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814条记录
寡孢节丛孢菌和褶生轮枝菌对根结线虫的致病力

生物防治通报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寡孢节丛孢菌(Arthiobotrys oligospora)属于捕食性线虫真菌,菌丝上产生的环状捕捉器,可将线虫的头部或尾部套住,即使线虫剧烈挣扎也难逃脱。进而环状菌丝长出芽管,伸入线虫体内吸取营养,菌丝长满体腔,使线虫死亡。褶生轮枝菌(Verticillium lamelicola)是寄生性线虫真菌,对线虫的卵粒和固着寄生线虫均有较强侵染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菇不同覆盖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食用菌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草菇在我国南方栽培已较普遍,随着培养料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草菇的产、质量日趋提高和稳定。覆土技术已逐渐被菇农所接受,它不仅有利保湿和促进菌丝生长,并可支撑子实体发育,减少幼菇的萎缩,增加产量。我们在试验中选择了蔬菜上使用的无纺布作为覆盖材料。现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消毒材料对有害疣孢霉的杀灭效果及防效

食用菌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在蘑菇褐腐病的发病地区,寻找经济有效的消毒方法,是减少和消灭初次、再次侵染的有害疣孢霉(Mycogone pernicoiosa)蔓延的关键。笔者选择了几种常用的消毒材料对有害疣孢霉进行了杀灭效果的测定,并将效果好的消毒剂进行病土消毒。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个黑木耳杂交种与沪耳1号品比试验

食用菌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木耳代料栽培目前还不普遍,主要原因是它在发菌及栽培过程中对绿色木霉等的抵抗力较弱,常因感染杂菌而减产或绝收。本研究是在筛选出的六个杂交菌株基础上和沪耳1号菌株在产量、抗霉性能及色泽等物理指标上作了综合比较。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大耳的特性及其栽培要点

食用菌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笔者于1990年引进台湾的红大耳品种,经栽培观察表明,该菌株属中高温型毛木耳品种,朵形大,肉厚,质地较柔软,产量高,抗杂菌能力强,是继 AP_4毛木耳优良品种后的又一株具有栽培价值的好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针菇担孢子多孢混合杂交育种

食用菌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金针菇担孢子的多孢混合杂交育种是金针菇育种中一种较为简便快速的育种方法.一方面由于担孢子形成的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随机交换和组合而形成基因型各不相同的担孢子,为杂交组合提供了丰富的基因来源;但另一方面,这种方法工作量大,实验无法重复而且由于挑选上的种质不纯可能会引起菌种退化.本实验经过大量的筛选和5年多的重复栽培试验,获得了较为稳定的金针菇杂交菌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下游地区二棱大麦品种更替中产量及氮代谢特性的演变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自50年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二棱大麦品种更替中,品种的产量平均每10年提高9.2%,但生物产量并没有增加,籽粒产量的增加主要是收获指数从0.31~0.35提高到0.44的结果。品种更替中,品种的有效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增加,氮素吸收能力增强,并能更有效地运转到籽粒中去。但每穗实粒数和单穗粒重下降。早期品种对氮肥反应敏感,利用氮素较经济;近期品种的耐肥性较强。品种对氮肥的反应与其硝酸还原酶的活力有关。最后讨论了该地区今后大麦高产育种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 大麦 品种更替 产量 氮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通小麦多子房基因单体分析的染色体定位及双端体分析的染色体臂定位

遗传学报 1992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普通小麦——“中国春”的单体系统和多子房小麦杂交,确定控制多子房性状的基因数目及关键染色体。通过单体分析,初步确定多子房性状分别受染色体5D和6B上的2个非互补的同效异位被动隐性基因所控制,分别用m_1和m_2表示。 继续用“中国春”双端体5DL、6BL和6BS分别与多子房进行正反交,在5DL、6BL与多子房的正反交F_1植株上均出现多子房表型。由此确定,控制多子房性状的m_1、m_2基因分别位于染色体5D和6B的短臂上(5DS、6BS)。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多子房基因 单体分析 双端体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蔬菜的铁营养差异性研究

土壤通报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几种蔬菜对铁供应的反应.发现不同蔬菜对铁的需求差异很大.菠菜和小白菜对缺铁较为敏感,需较高水平铁的供应,但能忍受较高浓度铁的毒害,而两个生菜品种正相反,主要原因是结球生菜吸收和运转铁的能力显著高于小白菜.本研究为无土栽培蔬菜的营养液中适宜的铁离子浓度提供了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始叶螨属四新种记述(蜱螨亚纲:叶螨科)

昆虫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始叶螨属(Eotetranychus Oudemans,1931)是叶螨科中较大的一个属。自1931年建属以来,种数不断迅速增加,目前已知种数达150余种,仅次于叶小爪属(OligotetrangchusBerlese)。国内自60年代开始研究,迄今已发现30种。作者在研究华东园林叶螨时,发现了该属叶螨四新种,兹记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上海农学院植保系。文中测量单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