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茶叶施用微肥试验初报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在茶叶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设配肥区(测土配方施肥区)与微肥区(测土配方施肥+微肥)处理进行茶叶施用硼、锌、镁微量元素试验。结果表明,配肥区、微肥区每小区春茶鲜叶收入分别为242.70、296.42元,微肥区每小区增收53.72元;折合每667 m2收入分别为4 463.67元和5 451.67元,微肥区每667 m2增收988.00元,增幅达22.1%。微肥与配方肥相结合,操作简便,农民易于接受,微肥量小成本低,茶叶增产增收效果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柠檬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pCAMBIA1391Z为载体,对农杆菌EHA105介导的柠檬[Citrus limon(L.)Burm.f.]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浓度、农杆菌浸染浓度以及浸染后共培养的时间对柠檬的再生和遗传转化效率均有明显影响。1.0 mg/L 6-BA和0.1 mg/L的NAA有利于柠檬上胚轴不定芽的再生,并且再生芽的质量最佳。农杆菌的浸染浓度以OD600 nm=0.6为最佳,浸染后共培养2 d,在含5.0 mg/L潮霉素的筛选培养基上筛选,有利于柠檬不定芽再生率的提高。
关键词: 柠檬[Citrus limon(L.)Burm.f.] 上胚轴 再生 遗传转化体系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类苏云金芽胞杆菌Cry1Ac蛋白杀玉米螟活性的比较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PCR技术将2种不同来源的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cry1Ac蛋白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p GEX-6P-1表达载体,并转化到宿主菌BL21,采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并用亲和层析法进行融合蛋白的纯化,纯化后的蛋白质进行玉米螟的室内生物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来自Bt菌株NBIN-866的Cry1Ac蛋白杀玉米螟的LC50为65.39μg/m L,来自Bt菌株NBIC-380的Cry1Ac蛋白杀玉米螟的LC50为15.07μg/m L,后者具有更高的杀虫活性。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来自菌株NBIC-380的Cry1Ac氨基酸序列的71位和393位都为丝氨酸S,而NBIN-866的都为脯氨酸P,推测这两个位点的氨基酸的变化可能是影响毒性大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Cry1Ac 融合蛋白 玉米螟 活性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黑头羊生长曲线的拟合与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Gompertz、Logistic和Von Bertalanffy 3种模型进行生长曲线拟合,对所选育的0~24月龄湖北黑头羊体重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生长曲线模型对湖北黑头羊均能较好的拟合(R2>0.99),其中Gompertz模型对公羊拟合最佳(R2=0.999 32),拐点月龄和拐点体重分别为6.21月龄和20.823 kg,Bertalanffy模型对母羊拟合最佳(R2=0.998 12),拐点月龄和拐点体重分别为4.17月龄和13.221 kg;各月龄公羊体重显著高于母羊,绝对生长高峰公羊出现在6~8月龄,母羊出现在3~6月龄,与生长模型拟合结果吻合;相对生长率呈现一致趋势,初生至3月龄时的生长强度最大,后期生长强度明显不如前期,整条曲线大致上呈下降趋势,表明羔羊的生长强度随着月龄的增加而逐渐减慢。本研究结果可为及时掌握湖北黑头羊生长发育规律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兴山县香溪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清单分析法和等标负荷法,研究了湖北省兴山县香溪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为综合防控兴山县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流域内等标污染总负荷为1 116.7 m3/a,主要污染源是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其次是农村生活污染源,种植业源等标污染负荷为639.9 m3/a,畜禽养殖业源为425.5 m3/a,农村生活源为51.3 m3/a,等标负荷比分别为57%、38%和5%,主要污染物是TN和TP,其次是COD和NH4+-N,其等标污染负荷分别为570.92、368.00、90.68、87.10 m3/a,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51.1%、33.4%、8.1%和7.8%;主要污染区域为古夫镇、黄粮镇,其等标污染负荷为178.12 m3/a和207.23m3/a,两者污染负荷比的和占区域总负荷的34.5%。综上,导致湖北省兴山县香溪河流域水质环境恶化的主要成因是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控制排放的主要污染物TN和TP;防控重点区域为黄粮镇和古夫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调理鸡肉制品的加工条件对鸡肉质地的影响
《肉类研究 》 2014
摘要:以鸡胸肉为原料,通过研究鸡肉的加工条件(切片厚度、食盐添加量、磷酸盐添加量以及腌制、滚揉和热处理三段时间)对鸡肉剪切力、韧性和蒸煮损失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鸡肉质地的加工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考察磷酸盐添加量、腌制时间、滚揉时间和热处理时间对鸡肉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鸡肉的最优加工条件为鸡肉片厚度8 mm、腌制液(啤酒)中食盐添加量0.1%、磷酸盐添加量0.1%、腌制处理时间60 min;滚揉中食盐添加量1.5%、滚揉时间15 min、热处理时间8 min。鸡肉剪切力、韧性和蒸煮损失率分别为2230.10g、10 503.88g·s和5.3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