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采前喷施水杨酸对红地球葡萄采后果实软化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采前喷施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对红地球葡萄采后果实软化进程的影响,以红地球葡萄为材料,采前喷施1.0 mmol/L SA处理,采收预冷后在常温(22±1)℃贮藏,分析果实品质、原果胶(protopec-tin,PP)、纤维素、水溶性果胶(water soluble pectin,WSP)含量、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SA能有效延缓失重率、腐烂率和果梗褐变指数上升,硬度、PP和纤维素含量的下降以及WSP含量的增加;抑制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果胶甲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PME)、纤维素酶(cellulase,Cx)、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和 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β-Glu)活性上升及其相关基因(VvPG、VvPME、Vvβ-Glu和Vvβ-Gal)的表达.采前喷施SA处理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壁代谢途径延缓葡萄果实采后软化,PG、PME、Cx、β-Glu和 β-Gal参与了红提葡萄果实的软化过程,可延长葡萄的货架期,减少采后因软化和腐烂等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葡萄采后食品安全性.
关键词: 采前喷施;水杨酸;果实软化;红地球葡萄;细胞壁代谢


生防枯草芽孢杆菌HMB19198发酵培养基的筛选及优化
《农药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HMB19198菌株能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脂肽类抗生素泛革素(fengycin)是该菌株产生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为提高HMB19198菌株的发酵水平,本研究以活芽孢浓度为检测指标,通过对8种常用工业培养基进行筛选,获得了利于HMB19198菌株芽孢形成的基础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HMB19198菌株芽孢产量较高的碳源和氮源组合,结果表明,以可溶性玉米淀粉和糖蜜作为碳源、以花生饼浸粉和蛋白胨作为氮源时,有利于HMB19198菌株芽孢的形成.进一步运用Plackett-Burman及响应曲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碳源物质玉米淀粉和糖蜜,氮源物质花生饼浸粉和蛋白胨,以及无机盐K2HPO4·3H2O和MgSO4·7H2O的适宜浓度进行了优化.优化后发酵培养基配方中各成分的质量浓度分别为:可溶性玉米淀粉67.0 g/L、糖蜜14.1 g/L、花生饼浸粉41.6 g/L、蛋白胨10 g/L、K2HPO4·3H2O 9.2 g/L以及MgSO4·7H2O 1.5 g/L.在优化培养基中,HMB19198菌株发酵液的芽孢浓度可达到6.92 × 109个/mL;同基础培养基相比,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菌株发酵周期缩短了40%,发酵液中芽孢浓度提高了107%,泛革素浓度提高了39.4%.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发酵液 芽孢 培养基优化 响应曲面分析 泛革素


滴灌水肥管理对温室冬春茬辣椒产量与风味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滴灌水肥管理措施对温室辣椒产量与风味品质的影响,明确不同生育阶段适宜土壤含水量控制值,提出高产与增香提味的滴灌水肥管理方案。【方法】采用研发的全水溶滴灌专用肥,2019和2020年开展了温室冬春茬羊角型辣椒滴灌水肥协同试验。滴灌水量(W)和专用肥量(F)分别设计3个水平,共9个水肥组合处理。2019年总灌水量分别为1703.3 m~3/hm~2 (W1)、2423.3 m~3/hm~2 (W2)、3143.3 m~3/hm~2 (W3),总专用肥量分别为712.5 kg/hm~2 (F1)、1087.5 kg/hm~2 (F2)、1462.5 kg/hm~2 (F3);2020年总灌水量分别为1913.3 m~3/hm~2(W1)、2753.3 m~3/hm~2 (W2)、3593.3 m~3/hm~2 (W3),总专用肥量分别为412.5 kg/hm~2 (F1)、825.0 kg/hm~2 (F2)、1237.5 kg/hm~2 (F3)。调查了辣椒阶段商品果产量、总商品果产量及构成、脐腐病果形成量,分析了鲜果辣味和挥发性香气成分,并监测了生育期间根区土壤含水量。【结果】灌水量对辣椒商品果总产量、总果实数、第4~10次滴灌施肥阶段采收的商品果产量和脐腐病果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施肥量及其与灌水量的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两年商品果总产量和2019年总果实数均表现为:W3>W2>W1,处理间差异显著;从第4次滴灌施肥开始,W2和W3处理采收的果实商品产量显著高于W1处理,在第6、7、9次施肥阶段,W3处理果实商品产量显著高于W2处理;W3处理显著降低了非商品果产量和脐腐病果量,氮磷钾总吸收量也显著高于W1处理。灌水量对鲜果中碳氢化合物、醛类、吡嗪类、呋喃类等主要香气组分含量,二氢辣椒素含量以及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主体香气物质)、(E,E)-2,4-壬二烯醛等主要香气物质活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施肥量对吡嗪类组分含量影响显著(P<0.05),水肥交互作用不明显。W1处理碳氢化合物、吡嗪类、呋喃类香气组分含量显著高于W2和W3处理,二氢辣椒素含量也最高,W1和W2处理醛类组分含量显著高于W3处理,W1处理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E,E)-2,4-壬二烯醛的活度显著高于W2,W2处理显著高于W3处理。F2和F3处理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的活度显著高于F1处理。W1、W2和W3处理全生育期根区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分别为51%、77%和88%;从第2次滴灌施肥开始,W2、W3处理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W1处理。【结论】适量降低滴灌水量可浓缩鲜果汁液,增加多种香气成分的积累,但是病果和畸形果较多;适量增加滴灌肥量有利于辣椒主体香气成分累积。增香提味兼顾产量较适宜的水肥组合(W2F2)灌水量为2423 m~3/hm~2和专用肥量为825 kg/hm~2。
关键词: 滴灌 冬春茬辣椒 产量 脐腐病果 辣味 香气 根区土壤含水量 水肥管理方案


