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mz3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中国水稻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EMS诱变粳稻品种中花11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矮秆多分蘖突变体mz3。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并利用mz3与籼稻品种南京11杂交建立的F2群体,将该基因定位在水稻第6染色体长臂上的SSR标记RM19353与RM510之间约747kb范围内。由于该区间包含控制水稻株高和分蘖的D3基因,结合表型分析,推测突变基因与D3可能为一对等位基因。设计7对引物分别对中花11与突变体mz3的基因进行测序,结果显示,与中花11相比,D3基因在mz3中第636位核苷酸由G突变为A,使得编码色氨酸的密码子TGG突变为终止密码子TGA,导致翻译提前终止。进一步对定位群体中10个隐性极端个体测序,结果显示所有极端个体都带有该突变位点。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突变体编码的D3蛋白与野生型一样定位在细胞核中,荧光双分子互补试验结果表明,突变体D3蛋白不能与D14蛋白发生互作,推测突变体编码的D3截短蛋白缺少了与D14互作的氨基酸序列,从而阻碍了独脚金内酯信号传递。因此,mz3表型很可能由D3基因突变引起。

关键词: 水稻 矮秆多分蘖 D3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轮作模式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轮作模式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及病害发生的影响,分别以夏季种植水稻、空心菜(水栽)、水芹、草菇、豇豆、夏季空闲的日光温室为对象,观察夏季种植不同作物后下茬日光温室黄瓜的产量、商品性、品质及病害发生的情况。结果表明,与夏季闲棚相比,不同轮作模式有促进黄瓜生长、增加黄瓜产量和提高黄瓜品质的效果,其中以黄瓜与水稻、空心菜(水栽)、水芹轮作模式的增产和提高品质的效果最好,其次是黄瓜与草菇轮作,第三是黄瓜与豇豆轮作;黄瓜与水稻、空心菜、水芹及草菇轮作可以减轻枯萎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病的发生,黄瓜与豇豆轮作对日光温室黄瓜病害的发生没有减轻效果。说明在日光温室内种植水生作物或水生栽培可以促进下茬黄瓜的生长,增加黄瓜产量,提高黄瓜商品性和品质,减少连作病害的发生。

关键词: 轮作 日光温室 黄瓜 产量 品质 水生作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级稻连粳7号的抗倒伏机理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培育抗倒能力强的超高产品种是水稻高产、优质、安全生产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超级稻连粳7号的抗倒生理特性,为超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抗倒伏超级稻连粳7号为试验材料,不抗倒品种中粳12-9为对照,设置不同氮素水平,以倒伏指数作为衡量植株抗倒伏能力的指标。在齐穗后25 d,研究水稻基部第1节间(I1)、第2节间(I2)、第3节间(I3)、第4节间(I4)抗倒伏能力和主要物理性状的差异,并对倒伏指数、抗折力与茎秆主要物理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超级稻连粳7号倒伏指数低、抗倒伏能力强的主要原因是:(1)I1和I2短,在试验范围内株高增高幅度小;(2)叶鞘干质量大,单位节间干质量大,茎秆的充实度好;(3)基部节间抗折力与茎壁厚、茎秆干质量、叶鞘干质量、单位节间干质量、节间至顶鲜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重心高度、相对重心高度、茎秆粗、节间基部至顶长无显著相关关系。超级稻连粳7号基部节间短,茎秆充实程度好是抗折力大、倒伏指数小、抗倒伏能力强的直接原因。

关键词: 超级稻 抗倒伏能力 倒伏指数 茎秆物理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养殖模式及光照度对蛋鸡产蛋率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不同养殖模式(散养和笼养)及光照度对蛋鸡产蛋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笼养鸡产蛋率71.45%,高于散养鸡群的57.05%,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光照度(鸡舍东侧10.2 lx、西侧9.5 lx)下,鸡棚西侧产蛋率73.10%,高于鸡棚东侧的71.52%,两者差异显著(P<0.05)。

关键词: 养殖模式 光照度 产蛋率 蛋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灵芝细胞微胶囊化发酵饮料的研究

食品工业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灵芝优良菌株,活化,液体发酵培养,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微胶囊化灵芝,探讨微胶囊化工艺和微胶囊化培养条件,将发酵液过滤,取滤液与柠檬酸、蔗糖、蜂蜜等按一定比例调配,经均质、灌装、杀菌等制得饮料成品,探讨饮料稳定性条件和饮料调配条件,进行感官评定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微胶囊化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5.0%,氯化钙浓度2.1%,海藻酸钠与菌丝球的比例1︰2;微胶囊化最佳培养条件为pH 8.5,温度27℃,培养8 d;稳定剂最佳配比为CMC-Na 0.30%,黄原胶0.06%,β-环状糊精0.60%;保健饮料最佳配方为蜂蜜1.7%、调配液17%、柠檬酸0.09%、蔗糖6%;研制出的灵芝微胶囊化发酵饮料口感好,营养丰富,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关键词: 灵芝 微胶囊化 发酵 饮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家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分析

