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四倍体小麦背景中长穗偃麦草E染色体传递特征

遗传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细胞学方法和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鉴定六倍体小偃麦(AABBEE)与硬粒小麦(AABB)杂交的自交后代F_2和F_3植株,探讨长穗偃麦草染色体在硬粒小麦背景中世代间的传递特征,并筛选硬粒小麦-长穗偃麦草E染色体附加系。对218个F2单株染色体数检测表明,2n=28植株占41.7%,2n=29植株占18.3%,其余40.0%植株的染色体数在2n=31~42范围内。分子标记鉴定表明,在F_2代2n=29单体附加植株中,不同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传递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1E传递率最高,3E和6E传递率最低。在F_2代2n=30单株中,1E、4E、7E和5E染色体相互组合产生的双单体多,6E参与组合较少,未检测到2E或3E与其他染色体的组合单株。在1E~7E单体附加株自交后代F_3中,E染色体传递率变化范围为9.1%~27.5%,1E传递率最高,6E传递率最低,与F2的传递率一致。从F3代中选育出1E~7E单体附加及少数二体附加,所有单体附加均可育。这些附加E染色体材料将对小麦代换系和易位系的创制提供有益的中间材料。

关键词: 六倍体小偃麦 硬粒小麦 长穗偃麦草 传递率 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葫芦覆盖度对富营养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水葫芦覆盖度对富营养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及氮磷物质在净化系统内的流向,在野外采用水流及水面均为静止的净化塘,研究了不同水葫芦覆盖度对水体总氮(TN)、总磷(TP)、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的浓度变化和净化效果及氮磷物质在净化系统中流向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葫芦覆盖度的增加,TN的净化效果逐渐提高,覆盖度25%、50%、75%、100%处理120 h的TN去除率分别达85.32%、92.35%、95.75%、93.30%;对TP的净化效果,0~8 h内覆盖度100%>75%>50%>25%>无水葫芦覆盖对照,在24~40 h内覆盖度75%处理净化效果最好,相对而言,TP的去除速度比TN更快。处理32 h的TP去除率分别达92.00%、94.07%、95.56%、94.22%。水葫芦植株对水体氮、磷的直接吸收作用与覆盖度呈正相关,覆盖度100%的水葫芦吸收系统总氮、磷的比例分别占系统总损失氮、磷量的53.26%、56.35%,水葫芦覆盖可促进底泥氮、磷的释放,这对降低内源污染有积极作用。综合考虑水体氮、磷质量浓度下降速度及去除效率,在水葫芦生长旺盛期,以100%覆盖度最好。

关键词: 水葫芦 覆盖度 净化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EDV亚单位疫苗免疫增强剂的筛选

华北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PEDV的新型亚单位疫苗,提高PEDV亚单位疫苗的免疫原性,选取免疫增强剂CVC1302、CVC1303与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构建的可溶性表达PEDV S蛋白核心表位COE的重组蛋白(p QZCOE-LTB)混合乳化制成疫苗,免疫4周龄的ICR小鼠,首免14 d后加免1次,随后采集首免14(加强免疫前),21,28,55 d的小鼠血清,分别用琼扩试验的方法定性检测血清IgG抗体以及用ELISA试剂盒定量检测小鼠血清IgG抗体滴度动态变化,肠组织sIgA抗体滴度。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与CVC1303配合使用免疫小鼠能产生显著高于灭活苗(CV777)阳性对照组的IgG和sIgA抗体水平,说明CVC1303免疫增强剂能有效增强该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提高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核心抗原表位 免疫增强剂 免疫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蒸”热处理工艺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冷蒸"品质的影响,获取"冷蒸"灭菌的最佳工艺,采用响应面法中的中心组合设计对加热处理后"冷蒸"的色泽、葡萄糖含量、感官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为79℃、加热时间为20 min时,"冷蒸"的a*值为0.928,葡萄糖含量为50.80μg/m L,感官品质为优,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符合。说明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加热灭菌工艺是可行的,加热时间(20 min)与温度(79℃)组合方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可为加热灭菌在"冷蒸"贮藏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元麦 冷蒸 加热灭菌 响应面法 中心组合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镉胁迫对脊尾白虾的毒性效应研究

