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物联网技术在果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16
摘要:由于传统的果树产业,在工作上,具有效率低、工作量大,同时又工作困难的特点,因此为了顺应现代果树农业的发展需求,需要更新果树管理的技术。就物联网技术在新时期的发展状况和概念进行探究,分析物联网技术在果树管理方面的良好应用,为果树产业带来了生产力,提高了果树的质量,促进了果树产业的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倒春寒天气对晋南小麦产量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采用山西南部中熟冬麦区2012—2015年小麦产量和3月下旬及4月上中旬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倒春寒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倒春寒是晋南频繁而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不同年份4月上旬最低气温与后期的产量显著正相关,其次为4月中旬,而3月下旬最低气温对后期产量没太大影响;任何品种在其参试的2 a里产量均遵循2014年>2015年>2012年>2013年的变化规律,基因型之间倒春寒抗性差异对产量的作用小于倒春寒对整个小麦群体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富硒高粱产业化开发前景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硒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硒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植物是人体吸收硒的主要来源,开发富硒农产品对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和发展生态农业意义重大。高粱是我国传统酿造业、饲料加工业、保健食品行业主要或极具潜力的重要原料,开发富硒高粱前景广阔。在对富硒农产品开发意义、富硒农产品研究现状及富硒高粱开发前景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富硒高粱开发的研究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硒酸钠浸种对高粱生长发育、产量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
《农学学报 》 2016
摘要:为探索硒肥浸种对高粱的效应,以高粱品种‘晋杂18号’为材料,采用室内发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浸种对高粱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浸种对高粱产量和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1~0.5 mg Se/L的亚硒酸钠溶液对‘晋杂18号’浸种,能够显著提高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指数,能够促进幼根、幼芽的生长;亚硒酸钠浸种对产量无明显影响,对提高高粱籽粒硒含量有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亚硒酸钠浸种能够作为提高高粱籽粒硒含量的一项辅助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垄作覆膜的增温保墒效果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以淀粉型甘薯品种晋甘薯5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不覆膜(CK)、栽前白膜、栽后白膜、栽前黑膜4个处理,研究垄作覆膜对土壤水热状况及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方式的垄作覆膜都有较好的提温、保墒作用,栽后30 d内,在5~10 cm表土层,栽后白膜处理增温效果显著,在15~20 cm土层,栽前黑膜增温效果最佳;栽前黑膜处理较其他处理保水效果显著,土壤容重也显著降低;地膜覆盖增加了单株结薯数和单薯种,最终显著提高了产量,鲜薯增产幅度在28.26%~35.8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期对棉籽营养品质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播期对棉籽营养品质的影响,以科能0518为试材进行分期播种,测定棉籽中营养品质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棉株下部果枝节位棉铃在5月16日前播种的棉籽中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6.37%,7.21%和8.34%;5月16日前播种的棉籽中蛋白质含量达28%~30%,5月16日播种的蛋白质含量仅为24.87%;播期对棉花产量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其中,4月16日播种的籽棉产量最高,为4 497.43 kg/hm2。说明不同播期棉株在相同生理年龄下形成的棉铃,由于成铃时间不同、所处的温度等气侯条件不同,棉籽营养品质及产量之间变化差异很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