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酶解发酵菜子粕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将菜子粕通过酶解发酵改良饲用品质后进行饲养试验。选用120羽21日龄的艾维茵肉鸡,随机分为3组,试验1、2、3组分别饲喂添加0%、4.5%、9%酶解发酵菜子粕的饲粮。结果表明,试验1组和试验2组之间末重、日均采食量、日增重等生产性能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试验1组和试验2组相比,试验3组肉鸡日均采食量明显下降(P<0.05),日增重下降(P<0.05),肉鸡生长状况较差。各组间腿肌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之间胸肌率和半净膛率等屠宰指标差异也不显著(P>0.05)。试验3组的胸肌率和半净膛率较低于试验1组和试验2组(P<0.05)。各组间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酶解发酵菜子粕添加量较高导致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升高(P<0.05)。各组间谷丙转氨酶差异不显著(P>0.05),谷草转氨酶差异显著(P<0.05)。菜子粕添加量升高,引起肉鸡血清尿素氮含量增加(P<0.05)。

关键词: 菜子粕 酶解发酵 肉仔鸡 生长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期刊应重视退稿工作

科技创业月刊 2014

摘要:结合当前科技期刊在编作沟通环节对退稿工作的处理方式,分析了不当退稿方式的弊端,指出了做好退稿工作是关系到科技期刊长远发展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 科技期刊 退稿工作 重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皮无籽西瓜新品种瓜棉套种栽培比较试验

中国瓜菜 2014

摘要:无籽西瓜瓜棉套种是湖北省荆州地区的主要栽培模式,为了筛选出适合荆州地区栽培的黑皮无籽西瓜新品种,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自育的13个品种(组合)在松滋市八宝镇群星村进行瓜棉套种栽培比较试验,比较各品种间的综合性状。结果表明:‘长江1号’、‘长江2号’和‘长江3号’3个黑皮无籽西瓜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合在湖北省荆州及周边瓜区栽培。

关键词: 无籽西瓜 黑皮 瓜棉套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主要种植制度农田生态系统钾平衡状况

生态学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0年和2011年通过10个大田试验,研究了湖北省6种主要种植制度下农田生态系统中钾(K)的输入、输出数量特征和平衡状况。结果表明:6种主要种植制度每年通过施肥、降雨、灌溉和秸秆还田输入农田K量分别为129.8、10.3、14.9和30.1 kg·hm-2,分别占K输入总量66.2%、6.2%、8.8%和18.8%,表明除了施肥外,降雨、灌溉和秸秆还田对K输入也起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作物收获和地表径流从农田输出的K量分别为211.2和26.4 kg·hm-2,分别占K输出总量的88.5%和11.5%,其中,通过秸秆输出的K量达到了186.3 kg·hm-2,占作物带走量的89.1%,但秸秆归还的K量只占可以还田的16.2%,这表明农田生态系统中的K大部分被秸秆带走,秸秆还田的潜力巨大;湖北省主要种植制度农田生态系统K整体呈亏缺状态,6种种植制度年平均亏缺量为-52.4 kg·hm-2。因此,增加K肥施用量,重视降雨和灌溉K养分的输入,推进秸秆还田,是改善全省农田生态系统K平衡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输入参数 输出参数 钾平衡 主要种植制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须总黄酮的抗氧化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须为原料,提取玉米须总黄酮。从玉米须总黄酮对猪油的抗氧化性、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对Fe3+的还原能力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玉米须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添加玉米须总黄酮的猪油比未添加玉米须总黄酮的猪油氧化缓慢;玉米须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IC50为0.057mg/mL,低于BHT的IC50(0.17mg/mL);同浓度下,玉米须总黄酮对Fe3+的还原能力强于BHT。因此,玉米须总黄酮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领域。

关键词: 玉米须 总黄酮 抗氧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佳丰20S的选育及初步利用

绿色科技 2014

摘要:指出了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佳丰20S是利用8077S与丰两优1号杂交,然后再与蜀恢527和扬稻6号复交选育而成。它属于无花粉类型,不育期间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其不育株率、花粉不育度和自交套袋不实率均为100%。在12.5h短日下,不育临界温度低于23.0℃。开花习性和稻米品质性状较好,配合力强,容易繁殖制种。利用该不育系育成的苗头组合正在参加各级区试。

关键词: 籼稻 温敏核不育系 佳丰20S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粉葛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14

摘要:介绍粉葛的生物学特性,总结其栽培技术,以期为粉葛的栽培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粉葛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酶技术在食用菌加工中的应用

食用菌 2014

摘要: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生物酶技术在食用菌加工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述。常用的纤维素酶、蛋白酶、果胶酶等酶能破坏食用菌细胞壁,促进功能性成分溶出,并降解大分子物质成小分子呈味物质,简化食用菌加工工艺。生物酶技术在食用菌加工中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生物酶技术 食用菌加工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和苹果腐烂病菌不同培养表型菌株的致病性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梨和苹果腐烂病主要发生在中国和日本,该病主要危害梨和苹果树的主干和侧枝。目前国内外对这2种腐烂病菌分类地位和致病性分化的研究十分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引起我国梨和苹果腐烂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子囊菌门苹果黑腐皮壳菌的2个变种,即Valsa mali var.mali和V.mali var.pyri,对其进行室内离体接种试验表明,二者可交互侵染苹果和梨,但对2种寄主的致病力存在差异,即前者在苹果上表现高致病力,后者在梨上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鄂西北小麦全蚀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贵州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鄂西北小麦主产区小麦全蚀病的变种类型,采用单孢分离法,根据病原菌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致病性及分子生物学特性对鄂西北4个不同县(市)小麦全蚀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小麦茎基部叶鞘内侧成熟的全蚀病菌子囊壳黑色,光亮,圆形;子囊棒状,无色,(68.5~122)μm×(9.2~15)μm;子囊孢子线形,无色,稍弯,(73~92.5)μm×(2.8~4)μm,一般7~9个隔膜;经16srDNA测序和PCR检测,小麦全蚀病病原菌为小麦变种(G.graminis var.tritici)和禾谷变种(G.graminis var.graminis),以小麦变种占主导地位;G.graminis var.tritici菌株致病力较强。

关键词: 小麦 全蚀病 致病性 病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