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他国经验与路径选择

世界农业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现实选择,也是应对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分工、分业、分化的必然举措。基于此,在诠释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践,借鉴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养的经验,提出要从推进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机制模式的协同创新以及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等方面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 国外经验 路径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穴盘育苗基质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比较江苏省常见的育苗基质对辣椒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育苗基质的理化指标存在差异,但均符合辣椒育苗要求。辣椒幼苗的生长、生理指标检测结果,以T2为育苗基质,辣椒幼苗的株高、茎粗、根系活力、干质量、鲜质量、壮苗指数明显提高,表现出较好的育苗效果。研究结果以期为辣椒工厂化育苗选择合适基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辣椒 穴盘 育苗 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藏北高寒草甸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对增温与施氮的响应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气候变暖和氮沉降增加作为全球环境问题,将严重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发现,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增温显著,其中冬季升温最明显.而已有的研究更多关注全年增温,对冬季增温研究较少.本文基于高寒草甸地区增温和氮素添加影响研究的不足,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开展模拟增温和氮添加试验,研究长期增温与氮添加对高寒草甸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的影响.试验布设于2010年7月,地点在西藏当雄高寒草甸区,共有3种增温方式:对照、全年增温、冬季增温;每种增温处理下设置5个氮素添加梯度:0、10、20、40、80kg N·hm~(-2)·a~(-1),系统研究气候变暖与氮添加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012—2014年,增温与施氮处理均显著影响群落总盖度:全年增温处理降低了群落总盖度;在不施氮处理下,冬季增温降低了群落盖度,但在施氮处理下,随着氮剂量的提高群落盖度逐渐升高.增温与施氮对不同功能群植物的影响不同,增温处理降低了禾草与莎草植物盖度,而施氮提高了禾草植物盖度.相关分析表明,植被群落总盖度与生长旺盛期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推测在降雨较少的季节增温导致的土壤含水量降低是群落盖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半干旱区高寒草甸土壤水分主要受降雨的调控,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降雨时空格局的改变会显著影响植被群落盖度及组成,且大气氮沉降的增加对植被群落的影响也依赖于降雨条件的变化.

关键词: 增温 施氮 高寒草甸 群落结构 物种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霍乱毒素B亚单位展示猪O型口蹄疫病毒VP1蛋白主要抗原表位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以霍乱毒素B亚单位为载体制备口蹄疫亚单位疫苗的可行性,利用E.coli表达CTB-GHloop嵌合基因,用SDS-PAGE分析目的基因的表达及表达产物的可溶性,利用神经节苷脂(GM1)为抗原鉴定重组蛋白五聚体的形成。将目的蛋白浓度调整为200μg/ml,以白油佐剂乳化制备疫苗,免疫健康仔猪,免疫后利用ELISA测定特异性抗体水平,评价免疫后体液免疫反应,利用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评价细胞免疫水平。结果表明嵌合基因在E.coli中获得高效表达,重组蛋白可溶,并能够形成五聚体;Western-blot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能够与口蹄疫病毒(FMDV)阳性血清发生反应;以每头仔猪200μg免疫,试验猪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与细胞免疫反应。

关键词: 重组霍乱毒素B亚单位 猪O型口蹄疫病毒 GHloop抗原表位 亚单位疫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烯利和劲丰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乙烯利和劲丰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以淮麦31为材料,研究了乙烯利和劲丰对小麦各营养器官花后干物质积累动态、花前和花后干物质再转运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和劲丰处理能增强小麦灌浆中后期上部功能叶片和节间的干物质积累,并促进其灌浆后期干物质转运。与对照相比,乙烯利降低了花前花后暂贮干物质的总输出量,增加了成熟期干物质在各营养器官中的分配量和比例,减少了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降低了籽粒产量、总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劲丰则能促进花前和花后两个时期暂贮干物质的输出,降低成熟期干物质在各营养器官中的分配量和比例,促进干物质向籽粒分配,提高了籽粒产量、总生物量和收获指数。此外,乙烯利处理降低了花前和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较对照降低1.7%和6.4%;劲丰则分别增加0.8%和1.0%。乙烯利处理降低了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降低6.75%和1.52%,减产11.74%;劲丰则分别增加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3.25%和6.85%,增产3.47%。因此,提高小麦花前和花后贮存干物质转运量,增强作物花后光合同化能力,改善穗部库容,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乙烯利 劲丰 小麦 干物质转运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方式下油菜产量形成与花后氮素积累运转比较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产量形成与氮素积累运转特性,为油菜轻简化栽培条件下氮肥运筹的合理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以苏油6号为材料,设置稻草全量还田机械起垄开沟摆栽(A)、稻草不还田机械起垄开沟摆栽(B)、稻草全量还田免耕人工穴栽(C)、稻草不还田免耕人工穴栽(D)、人工直播(E)5种不同种植方式,研究其对油菜产量、干物质积累与氮素积累、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油菜产量的差异达显著水平,机械起垄开沟摆栽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免耕穴栽和直播;从产量构成因素看,机械起垄开沟摆栽处理显著提高了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在2种移栽方式下稻草全量还田与不还田产量差异不明显。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为机械起垄开沟摆栽>免耕穴栽>直播,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差异变大。不同种植方式对氮素积累与运转有显著影响,初花至终花期、终花至成熟期氮素的阶段累积量均表现为A>B>C>D>E;与直播相比,2种移栽方式(A和B)均能显著提高花后茎秆和叶的氮素转运量及其叶的转运率,但茎秆转运率和贡献率却低于直播。机械起垄开沟摆栽能显著提高油菜干物质的生产和花后植株氮素的积累与运转,从而增产。

