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碗莲花期物候及开花性状对花期调控的响应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2014—2015年,在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荷花种植资源圃内对20个碗莲品种进行夏季物候观测及春季花期调控,系统地研究自然花期与花期调控碗莲的始花期、群体花期及总花期间的变化,以及有效积温与花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花期调控下,最早、最晚进入花期的品种相同,分别为小红领巾、魏夫人;在自然条件下,小红领巾分别于6月1日、6月20日最早进入初花期、群体花期,分别经历了60、79 d,魏夫人分别经历99、114 d最晚进入初花期、群体花期;在花期调控下,小红领巾从加温至初花期、群体花期分别经历了30、42 d,魏夫人于78 d进入初花期、88 d进入群体花期,可见花期调控可以使碗莲更快地进入花期。为满足"五一"节日碗莲最佳观赏期的需求,可筛选出60 d左右达到花期、开花数量较多的品种有13个,不同品种间花期有效积温变动幅度较大。

关键词: 碗莲 自然花期 花期调控 有效积温 始花期 群体花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奶牛粪蚯蚓堆肥的基质配方及对草莓育苗的影响

土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奶牛粪蚯蚓堆肥与泥炭、珍珠岩和蛭石按不同比例进行复配,然后进行草莓育苗生长试验,通过分析草莓生长情况,筛选出适合草莓育苗的最佳基质配方。结果表明,复配后育苗基质的理化性质优良,适合草莓生长。与常规基质相比,添加不同量蚯蚓堆肥的育苗基质均不同程度促进了草莓母株和一级子苗的生长(除蚯蚓堆肥完全替代泥炭处理外),随着蚯蚓堆肥比例的增加,草莓植株生长情况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所有处理中,以蚯蚓堆肥占育苗基质物料总体积1/3的配比处理(替代50%的泥炭)的综合效果最好,较常规基质能显著提高草莓母株和一级子苗的品质,母株的株高、生物量、根系形态指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一级子苗功能叶的叶柄长、叶面积和SPAD值等,该配方可推荐用于架式草莓工厂化育苗生产。

关键词: 奶牛粪 蚯蚓堆肥 基质 草莓育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对策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调研时强调,要按照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带好头、领好向。回顾江苏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历程,分析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面临的挑战,提出深入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科技支撑水平、加强农业发展综合支持、深化农村改革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 江苏省 农业现代化 对策 主要历程 发展特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盐竹柳中密度纤维板的研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耐盐竹柳为原料,对其进行纤维形态分析,并分别将剥皮竹柳纤维和不剥皮竹柳纤维试制中密度纤维板,探讨胶粘剂施加量和板材密度对纤维板弹性模量(MOE)、静曲强度(MOR)、内结合强度(IB)和吸水厚度膨胀率(TS)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施胶量均对其性能指标具有显著的影响,板材性能随着密度和施胶量的增加而提高;剥皮的竹柳纤维制得的纤维板性能优于未剥皮纤维制得的板材;剥皮竹柳纤维制造的纤维板在板密度为0.75 g/cm3、施胶量为12%时,其物理力学性能指标MOE、MOR、IB、TS都达到了国家标准GB/T11718-2009的要求;而未剥皮纤维制得的纤维板在施胶量为14%、板密度为0.75 g/cm3时,其性能指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树皮对纤维板的物理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耐盐竹柳 纤维形态 中密度纤维板 物理力学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丛枝菌根真菌对“金口”芹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丛枝菌根真菌对芹菜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为供试AM真菌,以"金口"芹菜为试材,研究了3种AM真菌对"金口"芹菜根系的侵染率、根系活力、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AM真菌对芹菜根系的侵染率不同,Gm真菌的侵染率显著高于Gv和Gi。接种AM真菌均可显著提高芹菜根系活力。接种AM真菌的芹菜株高、根长、地上部和根鲜重、干重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接种Gm处理最优。接种AM真菌的植株根/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接种3种AM真菌均可显著提高芹菜叶片叶绿素和叶柄维生素C含量,其中接种Gm真菌的芹菜含量最高;接种AM真菌的芹菜叶柄纤维素、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为Gm>Gv>Gi。可见,Gm真菌为适于"金口"芹菜生长并改善品质的优良菌种。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金口”芹菜 菌根依赖性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球冷藏处理对欧洲水仙花期调控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在苏南气候条件下,以欧洲水仙"小矮人"与"塔希提"2个品种的自繁种球为试材,探讨了不同时间低温(5~9℃)处理对欧洲水仙生长发育的影响与低温处理间鳞片与花芽的可溶性蛋白质与糖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欧洲水仙种球在完成花芽分化后,早花品种"小矮人"在9月1日之前进行鳞茎冷藏处理,晚花品种"塔希提"在8月18日之前进行鳞茎冷藏处理,10月20日冷藏结束,可以实现元旦之前开花观赏;低温处理时间越长,开花越早,花葶越高。低温处理阶段,鳞片和花芽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加,且花芽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鳞片;鳞片和花芽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且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增加,鳞片和花芽中的可溶性糖含量不断变化。该研究对欧洲水仙种球花期调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 欧洲水仙 冷藏处理 可溶性蛋白质 可溶性糖 花期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不同施肥对黄潮土区玉米产量稳定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黄潮土区玉米产量稳定性对不同施肥方式的响应,为黄潮土区合理施肥管理、改善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提供依据。以21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通过研究玉米的平均产量、产量年际波动及土壤养分状况对8种施肥方式(CK、N、NP、NPK、M、MN、MNP、MNPK)的响应,比较不同施肥方式下玉米产量稳定性的优劣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施肥处理产量均有显著增加。从21年产量平均值来看,以有机无机配施处理(MN、MNP、MNPK)平均产量最高,为7 240~7 503 kg/hm2;NPK处理次之,与当年CK处理相比,增产率为139.57%。N处理导致玉米产量变异系数(CV)偏高、可持续性产量指数(SYI)偏低,产量稳定性最低;有机无机配施处理的CV最低、SYI最高,产量稳定性最高,而M处理的产量稳定性和生产可持续性不及处理NPK。施肥处理肥料贡献率逐年递增,以有机无机配施处理贡献率最高,平均贡献率为59.59%~60.88%。在土壤养分方面,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明显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且这些养分指标与玉米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黄潮土区有机无机配施为最佳施肥方式,土壤养分供应较均衡,稳定性最佳,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最优。

