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814条记录
菜子饼代料栽培平菇试验

食用菌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陈珏等曾报道菜子饼代料栽培金针菇,既能提高产量,又能增加经济效益。为了考察菜子饼代料在栽培平菇上的可行性及其增产效果,笔者于1991年秋季进行了本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诺氟沙星(氟哌酸)的抑菌药敏试验

畜牧与兽医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巴氏杆菌、溶血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等是畜禽常见的致病菌,随着抗菌类药物的广泛使用。不少菌株已产生抗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迫切需要新的药物以解脱困境。据有关资料介绍。诺氟沙星(氟哌酸)是荼啶酸类抗菌药,能抑制细菌的DNA合成,对革兰氏阴性菌有高度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口服后可迅速吸收。80~90%以原形由尿中排出。连续给药无蓄积作用,已用于人的泌尿系统和肠道的细菌感染等。为开拓诺氟沙星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巴氏杆菌等六种畜禽病原菌的纸片药敏试验,现报告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蘑菇褐腐病的综合防治研究

食用菌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蘑菇褐腐病近几年在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区发生极为严重,轻者减产20%~30%,重者只菇无收,已成为上述地区蘑菇的主要病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近两年的调查研究,在对上海地区蘑菇褐腐病的致病菌——有害疣孢霉(Mycogone perniciosa Magn.)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室内药剂筛选、菇床药效和药害试验,提出了适合本地区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已在上海嘉定、松江、青浦、浙江平湖等地试验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这套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申香2号的特性及栽培要点

食用菌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国内国际市场对香菇需求量的日益增长,我国香菇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产量约占世界总产的一半,但质量较差,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为此,我们于1989年开始从国外引进和杂交育种的43个菌株中,选育出了一个适宜人造菇木栽培的优质香菇新菌株,并在上海崇明港沿乡的大面积丝瓜棚下进行了与新菌株相配套的室外立体栽培中试.通过试验,实现了种地一亩盈利万元的高效农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杀菌制剂对蘑菇褐腐病的防治试验

食用菌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在上海、浙江和福建等省市的气生型蘑菇严重感染疣孢霉病菌(Mycogone peronicosa Magn),引起子实体畸形和褐色腐烂,损失率达50%~80%,甚至受毁灭性危害,严重影响蘑菇生产。由于化学农药存在着毒性和残留等较为严重,为此,我们开展对该病害以无公害生物农药的防治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东叶螨新种及新记录(蜱螨亚纲:叶螨总科,细须螨科)

昆虫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者在研究园林叶螨时,发现叶螨一新种及三个中国新记录,兹记述如下。 朴始叶螨 Eotetranychus celtis Ehara,中国新记录Eotetranychus celtis Ehara,1965:620 标本记录:16 59若螨,1987.Ⅵ.6,安徽省黄山,王冬生采自构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菇两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测定

食用菌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遗传力(heritability)是指亲代传递其遗传特性的能力,在杂交育种中,可以作为选择杂种后代的一个指标。杂种后代性状的表现型是亲本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表现型方差包括由遗传作用引起的方差和由环境影响引起的方差,其中遗传方差占总方差的比值称为广义遗传力。根据数量性状估算出的广义遗传力在香菇和其它食用菌的杂交育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以香菇单核原生质体再生菌丝为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强力增产素在金针菇和香菇母种上的应用

食用菌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强力增产素是一种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笔者于1991年8、9月将其应用于金针菇和香菇母种的生产上,试验取得满意的结果。一、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强力增产素由上海农学院特种稻课题组提供。菌种A_1:常金(金针菇);A_2:香菇8517,由上海农学院食用菌试验场提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烯利对温柑特早熟品系的退绿促熟效应

山西果树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市场及生产的需要,近几年来我们开展了温州蜜柑特早熟优良品系的引选研究.从诸多的特早熟品系中初步确定桥本、胁山、德森为推广对象,它们在成熟期、品质及座果性能等方面均较符合生产要求.但从我们的观察及近几年各地资料介绍,温柑特早熟品系多存在着果肉果皮不能同步成熟的问题,当酸度的降低、果肉的色泽及风味都能达到消费要求时,果皮只有3—4成泛黄(泛黄虽早,但以后转色速度很慢),即果皮着色明显落后于果肉成熟,这在外观上不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油菜籽含油量的方法研究

作物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建立了系统的应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油菜种子含油量的方法。首次报道了样品前处理,最适工作参数选择和校正方法的系统研究结果。 50份不同含油量的种子样品用于核磁共振法与经典索氏抽提法比较试验,两方法相关系数r=0.9823。核磁共振仪对纯菜籽油的线性响应r=0.9994。最少种子需要量为0.5克。测定环境温度和种子样品温度对测定值呈负影响。样品含水量对测定值呈正影响。本核磁共振仪最适工作参数:射频150微安,脉冲宽1.5高斯,积分时间32秒。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含油量 油菜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