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谢华安种业科技(福建)有限公司在建宁县成立院士工作站
《福建稻麦科技 》 2016
摘要:2015年12月29日,谢华安种业科技(福建)有限公司在建宁县签约成立院士工作站。该工作站的成立,将为占全国杂交水稻10%用种量的制种强县建宁,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该院士工作站拟在建宁县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园投资1500万元,建设院士工作站及谢华安种业生物育种研究院,规划建筑面积12900m2。计划联合开展杂交水稻育种攻关,全程机械化制种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研发,创建数字化生物育种生产线等种业技术创新平台,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全


黄秋葵酸辣泡菜发酵工艺的研究
《农产品加工 》 2016
摘要:以黄秋葵嫩果为主要原料,研究酸辣爽脆黄秋葵泡菜。以感官评价为标准,研究白砂糖添加量、泡菜盐添加量、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对黄秋葵泡菜品质的影响,并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建立黄秋葵泡菜制作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黄秋葵泡菜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白砂糖添加量3%,泡菜盐添加量6%,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4 d。


槐猪和杜洛克猪瘦素及其受体基因的差异表达研究简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摘要:为了解7月龄、12月龄的槐猪和杜洛克猪5个不同部位脂肪组织瘦素基因(LEP)和瘦素受体基因(LEPR)的表达差异.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使用2-△△CT方法计算LEP和LEP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LEP基因在背部皮下脂肪下层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背部皮下脂肪上层、腹部皮下脂肪和板油,在冠状动脉脂肪中表达最低;7月龄槐猪脂肪组织LEP基因的表达量与12月龄槐猪、7月龄杜洛克猪差异显著(P<0.05),12月龄槐猪脂肪组织LEP基因表达量与7月龄杜洛克猪差异极显著(P<0.01).7月龄槐猪脂肪组织LEPR基因的表达量与12月龄槐猪相比,只有冠状动脉脂肪差异显著(P<0.05).


基于联合收获机的花生适机栽培技术研究简
《福建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花生机械化收获地面损失率高的问题,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行距(A)、种植方式(B)、肥料用量(C)和追肥方式(D)等因素对产量的效应;同时采用联合收获机对不同种植方式的花生进行机械收获,测定地面损失率以验证最佳的种植方式.直观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花生籽仁产量效应主次排序为A>C>B>D,以处理6(A2B3C1D2)的小区平均籽仁产量最高,但根据K均值大小选出的最优组合为A2B3C1D3,即:花生品种福花8号在沙性土壤中栽培,在基本苗27万株·hm-2种植密度条件下,以畦宽90cm(含沟30cm),畦面宽55cm、行距33cm,组合交错(719cm)种植,全生育期施用纯N 52.5kg·hm-2(N∶P2O5∶K2O=1∶1.2∶0.8,其中P肥全部用作基肥,N、K肥基肥与追肥比例为1∶1),花生出苗后13d采取畦边撒施(覆土)的方式追施苗肥,盛花期叶面撒施450kg·hm-2石灰的种植方式为佳.机械收获地面损失测定结果,组合交错种植方式的地面损失率是传统等位等距种植方式的1/6,是等距交错种植方式的2/5.


荷兰鸢尾切花设施栽培技术
《福建农业科技 》 2016
摘要:结合多年栽培实践,从品种选择、栽培条件、种球处理、种植、栽后管理、切花采收及分级包装等方面总结荷兰鸢尾切花设施栽培技术。


9个龙眼杂交新品种(系)的设施栽培高接换种试验初报
《中国南方果树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在龙眼特晚熟栽培区福安市坂中乡进行9个龙眼杂交新品种(系)的设施栽培,以露地栽培福晚1号和福晚3号为对照,比较其高接换种后的嫁接亲和力、枝梢生长量、早结性、丰产性等。结果表明,福早4号和福晚3号在立冬本上嫁接亲和力弱,其他7个品种(系)的嫁接亲和性良好;大棚内品种间枝梢长度、枝梢粗度、复叶数、枝梢高度增长量等性状差异明显,大棚栽培与露地栽培对枝梢生长的短期内影响差异不显著;品种间早结性表现出强(抽穗率≥75%)、中(抽穗率≥10%,<50%)、弱(抽穗率<10%)的极显著差异。根据9个龙眼品种(系)的综合表现,初步筛选出树姿开张、早结丰产、果实品质好的中晚熟新品种(系)福晚8号和树势旺盛、果穗成串、大果优质的晚熟新品种福晚10号,可作为龙眼大棚栽培的适宜品种。


10个红紫芽新品系初步筛选鉴定
《茶叶学报 》 2016
摘要:2014~2016年以黄棪为对照,对10个红紫芽新品系的生育期、芽梢性状、鲜叶产量、乌龙茶品质、抗旱性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ZY-2、ZY-5、ZY-9、ZY-10品系的生育期比对照黄棪早;1芽3叶长ZY-3、ZY-4、ZY-5、ZY-7、ZY-9、ZY-10比对照长,1芽3叶重各品系均比对照重,发芽密度ZY-3、ZY-4比对照大;ZY-2、ZY-3、ZY-4品系的鲜叶产量比对照高;乌龙茶品质3年平均分ZY-1、ZY-2、ZY-3、ZY-4、ZY-5品系较高,总体表现为花香较显,味较醇爽;抗旱性除ZY-6、ZY-8外,其他品系抗旱性都表现为强。


番茄青枯病植物疫苗菌株FJAT-1458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发酵过程状态参数研究简
《福建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对番茄青枯病植物疫苗菌株FJAT-1458进行培养条件优化和发酵过程状态参数研究.采用摇瓶培养和单因素试验研究菌株FJAT-1458的培养条件,确定最适培养基为SPA(蛋白胨5g·L-1,蔗糖20g·L-1,KH2PO40.5g·L-1,MgSO40.25g·L-1),最适培养温度为30℃,250 mL三角瓶最适装液量为35 mL.用50L发酵罐发酵FJAT-1458,发酵过程中菌体数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FJAT-1458的生长可分为4个时期:06h为发酵适应期、636h为对数生长期、3660h为稳定生长期,72h后为消亡期.发酵过程中,菌体的致病性指标-弱化指数变化小,介于0.8320.855,方差分析表明其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液pH值从7.23上升至8.78;菌体细胞为短杆状,大小为(1.01.5)μm*(0.50.8)μm,随着发酵进程,细胞颜色变深,发酵后期细胞开始变形、裂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