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葡萄灰霉病菌Flipper转座子扩增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华北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模板DNA、Primer、dNTPs、10×Taq 10 Buffer、Taq酶的不同浓度进行单因素筛选,并对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进行摸索,建立和优化了灰葡萄孢菌Flipper转座子PCR扩增体系。采用该体系及Flipper转座子引物扩增得到了1 159 bp的片段,通过比对发现,该片段与Botryotinia fuckeliana的Flipper转座因子转座酶基因相似性达99%,表明扩增得到的是预期目的片段。Flipper转座子扩增体系的建立,为深入研究我国葡萄灰霉病菌菌株的转座子类型及其与致病力、抗药性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 灰葡萄孢菌 Flipper转座子 PCR扩增体系 单因素筛选


花卉幼苗智能移栽机设计与仿真分析
《农机化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改善目前盆栽花坛花卉幼苗移栽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和作业效率低的现状,设计了花卉穴盘幼苗智能移栽机。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智能移栽机的工作原理和作业流程。对花卉幼苗移栽机关键部件—末端定位机构和移栽夹持手爪进行虚拟样机设计,其中夹持手爪采用兼顾主动夹持和伸缩的操作方式,既有利于增加夹持力度,又可以防止幼苗根部基质对夹持手指的粘连。根据移栽作业预期效率和精度,基于ADAMS软件对3自由度移栽定位机构运动和移栽夹持手爪夹持力度进行仿真试验,对其各自驱动元件参数进行校核,保证其选型满足设计使用要求。


利用多时相HJ-CCD遥感影像监测玉米粘虫灾情空间分布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运用遥感技术监测玉米粘虫灾情的方法,该文通过分析粘虫发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多时相环境减灾卫星CCD影像和野外定位观测的叶片生物量数据,计算并比较了多种植被指数与叶片生物量的相关关系,最终构建了基于重归一化植被指数(re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RDVI)多时相的叶片生物量定量模型,并采用野外另一组样本对监测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玉米叶片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7376,均方根误差为43.26g/m2。根据叶片生物量与粘虫灾害严重度的关系,进行玉米粘虫灾情严重度及空间分布监测,结果与当地农业部门实际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因此,运用多时相HJ-CCD遥感影像可以实现玉米粘虫灾情程度及空间分布的有效监测,为农业部门客观评价玉米粘虫灾害损失提供了方法支持。


黄芪甲苷对染镉鸡脾淋巴细胞膜物理特性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分别在体外培养的鸡脾淋巴细胞中加入0.5%二甲基亚砜(DMSO)、10μmol/L镉和10μmol/L镉与不同质量浓度的黄芪甲苷混合液,通过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和淋巴细胞膜的荧光偏振度和微黏度,研究黄芪甲苷对镉致鸡脾淋巴细胞通透性和膜流动性的影响。DMSO对脾淋巴细胞膜通透性和流动性无显著性影响,不同质量浓度的黄芪甲苷均能提高染镉后脾淋巴细胞膜的通透性和流动性,其影响较为显著的是10 mg/L的黄芪甲苷质量浓度组。结果表明,黄芪甲苷能有效抑制镉对脾淋巴细胞膜的损伤作用,保护了细胞膜的完整性。


黑加仑花色苷抗禽白血病A亚群病毒作用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黑加仑花色苷(Anthocyanin from Blackcurrant,ACB)对禽白血病A亚群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A,ALV-A)的抑制作用。作者以ACB粉为原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与质谱仪联机(HPLC-MS)的方法鉴定了其主要活性成分,随后采用体外实验,应用MTT法和观察细胞形态法检测了ACB对鸡成纤维细胞系(DF1)的细胞毒性的影响,建立细胞模型,研究加入ACB后对ALV-A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ACB主要含飞燕草色素-3-鼠李糖苷-5-葡萄糖苷和矢车菊色素-3-鼠李糖苷-5-葡萄糖苷两种组分;ACB对DF1无细胞毒性的质量浓度为10μg/mL;基于ACB的预防和治疗实验,ACB可明显抑制ALV-A的增殖,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因此ACB具有一定的体外抗ALV-A作用。
关键词: 黑加仑花色苷 鸡成纤维细胞系 禽白血病病毒A亚群 MTT法


河南省县域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126个县域的统计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技术等方法,揭示1980—2010年河南省县域粮食生产的格局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10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达到5 437.1×104t,县域粮食生产以上升为主并逐步向产粮大县和平原区集中;②县域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局域范围内的空间相关性强烈,粮食生产显著高高集聚类型区在以周口为中心的黄淮平原区聚集,显著低低集聚类型区主要分布在豫西山地丘陵区,且研究期内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的能力不断增强;③31年间河南省粮食生产重心向东南方向偏移了26.07 km,县域粮食生产"东高西低"的经向差异更加明显;④不同时期,粮食产量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耕地面积、上一期粮食产量、复种指数等的影响显著提高。


基于时间序列环境卫星影像的作物分类识别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环境星影像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利用其时序遥感数据进行作物信息提取优势明显。该文以黑龙江垦区友谊农场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年6月至9月共10景HJ-CCD数据进行作物种植分类信息提取。首先,通过SPLINE算法对云影响区域插值去噪,重构时间序列影像数据;其次,通过分析试验区主要作物的光谱和植被指数时序变化特征,构建基于决策树分层分类的主要作物遥感分类模型,成功提取了黑龙江友谊农场大豆、玉米和水稻的种植信息,分类总体精度达到96.33%。同时,将分类结果同基于时间序列植被指数影像的支持向量机和最大似然法分类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决策树分类效果最好,支持向量机次之,最大似然分类较差。研究表明,通过去云处理后构建的时间序列HJ卫星遥感影像,结合作物的光谱和典型植被指数时序变化特征,借助于决策树分类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黑龙江垦区主要种植作物分类的准确性和精度。
关键词: 遥感 作物 分类 时间序列分析 决策树 HJ-C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