对韭菜迟眼蕈蚊高活性的苏云金芽胞杆菌JQD117发酵培养基及摇瓶发酵条件优化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苏云金芽胞杆菌的芽胞产量,应用响应面设计对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JQD117进行发酵培养基和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本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优化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参数。最佳发酵培养基为棉籽饼粉2.00%,大豆饼粉1.00%,酵母粉1.50%,可溶性淀粉2.00%,CaCO3 0.30%,MnSO4 0.04%,MgSO4 0.18%,K2HPO4 0.04%;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3%、装液量60 mL、温度30℃、转速150 r/min、初始pH 7.5。在最佳发酵条件下理论活芽胞产量可以达到6.75×10~9个/mL,试验验证后实际活芽胞产量为5.97×10~9个/mL。运用响应面法对Bt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获得了提高芽胞产量的关键参数,为该菌株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为韭菜迟眼蕈蚊的绿色防控和蔬菜的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韭菜迟眼蕈蚊 苏云金芽胞杆菌 发酵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法


昆虫紫外视觉研究进展
《植物保护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颜色视觉能力,是其直接获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其中,紫外视觉在昆虫颜色视觉系统中普遍存在,通过紫外光感受器可以感知并辨别周围环境中光源或物体反射的特定波长紫外光,提高颜色辨别能力.自19世纪80年代证实昆虫具有紫外敏感性以来,陆续发现蜜蜂、蝴蝶、果蝇和蛾类等许多昆虫具有良好的紫外视觉能力,利用颜色、对比度和偏振光等紫外光特性调控昆虫的定向导航、觅食、种内通讯和昼夜节律等行为活动,对于其生存、繁殖和生态适应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紫外敏感视蛋白是昆虫紫外视觉形成过程中的一类重要分子,不仅可以独立介导趋光性等特定波长行为,还可纳入整个颜色视觉系统,与其他视蛋白协同调控昆虫的颜色视觉,从而将紫外光当作一种基本颜色进行辨别.该文系统综述了昆虫紫外视觉的发现、特性、功能和感知机制,鉴于当前国内在相关领域研究的薄弱和局限性,建议今后可在解析植物-害虫-天敌生态系统中的紫外光特性、探究紫外光-B紫外视觉的生态学意义、揭示紫外敏感视蛋白基因的分子进化机制以及阐明昆虫避免或修复紫外光所致视网膜损伤相关适应机制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枯草芽胞杆菌HMB19198菌株抑菌物质的鉴定及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
《植物病理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施番茄灰霉病发生频繁,易产生抗药性,利用微生物杀菌剂防治番茄灰霉病是切实可行且对环境友好的措施之一。本研究通过抑菌活性测定和田间棚室试验,获得一株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生防细菌HMB19198,通过16S rDNA联合gyrA、gyrB、rpoB和rpoC等看家基因序列比对将菌株HMB19198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峙培养结果表明,菌株HMB19198的脂肽提取物对灰霉菌表现较强的抑菌活性,通过色谱分离技术结合质谱分析,证明菌株HMB19198主要产生脂肽类抗生素丰原素(fengycin)和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其中fengycin包含fengycin A(C15-C18)和fengycin C(C19-C20)两种同系物。抑菌活性测定表明,fengycin对灰霉菌表现较强的抑菌活性,显微观察发现,fengycin处理后造成灰霉菌菌丝畸形。通过对菌株HMB19198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获得fengycin合成酶基因簇,从基因水平证明菌株HMB19198可以产生fengycin。


梨新品种冀锦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冀锦是以日本优良品种金二十世纪为母本,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优系80-2-2(小冬果×锦丰杂交后代)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的梨新品种.果实卵圆形,平均单果质量300 g,果面绿黄色、阳面着红晕,果皮较薄,果肉白色,肉质细松脆,石细胞少,风味酸甜适口,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13.0%.于河北省8月上中旬成熟,适应性强,丰产性好.树姿开张,树冠圆锥形,主干褐色,1年生枝黄褐色,一般每花序9~12朵花,萌芽率56.9%,成枝力中等.适应性、抗黑星病能力强,始果早,正常管理条件下,定植2~3a(年)即可结果.


药食兼用型叶用紫苏种质鉴定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鉴别优异的药食兼用型叶用紫苏种质,选取了30个紫苏种质,对不同种质叶片中多种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综合评价各种质的营养品质和药用品质。结果表明,不同紫苏种质间营养和药用品质参差不齐,各有效成分含量在不同种质间也存在差异。花青素和紫苏醛含量变幅较大,且两成分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04。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结合聚类分析,筛选出6个综合品质优良的药食兼用型紫苏种质,分别为冀紫2号、广西回回苏、河北波叶绿心紫苏、河北波叶紫心紫苏、河北多紫2号和河北波叶纯紫紫苏,为药食兼用型叶用紫苏种质品质改良提供了优异亲本材料。


基于TLR4信号通路探讨丹参多糖缓解LPS诱导小鼠乳腺炎症的作用机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丹参多糖(SMPs)在奶牛乳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分娩后7 d小鼠为对象,SMPs溶液灌胃1周后使用脂多糖(LPS)构建小鼠乳腺炎的模型,24 h后处死小鼠收集乳腺组织检测。H&E结果表明,脂多糖会诱导乳腺组织发生严重的炎症反应;ELISA结果显示,SMPs用药组中TNF-α, IL-6和IL-1β在乳腺组织表达水平显著下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MPs用药组中TLR4,MyD88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RT-qPCR结果显示,SMPs用药组中TNF-α, IL-6和IL-1β mRNA转录水平显著降低。结果表明,SMPs对LPS诱导的乳腺炎症具有保护作用,其抗炎作用与抑制TLR4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