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蚯蚓堆肥在双孢蘑菇覆土中的应用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100%泥炭、95%稻田土+5%稻壳(质量分数)砻糠土、50%稻田土+25%珍珠岩+25%蚯蚓堆肥的材料、75%蚯蚓堆肥+25%珍珠岩(体积分数)的材料等处理作为覆土材料进行双孢蘑菇栽培试验,研究不同覆土材料的物理性质及其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产量与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体积分数配比为75%蚯蚓堆肥+25%珍珠岩的材料进行覆土的双孢蘑菇菌丝生长最快、产量最高、生产效益最好,适宜的蚯蚓堆肥配比能够促进蘑菇子实体提早产生,提高双孢蘑菇的栽培产量和效益。

关键词: 蚯蚓堆肥 双孢蘑菇 覆土 稻田土 泥炭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三叶不同叶龄叶片对不同季节温度适应的生理调控机理

生态学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不同季节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不同叶龄叶片(幼叶、中叶和老叶)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力、渗透调节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和叶绿素含量进行分析,揭示白三叶不同叶龄叶片对不同季节温度适应的生理调控机理和白三叶叶片短寿在维护匍匐茎生长中的生态作用。结果表明:(1)冬季低温生出的幼叶MDA含量较低,而叶绿素a、POD和SOD活力、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最高;夏季高温生出的幼叶MDA和叶绿素b含量较高,而POD和SOD活力、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较低。白三叶幼叶具有较强的生理调控可塑性以适应冬夏季温度。(2)不同季节幼叶成长过程中,其生理调控模式相近,随叶片长大成熟,叶绿素含量和SOD、POD、CAT活力及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增高,而MDA含量降低。(3)不同季节老化叶片生理特征相同,叶片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趋于增高,CAT活力及MDA含量均下降。研究表明,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通过维护氧自由基代谢和水分代谢平衡而在幼叶适应不同季节温度、叶片快速生长中起重要保护作用。不同季节叶片抗氧化能力下降和持续积累的脯氨酸、可溶性糖抑制光合作用可能是叶片衰老和短寿的诱因。不同季节匍匐茎上叶片的短寿、快速衰老可使匍匐茎将能量物质分配给其顶部,促进匍匐茎顶部幼叶萌生和匍匐茎的延伸生长及种群的扩散,其在维护白三叶植株持续生存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季节 叶龄 白三叶 生理差异 叶片衰老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蕾铃期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施用乙草胺对棉花安全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棉花蕾铃期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施用乙草胺对棉花安全性的影响,试验以棉花品种盐抗杂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28、30、32、34℃4个温度条件,土壤含水量43.66%、29.87%、17.93%3个湿度条件,乙草胺1 500、2 250、3 000 m L/hm23个使用量,对药害指数与棉花产量成因指标进行调查,利用Excel 2003、SPSS 20.0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梅雨来临前采用乙草胺对棉田进行土壤封闭防除杂草时一定要注意天气状况,当气温超过30℃时应停止施药、当田间含水量≥29.87%时应避免施药,施药时还应严格控制乙草胺使用量,用量应≤1 500 m L/hm2,如果超范围使用乙草胺将导致棉花产量的降低。

关键词: 棉花 蕾铃期 温度 湿度 药害指数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申嗪霉素与王铜混用对水稻穗期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穗期病虫害种类多,距成熟期时间短,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极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对农产品安全构成威胁。对生物农药申嗪霉素与无机农药王铜混用防治水稻穗期病害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申嗪霉素与王铜混用对水稻穗期的稻曲病、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穗颈稻瘟病也有一定控制作用,能有效降低化学品使用量,降低农产品安全风险。适宜用药量以1%申嗪霉素悬浮剂600 m L/hm~2加30%王铜悬浮剂2 250 m L/hm~2为宜,最佳用药时间在水稻破口前7 d左右,最佳用水量为450 L/hm~2。

关键词: 申嗪霉素 王铜 防治 稻曲病 纹枯病 稻瘟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源感知高效循环智能控制设施大棚架构与实现

浙江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提高作物经济效益、减少资源消耗、增加农业循环利用为目标,提出一种多源感知高效循环设施大棚智能控制及农业专家系统。利用太阳能加热相变储热材料增加棚温;通过特殊通风窗设计增大空气对流面积降低棚温,减少高能耗设备的启用;阴阳棚混合种植实现农业循环利用;采用多源感知提高控制精准,采用动态权值融合算法提高数据融合精度,可通过计算机、手机实时监控。该农业专家系统控制策略结合作物生长模型、温室控制模型与能耗模型3种模型,提出根据大棚作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多因素节能优化控制方法。根据计算控制增加的经济效益与付出能耗费用的差值最大,得出最优控制策略输出,以促进作物光合作用产生高收益,并减少温室控制成本。整套监控系统已试运行于徐州现代农业实验示范基地。

