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稻麦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对麦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5.5a的大田定位试验,将上季秸秆全量沟埋还田,设置秸秆沟埋还田深度为20、40 cm以及免耕秸秆不还田(对照)3个处理。研究秸秆沟埋还田对麦田土壤水势、温度的影响以及长期秸秆沟埋还田方式下,沟埋还田20 cm处理各埋草沟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秸秆沟埋还田具有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的作用,随着还田时间的增加,这种作用逐渐降低。当降雨量较大(26.6 mm)时,沟埋还田各处理水势值在短时间内上升的较快,而对照则相对较慢;当降雨量较小(10 mm)时,沟埋还田40 cm处理水势值上升速度大于沟埋还田20 cm,对照处理最慢;降雨过后的12d内,沟埋还田各处理水势值下降速度较对照更快;连续40d各处理土壤水势日均值大小为对照>沟埋还田40 cm>沟埋还田20 cm。土壤0—15 cm温度日较差大小为沟埋还田20 cm>对照>沟埋还田40 cm,土壤20 cm处日较差对照最大;沟埋还田20 cm处理0—15 cm以及沟埋还田40 cm处理0—20 cm土壤日均温高于对照,沟埋还田20 cm处理20 cm处土壤日均温与对照较为接近。在沿江稻麦轮作地区,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具有较好的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处理方式对青贮蚕豆秸秆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青贮蚕豆秸秆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分5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添加20%麸皮)、试验Ⅱ组(添加20%麸皮+40 g/t乳酸菌)、试验Ⅲ组(添加20%麸皮+400 g/t纤维素酶)和试验Ⅳ组(添加20%麸皮+40 g/t乳酸菌+400 g/t纤维素酶),每处理组设5个重复,试验期45 d。根据感官评定各组均为良,但试验Ⅳ组分数最高;试验Ⅳ组的p H、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及氨态氮/总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I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Ⅳ组的干物质、粗蛋白和可溶性糖类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而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单宁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所述,在青贮蚕豆秸秆中添加20%麸皮+40 g/t乳酸菌+400 g/t纤维素酶能够改善其发酵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性和半冬性小麦植株氮素积累与运转特征差异
《应用生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江苏省6个半冬性和9个春性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两类型小麦品种在大田条件下的氮素积累、运转和分配差异.结果表明:施氮量相同条件下,半冬性小麦群体植株平均氮素积累量在越冬始期-拔节期低于春性小麦群体,孕穗期-成熟期高于春性小麦群体;氮素阶段累积量在越冬始期-拔节期两类型群体间差异不显著,开花-成熟期半冬性群体显著高于春性群体.半冬性小麦平均总氮素转运量、花后积累量显著高于春性小麦;两种类型小麦总氮素转运率、积累氮贡献率、总转运氮贡献率差异均不显著.半冬性小麦营养器官中叶片氮素转运量、转运率、转运氮贡献率均低于春性小麦,茎鞘氮素转运量、转运率、转运氮贡献率则高于春性小麦,茎鞘氮素转运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同一类型内不同品种间植株氮素积累量、总氮素运转量、花后氮素积累量、总氮素转运率、总转运氮贡献率等均存在差异.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品种吸收、利用、运转氮素能力的差异,合理运筹生育期氮肥用量和施用比例,提高氮肥利用率.
关键词: 春性小麦 半冬性小麦 氮肥 氮积累运转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素施用对糯玉米子粒产量和磷素积累分配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试材,研究不同磷肥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糯玉米子粒产量及磷素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糯玉米成熟期子粒产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苏玉糯5号在基施和拔节期分别追施P_2O_575 kg/hm~2处理子粒产量最高;渝糯7号一次性基施P_2O_5150 kg/hm~2的处理子粒产量最高。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两个品种植株磷素积累量均逐渐增加;同一生育时期下,两个品种植株磷素积累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成熟期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两个品种在各施磷处理下子粒中磷素占植株整体的分配比例均最高,达70%左右;雄穗和苞叶中磷素含量相对最低,各仅占植株整体含磷量的2%左右。植株磷素利用效率在基施和拔节期分别追施P2O575 kg/hm~2处理下较低。综合两个品种产量、磷素积累和分配在不同处理的变化趋势,以基施和拔节期分别追施P_2O_575 kg/hm~2较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时期喷施劲丰谷德对水稻茎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劲丰谷德在水稻不同时期的应用效果,以淮稻11号为试验材料,在水稻拔节期、破口期进行处理并分别设对照,研究其对水稻植株性状、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水稻拔节期喷施劲丰谷德对水稻株高没有显著影响,但可以增加水稻茎秆粗度、壁厚和抗折力,缩短基部节间长度,水稻产量增加2.63%以上;在水稻破口期喷施劲丰谷德可以降低水稻株高,缩短水稻倒1节、倒2节、倒3节的节间长度,增加水稻茎秆粗度和壁厚,水稻产量增加6.25%以上。
