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结合HJ1A/B卫星数据和生态因子的籽粒品质监测
《红外与激光工程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引入温度、降水、太阳辐射和土壤肥力等影响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重要生态因子,结合遥感数据进行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监测。以北京郊区的小麦种植区为实验区,获取多时相的HJ1A/B卫星数据,多个气象站点全生育期气象数据和土壤养分数据,以及收获时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构建了遥感光谱蛋白质含量模型、生态因子籽粒蛋白质含量模型、光谱生态因子蛋白质含量模型。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冬小麦以5月11日(开花期左右)NDVIgreen值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性最好,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该时期为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遥感监测的最佳时相,并将利用该时期的NDVIgreen参与光谱蛋白质含量模型、光谱生态因子蛋白质含量模型的构建。对光谱蛋白质含量模型、生态因子籽粒蛋白质含量模型、光谱生态因子蛋白质含量模型进行F检验,表明各模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3种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782,0.635,0.843,相对误差分别为:0.151,0.123,0.049。说明综合利用遥感数据和生态因子的监测结果比单独利用遥感数据或单独利用生态因子的精度高。引入生态因子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遥感监测有助于提高监测精度,并增加监测模型的农业机理。


结球甘蓝AFLP、SSR、SRAP标记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
《华北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生态型甘蓝抗枯萎病高代自交系R4-P1和感枯萎病自交系R2-P2组配得到的142个F2单株作为构图群体,利用AFLP、SSR、SRAP这3种分子标记技术对该群体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构建了一张含有9个连锁群、240个标记位点的高密度甘蓝分子遗传连锁图谱(LOD≥4),其包含162个AFLP标记、52个SSR标记和26个SRAP标记,标记间平均图距3.6 cM,覆盖864.4 cM。该图谱涉及标记种类多,是目前发表的覆盖基因组较全面的结球甘蓝亚种内遗传连锁图谱,可供参考的SSR标记数量多,将为后期甘蓝枯萎病抗性基因的定位及克隆搭建良好平台,同时为结球甘蓝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新品种奠定基础。


基于线结构光视觉的穴盘苗外形参数在线测量系统研制及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满足穴盘苗自动化分选的实际需求,该文设计了基于线结构光视觉的穴盘苗外形参数测量系统,实时获取穴盘苗图像信息,实现对其叶片面积和高度的在线测量。为充分突显目标与背景色彩差异,针对穴盘苗叶片和背景基质图像特征,利用最大类间方差动态阈值对2G-R-B色差图像进行分割;以穴孔为单位进行区域标记和特征提取,分别计算幼苗叶片图像面积,排除明亮蛭石颗粒造成的椒盐噪声和劣苗叶片区域;根据Cb、Cr色彩分量特征提取在健康幼苗叶片区域的红色激光条像素坐标,拟合其分布中心线;基于线结构光视觉三维定位原理,根据幼苗叶片区域激光条中心线图像坐标,实现对穴盘苗高度的测量。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对直立姿态的穴盘苗高度测量精度为5 mm,在叶片面积测量评估方面可以满足穴盘苗筛选精度要求。
关键词: 机器人 视觉 三维 测量系统 穴盘苗 线结构光 特征提取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溪红点鲑(Salvelinus fontinalus)及杂交种(虹鳟♀×溪红点鲑♂)血清蛋白多态性的研究
《海洋与湖沼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虹鳟、溪红点鲑及杂交种(虹鳟♀×溪红点鲑♂)的进行了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计算了各座位的基因频率、基因纯合度和Shannon信息指数,并探讨了群体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结果表明:(1)3个种群在α球蛋白、β1球蛋白、γ-球蛋白、前白蛋白和白蛋白5个座位上的遗传差异较大,血清蛋白座位的优势基因在不同群体中有不同的频率;(2)杂交种中出现部分双亲特异条带,表明杂交种整合了虹鳟♀和溪红点鲑♂的遗传信息,属两性融合生殖,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3)杂交种与虹鳟和溪红点鲑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718和0.575,遗传距离分别为0.332和0.554,表明杂交种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而是偏向母本一方,U PGMA系统树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 虹鳟 溪红点鲑 杂交种 血清蛋白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设施农业采集终端通讯技术与人机界面研究
《农机化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深入应用,如何便捷高效利用多方资源实现移动作业,以提高新技术装备在设施农业生产中效能与产出比重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用于设施农业生产的移动采集终端能够高效地显示、传输并采集无线传感网络的信息。该移动采集终端将在物联网应用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良好的人机界面和可靠的通讯技术是很多设备所不具备的。为此,针对设施农业实际需求,开发了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移动信息采集终端。信息采集技术是采用安美通公司的APC240模块采集无线传感器数据,GPRS数据传输使用了SIMcom公司的SIM900A无线通讯模块实现,人机界面采用SSD1963驱动的触摸屏来实现,并且通过移植μC/OS+GUI,使人机界面操作简单易懂。该系统方便农业人员操作,在设施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设施生产 人机界面 通讯技术 移动采集终端 GPRS


黄芪注射液对染镉后鸡转氨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镉污染已严重威胁到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其毒性危害非常广泛,能够引起机体广泛性损伤。研究显示,黄芪多糖对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但对能否改善镉中毒后肝脏的损伤作用尚不明确,因此笔者以海兰公鸡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


花罗汉人工繁殖技术试验
《科学养鱼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2007年至今,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小汤山养殖基地引进选留了一定数量的花罗汉亲鱼进行培育,研究并掌握了其繁殖与养殖的规律,为大面积推广做好了准备工作。现将花罗汉人工繁殖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水体条件各养殖阶段养殖水体条件见表1。


融合可见光-近红外与短波红外特征的新型植被指数估算冬小麦LAI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3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考虑到短波红外特征与叶面积指数(LAI)有很好的关联,将短波红外特征的典型水分指数与基于可见光-近红外特征的植被指数相融合,尝试构建新的植被指数估算作物LAI。通过PROSAIL辐射传输模型分析新植被指数对LAI饱和响应的特征;利用2009年和2008年北京地区冬小麦实测光谱数据进行LAI估算建模与验证。结果表明:所选择的10个典型可见光-近红外植被指数分别与5个水分植被指数相结合构建的新指数,都能够有效提高与LAI的相关性,特别是在融合了含有短波红外特征的sLAIDI*指数后,新指数显著提高了对LAI响应的饱和点,而对植被水分变化不敏感,LAI估算精度得到改善。研究表明:将短波红外特征引入到可见光-近红外植被指数中,构建的新植被指数对冬小麦LAI估算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 LAI 高光谱遥感 植被指数 短波红外 sLAI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