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轮作对土壤肥力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土壤常年风沙侵蚀,土壤质量不断恶化,玉米大豆轮作和玉米连作深翻秸秆还田是当地生产中提高耕地质量、保护农田土壤生态的两种生产模式。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玉米大豆轮作、玉米深翻秸秆还田种植模式和玉米连作处理对比,研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玉米生长发育指标和产量,评价两种种植模式技术效果。结果表明,轮作处理显著增加土壤速效氮、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容重10%左右,提高土壤孔隙度8%,对土壤物理结构改善具有良好作用。深翻秸秆还田处理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26%~32%,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能够显著降低土壤pH值0.4~1.2个单位,提升西部半干旱区地力,改善西部土壤盐碱化。深翻秸秆还田处理更有利于玉米拔节和抽丝期根长生长,有利于茎粗和穗干重的形成,对玉米产量具有显著增产作用。


硅肥浓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促进玉米高产优质栽培,以先玉335为材料,硅肥浓度设置4个梯度,即0,100,200和400 mg·L-1,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硅肥对玉米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叶面喷施硅肥浓度的增加,玉米株高、茎粗和产量均较对照有所增加,其中当硅肥喷施浓度为200 mg· L-1时效果最明显,与对照相比,株高增加10.42%,茎粗增加20.33%,产量增加6.22%,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穗粗、百粒重、秃尖长、行粒数和穗粒数差异显著,穗长和穗行数差异不显著;品质性状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油分、粗蛋白质和粗淀粉含量随着叶面喷施硅肥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当喷施浓度为200 mg·L-1时效果最明显,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66.44%、25.23%、6.62%、4.23%和7.02%.可见,叶面喷施硅肥有利于提高玉米籽粒品质和产量,生产中推荐喷施浓度为200 mg·L-1.


丽格海棠外植体组织培养的研究
《中国林副特产 》 2019
摘要:以丽格海棠的叶片、叶柄和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适宜丽格海棠组织培养的最佳外植体、不同部位外植体不定芽分生的最佳培养基、继代增殖的培养基和组培苗的生根培养基。结果表明:不同部位外植体不定芽的再生率:叶片>茎段>叶柄,叶片的最佳培养基为:MS+1mg/L TDZ+0.1mg/L 2,4-D或MS+1mg/L 6-BA+0.1mg/L TDZ,叶柄的最佳培养基为:MS+1mg/L 6-BA+0.1mg/L TDZ,茎段的最佳培养基:MS+1mg/L TDZ+0.1mg/L 2,4-D或MS+1mg/L 6-BA+0.1mg/L TDZ;不定芽继代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2mg/L 6-BA+0~0.1 mg/L NAA;组培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比为MS+0.1~0.3mg/L IBA。


基于文献计量的水稻研究态势分析
《中国稻米 》 2019
摘要:为了解近20年水稻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1999—2018年水稻领域已发表的文献.结果表明,1999—2018年水稻领域发表文献数量共计136384篇,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和韩国发表文章数量位居世界前5位,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水稻研究所是发表文章数量位居世界前5的研究机构;发表文献数量居前3位的期刊是《PLoS ONE》《Pland and Cell Physiology》《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这些论文主要研究学科是农业、植物学、食品科技等,研究热点集中于水稻基因组学、抗性、品质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