关键词: 黄潮土 长期施肥 玉米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红外光谱技术辅助选择水稻食味品质育种简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120份水稻育种材料为对象,利用FOSS Analytical A/B近红外品质分析仪测定了水稻精米样品中水分、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对应的食味值.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杂交籼稻和常规粳稻中,水分含量与食味值之间呈现负相关,但不显著;而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值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3、-0.922和-0.593、-0.857,且蛋白质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稻米中水分含量对水稻食味品质的影响甚小,而在一定范围之内通过降低蛋白质和直链淀粉的含量,能够明显提高水稻稻米的食味品质,这为水稻育种家在选育优质食味品质的水稻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水稻 食味品质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OsABC1K3突变体鉴定及其对强光胁迫的响应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强光胁迫能够抑制植物光合作用,严重时造成光合器官破坏,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以T-DNA插入突变体为材料,研究水稻ABC1(activity of bc1 complex)激酶基因Os ABC1K3响应强光胁迫的生理功能。【方法】根据水稻基因组注释数据库预测的Os ABC1K3不同转录本共有序列设计引物,采用3′RACE对Os ABC1K3可变剪接进行验证;从水稻T-DNA插入序列数据库中获得该基因的T-DNA插入突变体osabc1k3,通过加代繁殖和PCR检测取得纯合突变体,调查突变体株高、结实率、种子大小等农艺性状,采用Arnon法测定叶片色素含量,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抽穗期旗叶光合速率,采用透射电镜分析叶绿体超微结构;将生长于30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的野生型和突变体幼苗转移至800μmol·m~(-2)·s~(-1)光照强度进行强光处理,观察植株表型,分析叶绿体超微结构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用含20μmol·L~(-1)甲基紫精(MV)和0.1%吐温20的水溶液喷洒野生型和突变体幼苗叶片表面,以单独用0.1%吐温20喷洒的幼苗作为对照,观察叶片表型,测定处理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突变体淀粉合成、叶绿体异戊二烯基脂合成及叶绿体ABC1激酶基因的表达。【结果】Os ABC1K3仅检测到一个转录本LOC_Os05g25840.3。osabc1k3突变体株高和结实率下降,种子变小,其中,粒宽下降了13.4%,粒厚下降了6.8%,千粒重下降了18.2%,而粒长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突变体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而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对照。突变体叶绿体形态正常,但缺乏淀粉粒。光合活性分析表明,突变体叶片光合速率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强光处理7 d后,突变体叶片发生黄化;9 d后,部分植株枯死。强光处理后突变体叶绿体类囊体结构紊乱,出现大量的空泡。进一步对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表明,突变体叶片叶绿素衰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然而,MV处理后突变体叶片坏死程度、SOD活性及MDA含量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此外,Os ABC1K3突变影响了叶片淀粉合成、叶绿体异戊二烯基脂合成及叶绿体ABC1激酶基因的表达。【结论】Os ABC1K3可能不参与水稻氧化胁迫的防御,而通过遗传控制的信号途径调控强光胁迫响应。

关键词: 水稻 ABC1 T-DNA插入突变体 强光胁迫 淀粉合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PPO活性基因等位变异的检测及分布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黄淮麦区254份小麦品种资源为材料,利用PPO16、PPO18和PPO29等3个PPO活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中PPO-2A和PPO-2 D位点的等位变异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PPO-2A位点,等位变异PPO-A1a(高PPO活性)和PPO-A1b(低PPO活性)的比例分别为59.1%和40.9%;在PPO-2 D位点,等位变异PPO-D1a(低PPO活性)和PPO-D1b(高PPO活性)的比例分别为56.7%和43.3%。4种等位变异组合类型PPO-A1a/PPO-D1a(中等PPO活性)、PPO-A1a/PPO-D1b(最高PPO活性)、PPO-A1b/PPO-D1a(最低PPO活性)和PPO-A1b/PPO-D1b(中等PPO活性)的分布频率依次为33.8%、24.8%、22.8%和18.6%。黄淮麦区不同地区小麦品种中PPO活性等位变异组合类型的分布频率不同。低PPO活性组合PPO-A1b/PPO-D1a在河南地区小麦品种的分布频率最低,该地区小麦品质改良应加强对低PPO活性的选育。

关键词: 小麦 PPO基因 PPO活性 等位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