),同时土壤有效态锌与土壤pH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相关性显著(P<0.05),但重金属铜的有效态与pH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施用牛粪有机肥时应严格遵循测土配方算出的实际需求量,避免过量施用,增加土壤环境的重金属污染风险。

关键词: 牛粪有机肥 化肥 配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大豆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际微生物组被称为植物的“第二基因组”,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微生物在大豆根系土壤营养元素循环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即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豆的生长健康、营养物质吸收及病害防治等,大豆的生长也对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针对近些年来关于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结构变化情况进行概述,主要包括不同的大豆种质、耕作栽培方式、生长时期、根际分泌物以及外界处理等条件下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化,以及大豆根际微生物与土传病害的关系,同时对未来关于大豆根际微生物的相关研究等方面提出建议与展望。

关键词: 大豆 根际微生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芽豆专用品种牡小粒豆1号的选育

大豆科技 2024

摘要:牡小粒豆1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2011年利用60Coγ射线诱变处理育成的优质高产专用型芽豆新品种。2017—2018年牡小粒豆1号参加黑龙江省特用组自布点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3 245.0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小粒豆2号增产8.5%。2018年参加黑龙江省特用组自布点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 260.0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小粒豆2号增产8.0%。该品种抗倒伏、抗灰斑病、高产优质、适应性广,平均蛋白质含量为39.1 5%,平均脂肪含量为21.62%,属高油芽豆品种,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201 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豆20190054。

关键词: 大豆 芽豆 牡小粒豆1号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寒区肉牛养殖环境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肉牛养殖过程中的饲养环境与肉牛的生长性能密切相关,因此对养殖环境进行调控有重要意义。目前,肉牛养殖的环境控制主要包括温湿度控制、粪污臭气控制、采光控制及外周围护结构选择等。北方寒区气候寒冷干燥,养殖环境控制相较于其他区域具有一定特殊性。文章总结了当前寒区肉牛养殖环境控制技术优缺点及研究进展,以期为环境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为提高肉牛养殖效率提供新的策略。

关键词: 肉牛养殖 饲养环境 控制技术 北方寒区 生长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88份小麦品种(系)抗秆锈基因鉴定及抗性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近年来,小麦秆锈菌(Puccinia graminis f.sp.tritici)新小种Ug99、TKTTF和TTRTF相继出现且不断蔓延传播.黑龙江省是小麦秆锈病常发区,论文旨在分析该地区小麦品种所含抗病基因及对国内小麦秆锈菌优势生理小种的抗性,为我国小麦秆锈病抗病基因的区域合理布局和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43个单基因系与88份小麦品种(系)对7个不同毒力的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21C3CTTSC、21C3CTHQM、34MKQSM、34C3MTGQM、34MKGQM、34MTGSM和RTGRM)的反应型结合系谱分析推导该88个品种(系)中所含有的抗病基因;利用与Sr31、Sr24、Sr25、Sr26和Sr38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供试品种(系)中上述基因的存在情况.同时于2021年和2022年采用我国的两个优势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21C3CTHQM和34MKGQM对供试品种(系)进行成株期抗性评价.[结果]基因推导结果表明,有37个小麦品种可能含有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9e、Sr11、Sr17、Sr23、Sr30、Sr35、Sr37、Sr39、Sr40和SrWld中的一个或多个.此外,分子检测结果证实,有10个小麦品种(垦麦16、龙春204、龙辐麦8171、龙蒙麦2305、龙辐麦7166、龙春218、龙麦95、龙辐麦19-92、克春171286和龙辐麦194)含有抗病基因Sr31,未检测到含有Sr24、Sr25、Sr26和Sr38这4个抗病基因的小麦品种(系).在2021年和2022年的田间试验中,对小种21C3CTHQM和34MKGQM表现抗性的品种分别有86个(97.7%)和83个(94.3%),其中有62个(70.5%)小麦品种连续两年对两个供试小种均表现良好的抗性,其余品种(系)对单一小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感病.[结论]黑龙江省小麦品种对当前国内两个小麦秆锈菌优势小种21C3CTHQM和34MKGQM具有良好的成株期抗性;有37个品种被推导出可能含有10个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9e、Sr11、Sr17、Sr23、Sr30、Sr35、Sr37、Sr39、Sr40和SrWld)中的一个或多个;有10个品种含有Sr31,未检测到含有Sr24、Sr25、Sr26和Sr38抗性基因的小麦品种(系).

关键词: 小麦秆锈病 小麦秆锈菌 分子标记 抗性基因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