关键词: 水稻 不同时期 劲丰谷德 植物生长调节剂 倒伏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糯玉米种质鲜食品质构成性状的育种潜力测试与评价
《华北农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育种效率,测试、评价育成自交系以及国内外优良种质的育种潜力,对加速育成产业化性能优异品种至关重要。选用江苏沿江农科所、江苏省农科院以及国内其他单位育成的优良自交系15个(含热带种质改良材料3个),采用NCⅡ交配设计方法,按被测系组10个、测验种组5个,配制成50个F1杂交种,在江苏南通春秋播两季针对6个鲜食品质构成性状进行了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评价了这些自交系各性状的遗传特性、配合力特征与育种潜力。结果表明,自交系间杂种F1感观品质、气味风味、糯(甜)性、柔嫩性、皮薄厚5个性状的变异中,非加性遗传方差大于加性遗传方差;色泽性状的变异中,加性遗传方差大于非加性遗传方差。感观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好的自交系,测验种上春秋播皆是C3,被测系上S3、S2春播最好,S8秋播最好;气味、风味性状春播C1最好,秋播C2最好,被测系春秋播皆以S9最好;色泽性状春播以C1最好,秋播以C2最好,被测系春播以S8、S10最好,秋播以S10最好;柔嫩性性状春播以C2、C4最好,秋播以C2最好,而被测系春播以S9最好,S8其次,秋播以S8、S9、S10最好;皮薄厚性状C1春秋播均为最好,S8春秋播最好,春播S9、S3、S2较好,秋播S10较好。由于多数性状为非加性遗传为主控制,因而基于特殊配合力的优良组合各性状依次为:感观品质S5×C4、S1×C4等;气味、风味S9×C3、S5×C4、S10×C2、S9×C1等;色泽S5×C1、S10×C3、S3×C2、S3×C3、S4×C3等;柔嫩性S9×C3、S7×C4、S9×C2等;皮薄厚S7×C4、S4×C5、S1×C2等优良组合。试验还表明,糯(甜)性性状糯性与甜度需分开赋值才更有利于其评价与育种改良;本生态区蒸煮品质秋播优于春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草芽胞杆菌和吡唑醚菌酯协同防治草莓病害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化学农药在草莓病害防治上的减量使用,采用枯草芽胞杆菌DJ-6菌株的制剂(BCA)和化学农药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PS)联用来协同防治。用浊度法检测了DJ-6菌株在不同浓度PS中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所有参试的浓度中,DJ-6菌株都能生长。田间防治结果表明,BCA能有效降低PS的使用浓度,BCA单用能防治草莓炭疽病和草莓白粉病,但防效低于PS在标准施用剂量下的防效。然而,BCA与PS联用后能减少50%的PS的施用量。BCA与PS联用后能提高DJ-6在草莓叶围的存活率。两者联用后草莓叶片中过氧化酶、多酚氧化酶、苯丙胺酸裂解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显著上升了近2倍。
关键词: 草莓病害 枯草芽孢杆菌DJ-6 吡唑醚菌酯 协同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流域稻田对3种低污染水氮的消纳利用及化肥减量效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稻田对不同低污染水氮的消纳利用效果以及化肥减量潜力,选用生活污水处理尾水、沼液和富营养化河塘水3种来源的低污染水,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稻田直接回用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氮养分吸收、田面水氮径流风险、氨挥发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及对化肥减量的贡献。结果表明:(1)3种污染水回用均可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对产量则无显著影响。(2)与清水灌溉相比,3种低污染水回用的田面水总氮浓度在基肥期降低21.6%~48.2%,蘖肥期基本持平,穗肥期及灌浆期则明显提高。(3)3种低污染水回用降低了基肥期和穗肥期的日均氨挥发量,增加了蘖肥期和灌浆期的日均氨挥发量,但稻季氨挥发总量(以N计)差异不明显,为41.58~45.45 kg·hm~(-2)。(4)3种低污染水回用均增加了土壤碱解氮、总磷、有效磷和有机碳含量,以生活污水处理尾水回用最为明显。(5)整个生育期稻田可消纳生活污水处理尾水、富营养化河塘水和沼液4 858~5 441 m~3·hm~(-2),回用的氮量分别为107.1、31.4和132.9 kg·hm~(-2),分别替代化肥用量44.41%、12.83%和55.11%。综合产量以及环境效益,生活污水尾水回用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降低了生育前期的径流损失风险,并具有提升土壤肥力的功效。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氮肥利用率 田面水氮浓度 氨挥发 低污染水灌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