关键词: 温室 光合速率 成本 农业循环 农业专家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盐柳树抗虫基因Cry3A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将苏云金芽孢杆菌Cry3A类抗虫基因经Bam HⅠ、SalⅠ双酶切后与植物表达载体p CAMBIA1304-C6连接,构建p CAMBIA1304-C6-Cry3A重组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到农杆菌LBA4404中,同时进行双酶切、测序及PCR鉴定。结果表明:双酶切及测序产物与预期扩增片段相符,重组表达载体p CAMBIA1304-C6-Cry3A构建成功;农杆菌LBA4404中含有重组质粒,成功构建了Cry3A农杆菌基因工程菌株。

关键词: 柳树 抗虫基因 Cry3A 表达载体构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滨海盐碱环境下盐肥耦合对续随子荧光特性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滨海盐碱环境下盐肥耦合对续随子荧光特性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盐分下续随子盐肥耦合效应。结果表明:①2.1~3.5g/kg的土壤盐分可促进续随子生长,盐分增大,生长受到抑制。增施氮肥可缓解盐分胁迫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生物量及株高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②土壤盐分增大,续随子叶片净光合速率(P_n)、初始荧光(F_o)、最大荧光(F_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幼苗叶片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均降低。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各项指标,以75 kg·hm~(-2)(N_2)、150 kg·hm~(-2)(N_3)水平为佳。③滨海盐碱环境下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养分随盐分的增加而下降。增施氮肥后,在75 kg·hm~(-2)(N_2)、150 kg·hm~(-2)(N_3)水平下,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徽生物氮、碳含量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④在盐碱环境下增施氮肥可使土壤微生物物种丰富度指数(H)增大,优势度指数(Ds)减小。由此说明在盐碱环境下增施氮肥,其盐肥耦合作用可促进续随子的生长、提高光合荧光性能、增加土壤养分以及土壤微生物养分,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改善盐碱生态环境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续随子 盐肥耦合 叶绿素荧光 光合作用 土壤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25个白肉枇杷的抗寒性

热带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白肉枇杷的抗寒性,为北缘地区白肉枇杷的推广及抗寒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白玉’枇杷叶片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低温胁迫,建立白肉枇杷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的抗寒性测定体系,并以此确定25份白肉枇杷资源的抗寒性。结果表明:以不同处理时间、不同低温处理下白玉叶片的相对电导率(REC)变化作曲线,在低温处理8 h以上时,REC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S"形变化,可以利用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25份白肉枇杷LT50测定结果表明冠玉的LT50达到-15.95℃,最抗寒,次之为美国种、铜皮、白玉、美玉、上海种等白肉枇杷资源。

关键词: 白肉枇杷 抗寒性 电导率法 Logistic方程 半致死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庭农场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在国家、江苏省对家庭农场的舆论引导和政策扶持下,江苏省各县(市、区)的土地流转在2015年上半年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苏中地区,如江苏泰兴县全县有90%以上的土地流转。据估计,截至2015年底,江苏省的家庭农场数量可达2.5万个。随着这种规模种植的高速发展,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植保技术和方法已严重不适应,家庭农场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有效解决现有家庭农场植保技术服务难题的根本办法。家庭农场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在政府引导并扶持的前提下,加强体系内多部门协作并规范体系内植保技术的指导及科学的企业化运营管理。体系内的多方盈利是家庭农场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生存和良性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 家庭农场 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立 完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甘草固体发酵灵芝产三萜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食品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中药材甘草对灵芝进行固体发酵,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法确定了固液比、装瓶量、粉碎程度等工艺条件,采用醇提法和香草醛-高氯酸法对甘草和菌质中的总三萜进行提取与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固液比0.84 g/m L、装瓶量0.44 g/m L、粉碎程度11目,在此条件下实际获得的三萜含量为204.272 mg/g,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仅为1.23%。菌质三萜含量较传统木屑培养基、甘草渣培养基培养所获得的三萜和甘草三萜都有明显提高(P<0.05)。随着菌质三萜质量浓度的增加,其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逐渐增强,且清除率均大于65%,说明三萜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性。

关键词: 甘草 灵芝 固体发酵 三萜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