生态毒理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重金属镉对脊尾白虾的毒性效应,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镉(Cd~(2+))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血清氧化应激相关生理指标的活性以及肌肉组织中腺苷酸转移酶基因(ANT)和热激蛋白70基因(HSC70)表达水平的影响。共设置4个Cd2+浓度胁迫(0、0.0002、0.001、0.005 mmol·L~(-1)),分别在0、3、6、9、12、24、36、48、72和96 h共10个时间点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浓度镉胁迫下,脊尾白虾血清中H_2O_2含量、MDA含量和GSH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H2O2含量在胁迫3 h时即出现明显的升高,而MDA和GSH则均在9 h时出现升高趋势,表现为一定的滞后性。H2O2含量在0.005 mmol·L~(-1)胁迫3 h时出现峰值,MDA含量在0.005 mmol·L~(-1)胁迫9 h时出现峰值,GSH含量在0.001mmol·L~(-1)胁迫48 h时出现峰值,且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HSC70基因的表达量在不同浓度胁迫下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24 h时达到峰值,具体表达量水平的顺序为:0.0002 mmol·L~(-1)>0.001 mmol·L~(-1)>0.005 mmol·L~(-1)。ANT基因的表达量在不同浓度下则均表现为明显的下调趋势。由此可见,急性Cd~(2+)胁迫不仅影响脊尾白虾的氧化应激相关生理指标,还影响机体内组成型HSC70及与能量传递有关的ANT基因的表达水平。

关键词: 脊尾白虾 急性毒性 氧化应激 ANT HSC7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水平棚架整形方式对"丰水"梨生产的影响简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丰水"为试材,对三主枝、二主枝、单主枝联体"梳形"3种水平棚架整形方式下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与三主枝、二主枝整形方式相比,单主枝联体"梳形"整形的单位面积产量高,增产显著,作业效率高,主枝先端区和主枝基部区的果实平均糖度差异小,主枝先端区着果量大.因此,今后在砂梨生产中建议采用单主枝联体"梳形"水平棚架整形.

关键词: 砂梨 水平棚架 单主枝联体"梳形" 产量 作业效率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草莓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提高草莓安全品质,避免农药残留污染,保证食用安全,针对设施草莓生产现状与实际问题,结合国内外的新技术研究成果,总结设施草莓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分别从技术模式、防控目标、关键技术、效益分析、适用规模与主要投入品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其关键技术包括农业生态防治技术、物理防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化学农药防治技术。

关键词: 设施草莓 病虫害 绿色防控 技术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光条件下水稻抽穗期QTL的定位与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85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多重比较,测验单片段代换系与广陆矮4号之间抽穗期的差异,对代换片段上抽穗期相关的QTL进行了定位。以P≤0.001为阈值,在南京和海南不同温光条件下共定位到40个抽穗期相关的QTL。其中,21个QTL在2个环境中均被检测到;15个QTL只在南京环境中被检测到;4个QTL只在海南环境中被检测到。南京环境中定位到的36个抽穗期相关QTL,其加性效应值变化范围为2.8d~15.7d,加性效应百分率变化范围为3.8%~21.1%;海南环境中定位到的25个抽穗期相关QTL,加性效应值变化范围为1.8d~12.1d,加性效应百分率变化范围为1.7%~11.3%。这些QTL的定位,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并克隆相应主效QTL和优异品种特定环境下的生育期改良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 数量性状基因座 抽穗期 代换作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花色荷花色素成分及稳定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分析荷花花色形成机理,以不同类型的14个荷花品种花瓣为材料,进行花色表型测定、花色素成分分析及花色苷稳定性鉴定。结果表明:荷花花色素的主要成分为类黄酮物质,包括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等,不含类胡萝卜素;红莲型和粉莲型荷花花色素含有花色苷类物质;复色莲型荷花含有微量的花色苷类物质,可能分布在花瓣尖部。花色苷稳定性试验显示,温度不超过50℃,花色苷含量不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低p H值有利于荷花花色苷的稳定。本研究为阐明荷花花色形成的机理、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新花色品种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荷花 花色素 类黄酮 花色苷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姜粉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调味品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中国是生姜生产大国。生姜因其独特的风味及多种功效成分,成为大众喜爱的香辛蔬菜。将生姜加工成姜粉,既降低了储运成本,又增加了生姜的附加值。文章综述了热风干燥法、喷雾干燥法、微波干燥法及真空冷冻干燥法生产姜粉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为促进姜粉加工的产业化发展及扩大生姜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生姜 姜粉 加工技术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