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华北平原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灌浆特性对水分亏缺的响应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华北平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代表品种碧蚂1号、济南2号、泰山1号、冀麦26、冀麦38和济麦22,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灌溉和雨养条件下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籽粒千粒重和灌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灌溉和雨养条件下,小麦籽粒千粒重随品种的更替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灌浆期天数和平均灌浆速率逐渐增加,其中速增期天数和灌浆速率的增加是当前小麦品种济麦22籽粒千粒重较高的主要原因;2)与灌溉条件相比,在雨养条件下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的籽粒千粒重、灌浆期天数和平均灌浆速率、速增期天数和灌浆速率均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存在差异,当前品种济麦22的下降幅度高于以前品种,对水分亏缺的敏感性较强。因此,在未来的小麦育种中,应更多地选育速增期天数多和灌浆速率高的品种,并提高其对水分亏缺的适应性。


甘露聚糖酶对罗非鱼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甘露聚糖酶对罗非鱼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500、1 000 U/kg的甘露聚糖酶,配制3种等氮(粗蛋白质水平为33.5%)等能(总能为15.7 MJ/kg)的试验饲料,分别投喂平均体重为(5.80±0.01)g的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8周。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结果表明:1 000 U/kg组罗非鱼的末重、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组罗非鱼的饲料系数(FCR)、摄食量(FI)、成活率(SR)差异不显著(P>0.05)。随饲料中甘露聚糖酶添加水平的增加,罗非鱼肠道淀粉酶、胰蛋白酶、Na+,K+-ATP酶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1 000 U/kg组罗非鱼血液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500 U/kg组(P<0.05),而总胆固醇(T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含量却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00 U/kg组(P<0.05)。各组罗非鱼血液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甘油三酯(TG)含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和白细胞总数以及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500和1 000 U/kg组罗非鱼血液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百分比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淋巴细胞百分比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甘露聚糖酶可以提高罗非鱼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进而促进其生长。
关键词: 甘露聚糖酶 罗非鱼 生长性能 消化代谢 非特异性免疫力


Google Maps在农业WebGIS中的应用探索
《农机化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目前国内农业WebGIS存在的信息单一、功能单调等问题,提出了将标准的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和Google Maps同时应用于农业WebGIS的方法。利用Google Maps提供的开放地图接口自定义GoogleMap类可以为农业WebGIS系统提供详细的地理位置信息的显示、标注以及路线查询等功能。最后通过SuperMap.IS.NET开发平台与Google Maps实现对小汤山农业基地的信息管理,证明该方法实用可行。


考虑自然风的气辅式喷雾雾滴飘失特性建模与补偿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气流辅助喷雾在雾滴减飘方面确有效果,然而大田作业时,其减飘效果受到自然风、喷雾流量、风筒出口风速、喷雾角等多种工况的严重影响。该文采用多相流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建立三维流场几何模型,依据不同工况参数对雾滴漂移特性的影响,利用均匀设计安排试验方案,研究雾滴在自然风、辅助气流综合作用下在连续相和雾滴粒子离散相的耦合规律,通过流体动力学仿真完成训练样本采集,采用多元相关向量机回归方法建立不同自然风速下减飘模型,并通过模糊决策支持系统对作物茂密程度和喷嘴与冠层间垂直距离进行控制参数修正。试验结果表明:多元相关向量机回归模型预测飘失率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2.56%,自然风扰动中实测和预测飘失率平均误差为8.92%,其飘失规律与所建飘失模型基本吻合。研究结果可为面向雾滴沉积效果的喷雾主动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基于Geo-WebServices的农田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价分析系统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农田环境质量数据的在线共享、查询统计与评价分析服务,该文结合地统计学及农田环境质量监测相关专业知识建立采样点布设优选评价模型,并基于GIS、GNSS、角色访问控制等技术,设计开发了农田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价分析系统。应用证明,系统采用Geo-WebServices技术能够实现分布式存储的极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大比例尺基础地理数据等数据服务的实时在线集成与共享,提高了数据分析精度,也解决了高精度基础空间数据的共享安全性及数据版权的问题;能依据角色分配用户权限,使得系统安全可靠;能灵活定制与管理农田环境监测评价与预警分析等模型,并实现从采样布设优选评价、采样点数据预处理、环境质量评价与预警分析及结果多方式直观的可视化等全流程的动态监测分析功能,系统能有效应用于农田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
关键词: 农田 监测 环境评价系统 Geo-WebServices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现状概述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世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以及对农产品监管力度的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采用与推广已被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在概述我国农业标准的基础上,分别从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加工环节和流通配送环节综述了从农场到餐桌农产品各阶段质量安全标准,并与国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进行了比较和总结。


外源Cr(Ⅲ)在我国22种典型土壤中的老化特征及关键影响因子研究
《环境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老化过程对土壤重金属有效性和毒性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我国土壤类型的复杂性,目前对于我国土壤中铬(Cr)的老化过程、转变速率及影响Cr在土壤中老化的关键因子仍然不清楚.本研究选取了全国22种典型土壤,使用0.01 mol.L-1CaCl2作为有效态提取剂,研究我国典型土壤中外源Cr(Ⅲ)的老化过程及影响因子,为准确评价重金属污染的生态环境风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有效态Cr含量随时间先是快速下降,然后缓慢持续降低.在培养期间的前21 d下降速率快,而以后则变化比较缓慢.Elovich方程可以有效拟合有效态Cr在我国22种典型土壤中转化的动力学过程,方程的斜率参数可以作为Cr在土壤中老化速率的表征参数,并用它来比较不同土壤中Cr的老化速率快慢.老化速率与土壤性质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性质中对老化速率影响最大的是有机质,其次是pH和活性氧化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