关键词: 种植方式 油菜 产量 干物质积累 氮素积累运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肥料配比对大棚丝瓜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丝瓜品种"江蔬一号"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方案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丝瓜苗叶绿素含量、丝瓜果实干物质含量、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钾∶过磷酸钙∶硫酸钾(2∶1∶1.5)T4处理组丝瓜单瓜的干重和鲜重最高,硝酸钾∶过磷酸钙∶硫酸钾(1∶1∶1.5)T2处理组干物质含量最高,其次为T4处理组。总叶绿素含量T4处理组最高,其次为硝酸钾∶过磷酸钙∶硫酸钾(1∶1∶3)T3处理组、复合肥(1 500g)T7处理组和硝酸钾∶过磷酸钙∶硫酸钾(1∶1∶0.5)T6处理组;叶绿素a/b含量最高为T7处理组,其次为T3、T6及T4处理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T4处理组,其次为T6和T3处理组。丝瓜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处理组为T2,其次为T4处理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为T7处理组,其次为T4处理组。CK组丝瓜的早期产量和总产量均为最低;T4处理组的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最高,分别比CK提高18.54%和28.76%。T4处理组可显著提高丝瓜的产量和品质,为丝瓜施肥最佳配比。

关键词: 丝瓜 肥料配比 叶绿素 品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配方稻草秸秆饲料对海门山羊育肥效果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稻草秸秆组成的颗粒饲料对海门山羊羔羊的育肥效果,试验选择3月龄断奶山羊羔羊8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分别饲喂4种不同稻草秸秆颗粒饲料,对照组稻草秸秆占45%,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分别占43%、40%和50%,测定其生化指标并比较饲喂效果。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试验1组、试验2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3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2组经济效益高于试验1组、试验3组。说明试验2组饲料配方的育肥效果最佳。

关键词: 秸秆 生化指标 饲料 日增重 料肉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微波协同萃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

中国调味品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最佳提取条件,并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表明: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最佳工艺参数为在pH 7.5、料液比1∶10、提取功率50W条件下提取6min;与传统水浴提取法比较,提取率增加了3.02%~14.60%。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条件:pH值在4~9范围内,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测定波长分别为202,209nm,线性范围分别为0.04~0.2,0.02~0.2μg/mL。应用于食品样品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57%~4.56%,加标回收率为95.6%~107.5%,其测定结果与国标盐酸萘乙二胺显色法比较,相对误差在0.11%~6.5%。

关键词: 超声微波协同萃取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亚硝酸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韩“第六产业”经验对南通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第六产业"是指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从而使农业成为贯通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第六产业"打破了三大产业并列分割的局面,跨越了产业边界,是产业结构的最高形态,其核心是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互联网及创意产业,形成六次产业;且使农民能够分享到产业链延伸的价值。日韩通过提高产品产地附加值,实行多元化经营、农工商合作、技术革新、开拓消费需求、发展农协、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了产业融合,给江苏南通带来了做好顶层设计、培育多元人才、调整政府职能、加强联合协调、应用高新技术、利用当地资源等发展"第六产业"的多重启示。指出南通发展"第六产业"是转变经营方式、实现产业融合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提出了以"第六产业"思路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发展农产品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发展现代服务业,缩短产品流通周期;发展多元素文化,促各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农业高科技,以科技创新促融合;发展农业新主体,拓展农业产业链。

关键词: 南通 第六产业 日韩经验 现代农业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