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科研管理模式创新初探

台湾农业探索 2016

摘要:互联网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校作为开展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迫切需要适应形势变化,尤其在科研管理模式方面,应深入探索"互联网+科研"的实现路径,以不断推进高校科研管理的创新发展。该文从"互联网+"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互联网+"趋势下高校科研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科研管理中引入"众包"、"众筹"、"众创"等形式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促进高校科研"众包、众筹、众创"模式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科研管理 模式 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五料化”中基料化的概念和定义探讨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秸秆基料(基质)化是秸秆"五料"资源化技术之一,明确其定义及内涵有利于秸秆基料化利用的潜力开拓与技术创新。在分析国内秸秆基料化表述的基础上,对秸秆基料的概念、内涵进行了更加明确的定义。其主要内容包括:食用菌生产栽培基质,植物育苗与栽培基质,动物饲养过程中所使用的垫料,固体微生物制剂生产所用的吸附物料,逆境环境条件下用于阻断障碍因子或保水、保肥等功能的秸秆物料。最后,深入阐述了秸秆基料化利用的潜力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基料化利用 概念 发展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丝瓜种质资源的SRAP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应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所收集的60份丝瓜资源进行亲缘关系分析。从300对引物中筛选出13对引物进行条带扩增,共扩增出142条条带,其中多态性带有121条,多态性比例为85.3%。60份丝瓜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0.4577~0.978之间。通过聚类分析将所收集的丝瓜资源分为二大类: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根据瓜形能够将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各分为2亚群。

关键词: 南瓜 SRAP 亲缘关系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2006—2015年发表科技论文计量分析

台湾农业探索 2016

摘要: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J)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D)数据库为统计源,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近10年(2006—2015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发表的科技论文从年度数量、作者组成、学科分布、期刊分布、基金论文率及作者合著、机构合作等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数据描述福建省农科院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现状、特点与趋势,从而了解当前福建省农科院的科研能力,同时,为今后福建省农科院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管理水平提供信息参考。

关键词: 科技论文 文献计量方法 统计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闺品种花香红茶发酵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变化研究

茶叶学报 2016

摘要:为研究茶叶品质成分在红茶发酵过程的动态变化,探索春闺品种花香红茶适宜的发酵工艺参数,选择新品种春闺春季鲜叶原料进行花香红茶制作,检测其在发酵过程中\[0、2、4、6h(毛茶样)分别取样\]的生化与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主要生化成分如茶多酚、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总量、黄酮总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呈减少的趋势,分别从36.1%、16.27%、3.54%、8.93%减少至30.77%、11.25%、3.2%、7.85%;茶黄素、茶红素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分别从0.52%、2.26%增加到0.84%、2.58%。在香气组成上,春闺品种花香红茶主要以醇类、醛类、酯类、含氮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为主,其中醇类、含氮化合物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醛类、酯类和碳氢化合物含量却呈升高趋势;春闺品种花香红茶香气成分主要包括橙花叔醇(18.02%)、α-法呢烯(12.4%)、β-罗勒烯(7.89%)、吲哚(6.8%)、己酸叶醇酯(5.83%)、芳樟醇(5.52%)、香叶醇(5.45%)等;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春闺花香红茶品质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汤色由原先的橙红稍暗变化为红艳明亮、显金圈;滋味由苦涩向甜醇转化,香气也由稍浊带青气向花果香、甜香转化。

