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江段黄斑褶鮡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

淡水渔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8年3月、7月,在雅鲁藏布江墨脱江段采集黄斑褶鮡(Pseudecheneis sulcatus)203尾,其中183尾可用脊椎骨作为鉴定材料对其进行年龄鉴别,并对其进行生长特征分析。通过对比发现,脊椎骨比微耳石更适合做为黄斑褶鮡的年龄鉴定材料。所采样本的年龄范围为1~9龄,其中2~5龄为优势群体,占样本总数的73.22%。雌、雄个体生长无显著性差异,样本体长分布范围为50.0~144.0 mm,平均体长为(99.1±18.67)mm,体重分布范围为3.8~65.6 g,平均体重为(26.0±14.7)g。脊椎骨半径与体长的直线关系式:L=62.88R+40.69(R~2=0.89,n=183)。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W=3×10~(-5)L~(2.9292)(R~2=0.96,n=183),通过对比Compertz GF、Logistic GF、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VBGF)三种生长方程的拟合效果,选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进行描述黄斑褶鮡生长特性,生长方程:L_t=189.56[1-e~(-0.118[t+1.981])],W_t=155.45[1-e~(-0.118[t+1.981])]~(2.9292);生长速度方程:dL/dt=22.37e~(-0.118(t+1.981)),dW/dt=53.57e~(-0.118(t+1.981))(1-e~(-0.118(t+1.981)))~(1.9292);生长加速度方程:d~2L/dt~2=-2.639e~(-0.118(t+1.981)),d~2W/dt~2=6.34e~(-0.118(t+1.981))(1-e~(-0.118(t+1.981)))~(0.9292)(2.9292e~((-0.118(t+1.981))-1)。黄斑褶鮡体重生长拐点为7.1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24.6 mm和45.5 g。黄斑褶鮡属小型,中速生长鱼类。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江段的黄斑褶鮡资源已遭到破坏,需加大力度进行保护。

关键词: 黄斑褶鮡(Pseudecheneis sulcatus) 年龄 生长 雅鲁藏布江 墨脱江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公岛紫菜养殖区浮游动物生态群落特征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摘要:对高公岛紫菜养殖区海洋浮游动物生态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在高公岛紫菜养殖区附近设置18个采样站点,鉴定出4门6类22种浮游动物,包括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毛颚动物门。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丰度指数范围为0.926~1.980,平均值为1.510;浮游动物均匀度指数范围为0.659~0.882,平均值为0.781;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924~2.979,平均值为2.548。优势种为桡足幼体(Copepodid larva)、无节幼体(Nauplius)、克氏纺锤水蚤(Acartia clausi)、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对应的优势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188,0.052,0.067,0.265和0.070。研究结果表明,各类指数的变化幅度较明显,紫菜养殖区的浮游动物与其他海域的调查结果相比,各项指标偏低。

关键词: 高公岛 紫菜养殖区 浮游动物 生态群落特征 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拉萨裂腹鱼人工繁殖初探

淡水渔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人工规模化繁殖技术,于2019年4月获得4批拉萨裂腹鱼亲本,鱼卵能自然流出的直接进行人工繁殖,不能自然流出的采用DOM+LHRH-A2进行人工催产,统计催产率、产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结果 显示:自然产卵亲本体重(1643±395)g,体长(51.64±3.08)cm,60组,共计产卵77.58万粒,受精率(85.10±11.13)%,孵化率(85.75±20.89)%.人工催产雌鱼体重(1574±375)g,体长(50.79±3.63)cm,催产率90.36%.雌鱼总产卵量93.29万粒,受精率(79.07±16.14)%,孵化率(87.86±24.80)%,雌鱼催产效应时间72~96 h.随着人工催产时间增加,雄鱼精液量及4℃下有效保存时间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在第2天精液量最多,4℃下有效保存时间最长,催产第3天后,精液量和有效保存时间均显著降低.结果 表明,采用DOM和LHRH-A2组合对拉萨裂腹鱼进行人工催产,可获得较高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自然成熟鱼卵受精率较人工催产受精率高,产卵量较人工催产低;拉萨裂腹鱼雄鱼最佳催产效应时间为2d.

