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乙醇在茶叶多糖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茶叶学报 》 2016
摘要:乙醇预处理茶叶后,再通过水提可实现高茶多糖提取物的制备。以安溪铁观音为原料,以茶多糖、茶多酚、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浸出物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乙醇预提取茶叶中乙醇浓度、料液比、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正交试验分析发现,温度为醇提茶叶的最显著因素,乙醇浓度次之,而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影响最小。乙醇预处理茶叶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A1B2C2D1,即乙醇浓度65%、料液比1:25、温度55℃、提取时间20min,该工艺实施后可再通过水提制得更高含量的茶多糖,为其进一步应用开展及工业化制备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江南冷浸田治理利用研究进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冷浸田是我国江南地区主要的一类低产水田,因其撂荒普遍,但增产潜力巨大且自然生态条件优越而受到关注。冷浸田形成是气候、地形、水文、人为管理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结果。受常年地表水和地下水浸渍影响,冷浸田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生了系列变化,呈现"冷、烂、毒、瘦"障碍特征,如水土温度低、土壤浸水容重低、亚铁、有机酸及还原态硫等还原性物质含量高、有机碳含量高但活性有机碳及有效养分缺乏或失衡、微生物区系少等。通过稻田潜育层与土壤还原性物质、地下水位等指标可诊断冷浸田并可评价土壤质量。冷浸田的治理利用包括工程措施、农艺措施与生物措施等综合技术,涉及明沟暗管、适生品种、水旱轮作、垄畦耕作、平衡施肥与土壤改良剂等。除了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外,因地制宜利用是提高冷浸田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在总结前人基础上,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观点,展望了今后冷浸田治理利用的研究重点与对策建议,包括研究不同渍水状态与干湿交替下土壤结构和土壤有机质组分差异;加强长期渍水状态的冷浸田甲烷排放特征研究;加强冷浸田潜育化过程厌气性的微生物与其产生的相关酶的生态学过程研究,强化微生物学调控改良冷浸田;此外应针对不同生态类型与生产条件的冷浸田加强技术集成与政策扶持。


福州市生食蔬菜沙门氏菌污染状况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6
摘要:为了解福州市销售的生食蔬菜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初步确定污染沙门氏菌的高危生食蔬菜种类,本研究按照GB/T 4789.1-2008规定的方法采集福州市4家综合型超市的生食蔬菜样品48份,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沙门氏菌,采用PCR技术对疑似沙门氏菌菌落进行鉴定。结果发现4大类生食蔬菜中,生菜被沙门氏菌污染的状况最为严重,阳性检出率16.7%,而其余3大类生食蔬菜中均未检出沙门氏菌污染。从结果可得出,福州市销售的生菜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沙门氏菌污染。


基于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的产龙牙草酚A芽胞杆菌的筛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6
摘要:目的筛选产龙牙草酚A的芽胞杆菌菌株。方法采用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的方法分析了35株芽胞杆菌菌株的发酵液的胞外成分。结果筛选出含龙牙草酚A的芽胞杆菌菌株6株,分别为马丁教堂芽胞杆菌FJAT-14258、枯草芽胞杆菌枯草亚种FJAT-14254、枯草芽胞杆菌斯氏亚种FJAT-14250、马氏芽胞杆菌FJAT-14248、甲醇芽胞杆菌FJAT-14249和硒砷芽胞杆菌FJAT-14262。其中龙牙草酚A含量最高的为马丁教堂芽胞杆菌FJAT-14258,占其发酵液总代谢物相对含量的0.1 8%。结论本研究为芽胞杆菌来源的产龙牙草酚A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芽胞杆菌 龙牙草酚A


福建建兰病毒病调查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6
摘要:2014-2015年,对福建主要建兰种植基地进行病毒病危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福建建兰病毒病症状多以斑驳花叶型最为普遍。调查还发现,建兰的病毒病发病率与龄期呈正相关,不同品种间略有差异。应用RT-PCR方法鉴定,确定危害福建建兰的病毒主要为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V)和菜豆黄花叶病毒(Bean yellow mosaic virus,BYMV),其中ORSV为优势种,有时出现ORSV和CyMV二者复合,或ORSV、CyMV和BYMV三者复合感染。


论寿宁县水土保持工作对策
《中国水土保持 》 2016
摘要:多年来,在上级水利水保部门的指导下,寿宁县大力弘扬"滴水石穿、人一我十"的长汀精神,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坚定不移地打好水土保持攻坚战,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水土保持技术路线和工程建设管理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对寿宁县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完善水保科技管理体系;注重治理与产业结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依法开展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健全完善投入机制,巩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加强水保科技与技能培训,提高综合治理效益。


樱桃番茄‘秋香’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6
摘要:以温室种植的‘秋香’番茄健壮幼嫩侧芽为材料,研究4种不同消毒方法对番茄外植体的消毒效果,并通过继代培养,进一步研究并筛选‘秋香’番茄组织培养最佳培养基。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效果较理想的方式是10%的NaClO溶液(v/v)消毒20min,后用0.1%HgCl_2溶液(w/v)+2滴吐温20消毒3min;无菌株系建立适合的培养基为MS+BA 0.1mg·L~(-1)+IBA 0.1mg·L~(-1);继代培养适宜培养基配方为MS+BA0.1mg·L~(-1)+IBA 0.5mg·L~(-1),可以较快获得健壮的‘秋香’番茄试管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