关键词: 春闺 品质 花香红茶 生化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文心兰杂种胚培养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文心兰‘红狐狸’与‘百万金币’杂种胚为外植体,采用种胚→原球茎→完整植株→移栽的途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机添加物等因素对文心兰杂种胚萌发、原球茎分化、生根等各阶段的影响,建立文心兰杂种胚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结果表明,适宜萌发的培养基为花宝+6-BA 0.5 mg·L~(-1)+NAA 0.1mg·L~(-1)+CM 150g·L~(-1)+AC 1.0g·L~(-1)+蔗糖20g·L~(-1),培养90~100d后相对萌发率为155.6%,原球茎基本不增殖,利于叶的分化;适宜分化的培养基为花宝+6-BA 0.1mg·L~(-1)+NAA 0.1mg·L~(-1)+马铃薯泥150g·L~(-1)+AC 1.0g·L~(-1)+蔗糖25g·L~(-1),分化率显著最高,为87.8%,添加马铃薯泥能显著提高分化率,促进芽苗的粗壮;将分化的芽苗在花宝+NAA 0.2mg·L~(-1)+马铃薯泥150g·L~(-1)+AC 1.5g·L~(-1)+蔗糖25g·L~(-1)培养基上培养40d后生根率为100%,且根系发达,植株健壮;生根苗炼苗后以水苔作为基质,移栽成活率达91.7%。

关键词: 文心兰 杂种胚 胚培养 原球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葶山麦冬生产基地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福建热作科技 2016

摘要:对福建省短葶山麦冬主产地病虫发生情况进行多年田间调查并开展防治试验,结果发现短葶山麦冬主要病害有黑斑病、炭疽病和叶斑病等3种,常混合发生,但以黑斑病为主。主要虫害有蝗虫类、叶蝉类、缘蝽类及地下害虫类等4类害虫。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药剂防治的综合治理措施,可有效防治病、虫为害,保障短葶山麦冬的品质与产量。

关键词: 短葶山麦冬 生产基地 病、虫害 发生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运用免疫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副猪嗜血杆菌血清4型菌株的免疫反应性蛋白

中国兽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2株副猪嗜血杆菌血清4型菌株(A、B菌株),采用蛋白提纯和双向电泳技术获得高分辨率的蛋白胶。通过比对蛋白胶和免疫印迹膜上的蛋白反应点,并切取相应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根据质谱鉴定结果,菌株A和B有13个相同的蛋白点,其中8个蛋白点是新发现的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点,它们分别是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DLDH)、dppA、过氧化氢酶(CAT)、蛋白酶(P)、转酮醇酶(TK)、延长因子(EF-Ts)、周质丝氨酸蛋白水解酶(SP)、2,3-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BPGM)。在2株副猪嗜血杆菌血清4型菌株中发现有13个相同的免疫反应性蛋白,DLDH、dppA、CAT、P、TK、EF-Ts、SP和BPGM是新发现的免疫原性蛋白,它们作为疫苗候选抗原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双向电泳 免疫蛋白质组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麻粉添加剂对蜜柚废弃物与优质牧草混合青贮质量的影响

中国热带农业 2016

摘要:为探讨红麻粉添加剂对牧草蔗+蜜柚废弃物(处理A)、狼尾草+蜜柚废弃物(处理B)、苎麻+蜜柚废弃物(处理C)混合青贮饲料质量的影响,测定其青贮前后的品质指标,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红麻粉添加剂均可提高3种处理的乳酸菌含量,显著降低青贮饲料的p H值;青贮饲用价值高低次序依次为处理B>A>C。

关键词: 红麻粉添加剂 混合青贮 发酵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瘟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UL2、TK基因序列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2015年,福建省福州地区2个鸭场(M18肉鸭场及蛋鸭场)发生大量鸭死亡,初诊疑似鸭瘟。为明确其病原,分别采集病死鸭肝脏、食道样品进行鸭瘟病毒特异性PCR检测和病毒分离,对获得的2株病毒分离株分别进行鸭已知病原的检测,确定均为鸭瘟病毒。对新分离鉴定的2株鸭瘟病毒株的UL2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发现,均具有强毒株的分子特征;经TK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表明,2株新分离的鸭瘟病毒株与强毒代表株、弱毒疫苗株的TK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均高达98.7%。

关键词: 鸭瘟病毒 分离鉴定 UL2基因 TK基因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