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东北大豆种质群体花荚器官脱落的差异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大豆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荚器官脱落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以314份东北大豆种质群体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质之间花荚脱落的差异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大豆种质间花荚器官脱落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花荚脱落率变异系数为24. 37%,平均花荚脱落数、平均花荚脱落率分别37. 67个,34. 30%,变幅分别为11. 33~92. 57个,16. 29%~57. 94%。花荚脱落数随熟期变晚有增多趋势;花荚脱落率随熟期变晚有增大趋势。花荚脱落率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最大为主茎节数(0. 442),其次为株高(0. 423)。各性状与花荚脱落率的相关程度依次为主茎节数>株高>单株粒重>粒数>空瘪荚数>单株荚数>分枝数。研究结果可为创制花荚脱落率低的高产新品种提供新思路。


双子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随着人类活动范围与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景观破碎化程度和异质化开始不断加重,生态网络的构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生态学和生物学相关原理,以黑龙江省双子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域,利用RS、GIS技术,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法进行重要廊道和潜在廊道模拟,构建双子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并提出了生态网络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双子山国家森林公园通过阻力因子叠加运算研究区整体阻力呈现东高西低现象;选取的10个重要源斑块和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法构建的10条重要廊道、15条潜在廊道符合森林生态系统分布特征并较好地连接重要源斑块,生态网络优化策略为物种迁移通达性和生态保护方向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生态网络 双子山国家森林公园 GIS空间分析法


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连作玉米田根际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开展定位试验,设置旋耕秸秆不还田、免耕秸秆覆盖还田和深翻秸秆还田3种方式,测定玉米生育期内,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根际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苗期至吐丝期,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迅速增加,吐丝期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和旋耕秸秆不还田相比,免耕秸秆覆盖还田和深翻秸秆还田可提高玉米生育中后期菌群数量及酶活性,且深翻秸秆还田作用效果更为显著,说明深翻秸秆还田对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生物活性效果更好。


七个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通过对群体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关系分析,鉴定其育种利用潜力,筛选优良群体,拓宽与丰富我国种质遗传基础,为长期可持续的创造优良种质新材料奠定基础。本文以7个玉米群体为供试材料,利用自选骨干自交系绥系708、绥系709、四-144、四-287为测验种,系统研究7个玉米群体在黑龙江省的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及农艺性状配合力综合表现较好的S6群可重点利用,中群21、S1群、S4群综合农艺性状较好,但因存在易秃尖、空秆或不抗丝黑穗病等不利因素,有必要对其进一步改良,然后再进行利用,其它3个群体产量GCA为负值,不利于产量形成,但是在降低株高、穗位高、秃尖长度、丝黑穗病发病率等方面具有各自独特的潜力,因此可以在实践工作中,根据育种目标进行选择利用。根据生产实践,单株产量SCA高的组合不一定是高产组合,因此鉴定群体组配高产组合的潜力,必须GCA和SCA同时兼顾,两者都高的群体,才更易选育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自交系。


改进M-training算法的高光谱图像分类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决高光谱数据有标签样本数量有限的分类问题,提出将M-training算法应用于高光谱图像分类。采用两个SVM、一个K近邻(KNN)以及一个随机森林(RF)进行分类器组合,对传统M-training算法进行改进,增强分类器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为了充分考虑大量无标签样本的影响,采用有标签样本与无标签样本错误率加权作为有标签样本集更新的限制条件,从而有效地扩大了有标签样本集。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和传统的M-training算法相比较,在总体分类精度与Kappa系数上分别提高1. 85%~12. 10%与0. 021 5~0. 141 3,从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 半监督分类 M-training算法 错误率加权 图像处理 SVM分类器 RF分类器 KNN分类器


奶粉加工环节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同源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8
摘要:本研究旨在有效降低奶粉厂阪崎克罗诺杆菌污染风险。利用生理生化法、PCR法和16SrDNA序列分析法分析在配料、生产线、设备及环境收集的微生物样品。共采样25处,其中8处有菌检出,3株鉴定为阪崎克罗诺杆菌。利用16SrDNA法对阪崎克罗诺杆菌(ATCC 29544)C.sakazakii E、问题奶粉中的C.sakazakii A、回收细粉中的C.sakazakii H、准备间地漏中的C.sakazakii D四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C.sakazakii A与C.sakazakii H的同源性最高,说明成品中阪崎肠杆菌污染可能源于回收细粉。将8处有菌检出的环节设为关键控制点,其中回收细粉处为最为关键环节,与准备间地漏一同作为阪崎克罗诺杆菌危害关键控制点,本研究对奶粉厂阪崎克罗诺杆菌的控制提供了数据依据。
关键词: 阪崎克罗诺杆菌 奶粉 16SrDNA 同源性 关键控制点


辣椒疫病抗性与形态学性状相关分析
《北方园艺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162份辣椒材料为试材,对其进行疫病的人工接种抗性鉴定,以期为辣椒的抗疫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抗病(R)材料11份、中抗(MR)材料23份、中感(MS)材料18份,感病(S)材料110份。同时对供试材料的疫病抗性与28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辣椒的疫病与果形、果肩形、果基存花萼和单株果数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与主茎色、叶节色、株高、株幅和花柱长呈显著相关关系。对疫病抗性较强的供试材料中,长指椒和短羊角椒占有较大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