玉米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02~2014年国家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品种为材料,分析参试品种的产量、理化指标和品尝品质。结果表明,参试品种数量在2005年最多,达到116个,2008~2014年在60~76个。参试品种鲜果穗产量、生育期、出籽率、鲜百粒重、皮渣率和品尝品质品种间、区域间、年度间均有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以皮渣率最高,鲜果穗产量次之,品尝品质最低。1999~2014年共通过国家审定69个鲜食糯玉米品种,审定品种生育期较短,品尝品质总分较高,2007~2014年审定品种品尝品质总分在84.1~89.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鲜果穗产量、生育期和鲜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与出籽率和皮渣率极显著负相关;皮渣率与色泽、皮厚薄、品尝品质总分显著负相关。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品尝评分的提高取决于各项参数的协同提高,对鲜食糯玉米品尝品质影响较大的指标是感观品质、气味风味、糯性和皮厚薄。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区域试验 品尝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点叉尾GHRH基因3个SNPs位点及其单倍型组合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旨在探讨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基因(Growth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GHRH)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生长性状的影响。采用DNA混池测序法筛选GHRH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使用SNa Pshot法将筛选到的SNPs多态性位点进行分型,并对这些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在GHRH基因内含子区域共检测到4个SNPs位点,并成功地对3个位点进行了分型,3个位点间均不存在强连锁不平衡;3个SNPs位点在176尾斑点叉尾中形成了6种有效单倍型。关联分析表明SNP位点g.6301 G>A的AA基因型的体质量显著性地高于AG和GG型(P<0.05),比群体的平均体质量高14%。单倍型组合H1/H4和H1/H5个体的体质量和体长极显著性地高于其他单倍型组合(P<0.01),体质量比群体平均体质量分别高30%和15%,体长比群体平均体长分别高7%和6%。研究为斑点叉尾生长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和QTL定位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斑点叉尾 GHRH SNP SNaPshot 生长性状 单倍型分析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原生质体再生技术选育内切型菊粉酶高产菌株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技术选育内切型菊粉酶高产菌株,以I200913作为出发菌株(酶活为0.413 u/m L),研究了在不同酶配比酶解液、不同酶解温度、不同酶解时间的条件下,对原生质体制备、再生以及内切型菊粉酶酶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酶配比为:纤维素酶0.7%+蜗牛酶0.2%+溶菌酶0.1%=1%,酶解温度为30℃,酶解时间为2.5h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率最高,为22.32%。在酶配比为:纤维素酶0.7%+蜗牛酶0.2%+溶菌酶0.1%=1%,酶解温度为30℃,酶解时间为2.5h条件下,原生质体再生率最高,为16.02%。在酶配比为:纤维素酶0.7%+蜗牛酶0.2%+溶菌酶0.1%=1%,酶解温度为30℃,酶解时间为2.5h条件下,原生质体再生菌株内切型菊粉酶酶活最高为0.598 u/m 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8%。

关键词: 黑曲霉 原生质体 内切型菊粉酶 酶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蒜美拉德反应过程中内源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变化

食品工业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大蒜为原料研究其在恒温恒湿度条件下进行美拉德反应过程中内源酶活性、多酚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蒜美拉德反应分别进行到40 min,2 h,30 min,1 h,18 h时,大蒜中的PPO、POD、蒜氨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SOD的残余酶活已小于10%;75℃,85%湿度处理12 d期间多酚含量一直增加;以还原能力,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清除ABTS+·能力,铁离子还原力反映的大蒜抗氧化能力也一直上升;大蒜内源酶的热稳定性不同,但在发酵几小时后基本都失活。因此,美拉德反应后大蒜的抗氧化能力主要与多酚等活性成分含量有关,受内源酶影响较小。

关键词: 大蒜 美拉德反应 酶活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炭基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减少生物质炭在农田应用的农事操作工序,探讨生物质炭与畜禽粪便混合堆肥产品——炭基有机肥对水稻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设置了炭基有机肥、商品有机肥、不施有机肥3个处理,研究了炭基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干物质积累与氮素养分吸收利用、土壤氮磷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基有机肥对水稻具有增产作用,较商品有机肥处理增产4.39%,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与商品有机肥处理相比,炭基有机肥可以提高水稻抽穗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及氮素的籽粒生产效率;同时,炭基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全氮、水溶性氮含量分别比商品有机肥处理增加了10.06%、11.92%,土壤全磷与水溶性磷含量增加了10%、9.67%。这说明炭基有机肥可以提高水稻产量,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氮、磷等养分的有效性,并且生物质炭与畜禽粪便混合堆制后并不影响其在农田土壤中的功能特性。

关键词: 炭基有机肥 水稻 产量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