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溴甲烷土壤灭菌对大豆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溴甲烷田间土壤灭菌 ,研究灭菌对正茬、重茬大豆苗期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灭菌处理后重茬 (连续种植 3a)地大豆根系生长良好 ,根系形态明显改善 ,总根长、主根长、植株鲜重和根瘤数增加、孢囊线虫孢囊数为0。而灭菌处理后 ,正茬地大豆根系前期生长受到一定抑制 ,主根长、总根长、植株鲜重和侧根数有降低的趋势 ,但随时间推移 ,抑制幅度降低。溴甲烷处理促进大豆结瘤。灭菌后 ,重茬大豆与正茬大豆根系生长差异减少。溴甲烷灭菌处理可作为克服大豆连作障碍问题措施之一

关键词: 大豆 溴甲烷 灭菌 连作障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高光效品种(种质)选育及高光效育种再探讨

大豆科学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高光效种质哈 79- 94 4 0、哈 82 - 7799及高光效品种黑农 3 9、黑农 4 0、黑农 4 1的光合特性、主要形态农艺性状、产量和选育程序的描述 ,对与高光效育种相关密切的单叶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及高光效育种目标、程序和方法进行再探讨。结果如下 :1.大豆生殖生长期单叶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正相关。单叶光合速度仍然是高光效育种重要指标之一。 2 .大豆高光效育种目标是选育高产和超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 (种质 )。我们把在某一生态区生态类型基础上 ,具有较大光能截获能力、光能高速传递能力、高光能转化效率、高光合速率和高RuBP羧化酶活性、并具有光合产物在籽粒中高比例分配、持续较长光合时间等综合水平定义为理想光合生态型。 3 .高光效育种体系包含创造变异途径、有效快速选择变异途径和鉴定途径

关键词: 大豆 高光效品种(种质) 高光效育种 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杂交制种技术

北方园艺 2001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风味豆制品辐照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核农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聚乙烯复合膜抽真空包装 (5 0g 袋 )的风味豆制品经 5~ 1 0kGy照射 ,在常温(2 5℃ )条件下贮藏 30d,0~ 7℃条件下贮藏 90d ,经感官品评和微生物检测 ,结果表明 ,细菌总数低于 5× 1 0 4 个 g,大肠菌群 <30个 1 0 0g,符合国家卫生质量标准(GB2 71 1 -81 ) ,保持豆制品原有的色泽、香味 ,无异味 ,质地细腻 ,有弹性 ,无胖袋。蛋白质、脂肪含量辐照前后无明显变化 ,包装材料厚度为 0 0 7~ 0 1 0mm为宜。

关键词: 风味豆制品 辐照 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瘠薄高油大豆品种合丰41号的选育研究

种子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报导了合丰 4 1号的研究与试验结果及育种经验。合丰 4 1号是采用有性杂交、定向选择及异地鉴定的方法育成的优良品种。具有耐瘠薄、高油、高产稳产、适应性好等突出特点 ,深受生产欢迎 ,一般产量 2 4 0 7~ 30 0 0 kg/ hm2 ,增产幅度为 10 .5%~ 12 .9% ,具有 4 2 0 1.5 kg/ hm2 的产量潜力。该品种的育成在育种目标制定和育种方法等方面均有成功经验

关键词: 耐瘠薄 高油 大豆合丰41号 选育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护地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化学防治配套技术研究

北方园艺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结果证明 :角斑净可溶性粉剂、霜霉王一号可湿性粉剂是当前防治保护地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效果较好的杀菌剂。保护地黄瓜角斑病、霜霉病混合发生初期 ,在菜农难以识别的情况下 ,应用该两种杀菌剂各 50 0倍液 ,每间隔 3d(天 )轮换交替喷施 1次 ,连续交替喷施 3次 ,防治黄瓜角斑病、霜霉病效果分别为 92 .8%和 88.4 % ,基本上可控制两病的发生与蔓延 ;同时增产明显 ,平均增产 1 8.9% ,经济效益显著。该项化学防治配套技术的应用 ,克服了不能对症施药 ,乱用药和增加施药次数的弊端 ,从而达到控制两病害的发生与蔓延

关键词: 保护地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霜霉病 防治 配套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长日型洋葱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2001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抗性大豆品种(系)接种灰斑病1、7号生理小种后内源激素变化规律的研究

大豆科学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固相抗源 (体 )型酶联免疫测定方法 ( ELISA) ,对接种灰斑病 1、7号生理小种后 ,不同抗性大豆品种 (系 )的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抗病类型大豆品种 (系 )叶片内 IAA含量较高 ,品种抵抗病菌能力增强 ;感病品种 IAA含量较低 ,GA含量降低 ,IPA含量升高 ;大豆叶片内的内源激素含量的诱导表达与病原菌有关 ,灰斑病 7号生理小种对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不同抗性大豆 灰斑病 内源激素 变化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区域环境对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 1999- 2 0 0 0年黑龙江省内五个不同生态区主栽 73个大豆品种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 :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 ,除受品种本身内遗传基因控制外 ,生态环境因素 (纬度、温度、降雨等 )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生态地理区域间 ,蛋白质、脂肪含量有差异 ,不同年度间蛋白质、脂肪含量有差异。就黑龙江省五个生态区栽培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以安达、佳木斯最高 ,含量为4 1.4 2 %、4 1.33% ,脂肪含量以哈尔滨最高 ,含量为 2 1.2 4 % ,蛋白质含量与纬度、温度、降雨相关不明显 ,脂肪含量与纬度、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 大豆品种 生态区 蛋白质 脂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原原种MOD栽培法

北方园艺 2001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