关键词: 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 野生亲鱼 规模化 人工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院所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探究

中国市场 2020

摘要:绩效评价是农业科研院所对财政项目进行管理,确保实现预算绩效目标,实现预算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有机融合的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目前农业科研院所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旨在为提高财政项目资金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 财政项目 绩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草药添加剂对鲁氏耶尔森菌感染虹鳟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淡水渔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感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后其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在虹鳟饲料中分别添加两种复方中草药(复方1组、复方2组),持续投喂28 d。在第28天感染鲁氏耶尔森菌,检测感染后72 h的血清生化指标,并统计各组存活率。结果显示:复方中草药组对虹鳟增重无抑制作用。添加复方中草药可提高虹鳟感染鲁氏耶尔森菌后的存活率,其中复方2组的保护效果最好。感染72 h后,复方2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复方2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低于对照组,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复方1组和复方2组尿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复方中草药组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和血糖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添加复方中草药能提高鲁氏耶尔森菌感染后虹鳟的存活率,其中复方2组的保护效果最好。

关键词: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中草药 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 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功耗分析的新型生化类实验室节能控制方法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20

摘要:针对新型生化类实验室节能控制方法存在控制效率低,节能效果差等问题,提出基于功耗分析的新型生化类实验室节能控制方法.将新型生化类实验室中各设备消耗的能量以做功的形式进行表达,将做功表达方式相近的设备进行归纳总结;分别从热能功耗设备、放射能功耗设备、机械能功耗设备三个角度进行功耗分析,针对三项设备功耗设计不同节能控制方案.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新型生化类实验室提高设备控制节能率,使新型生化类实验室节能效果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 功耗分析 新型生化类实验室 实验室节能 节能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季节高密度养殖加州鲈鱼病防控

海洋与渔业 2020

摘要:加州鲈,即大口黑鲈,属广温肉食性淡水鱼类,是目前广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特种养殖鱼类.1983年引入我国广东,成为地方特色名优品种,养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深受行业重视.自2020年2月底以来,线上、线下已经检测出多起加州鲈病害,其病原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等.特别是病毒病,如大口黑鲈溃疡病病毒等.目前鱼类病毒病还没有特效药物,对加州鲈的疫苗研究方兴未艾,除了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铜合金网状结构疲劳试验及结果分析(英文)

船舶力学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铜合金网状结构因为具有优越的防腐防锈性能,在水产养殖业中倍受欢迎。由于铜合金编织过程中产生的折痕、拐角等明显的初始缺陷,极大地影响了铜合金网的疲劳性能。本文介绍了铜合金网的疲劳强度和老化性能的原始结果。考虑到腐蚀环境和老化效应,对不同老化条件下铜合金线材的金相组织和最大腐蚀深度进行了系统的测量和比较。经过一系列的老化和疲劳试验,得出结论:铜合金材料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耐老化性。然而,实际铜合金网的疲劳强度相对较低(106次循环时FAT=28.3 MPa),这为铜合金网状结构的抗疲劳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铜合金网 P-S-N曲线 疲劳试验 老化试验 疲劳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氨制冷跨蒸发系统供液的研究

制冷 2020

摘要:本文以三个项目实例,介绍了氨制冷跨蒸发系统供液的理念和实践,得出低压系统宜组织成协同联动,一体化整体的结论,同时提出低压液氨蓄冷的概念。

关键词: 氨系统 跨蒸发系统供液 低压液氨蓄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生活史剖析其物种保护:困境与突围

湖泊科学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自然繁殖已连续中断3年(2017 2019年),自然种群濒临灭绝.本文归纳了中华鲟生活史各阶段的生态需求,指出:葛洲坝阻隔是导致中华鲟自然种群衰退的根本原因,三峡等长江上游特大型梯级水电工程的相继蓄水运行是导致中华鲟自然繁殖中断的关键因素,河道冲刷、航道疏浚与挖沙、防洪及城市景观工程等人类活动使中华鲟仔稚鱼栖息地丧失,进而导致补充群体减少,造成繁殖群体持续萎缩.近40年来,对给予高度期望的补偿中华鲟自然种群衰退的中华鲟人工增殖放流措施没有得到科学有效地实施,造成人工干预力保中华鲟自然种群延续的希望几近破灭.本文探讨了近40年来在中华鲟保护认识、管理、决策和机制上存在的误区与不足,提出以长江十年休渔为契机,亟需以《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2015-2030年)》为纲领,推进落实:1)实施"陆-海-陆"保种工程,恢复人工群体的生物学自然特性; 2)大幅度提升科学有效的人工增殖放流; 3)改善产卵场环境,放流人工培育亲本以恢复葛洲坝下中华鲟自然繁殖; 4)新建旁通道仿自然产卵场,扩大自然繁殖; 5)修复索饵场等关键栖息地,提高子代存活率.唯有以恢复中华鲟自然繁殖为核心,实施中华鲟从出生到繁殖全生活史周期(15年)的长期系统性保护,才有望延续和恢复中华鲟自然种群.中华鲟个体大、寿命长、洄游范围广,是长江水生态系统的旗舰种和伞护种,保护好中华鲟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推动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华鲟 濒危鱼类 长江 葛洲坝 三峡工程 保护生物学 水生态 困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