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谷子品种黑穗病抗性及土壤酶活性分析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黑穗病抗性不同的3个谷子品种,研究致病菌黑粉菌对谷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分析土壤酶活与植株抗病性的关系。研究发现,谷种拌病菌孢子播种后,3个谷子品种表现不同,冀谷20发病率0.3%,晋谷21发病率10.2%,长农35病穗发生率65.0%;在植株发育的拔节期和抽穗期检测根周土壤酶活性,拌菌组土样中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增高,纤维素酶活性降低,说明病菌能诱导谷田CAT、PPO、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增高,且CAT、PPO、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水平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但脲酶活性差异出现在不同发育期之间,并无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黑粉菌进入土壤中可影响谷田酶活性,改变土壤微生态,土壤酶参与谷子植株对黑穗病的抗病防御生理过程,不同品种对土壤酶活性有较大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农业信息化现状分析及服务模式研究
《山西科技 》 2016
摘要:阐述了山西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与发展现状,分析了山西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了山西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服务模式,提出了加快山西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作对高粱生长及根区土壤环境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高粱轮作为对照,研究连作对高粱生长、产量的影响及根区土壤中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高粱连作3年对产量的抑制开始显现。与轮作相比,连作3年高粱的株高、茎粗、叶面积、生物量显著降低,连作4年更为明显;连作4年高粱根系生长也明显受到影响,0~40 cm深度范围内根系的生物量、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仅为轮作的61.5%、84.4%、73.8%。连作4年增加了土壤中可培养真菌数量,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分别是轮作的1.9、1.3倍,而对细菌和放线菌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连作显著增加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的活性,分别比轮作增加了14.7%、17.2%。由此可见,连作不仅抑制高粱植株的生长,并对土壤中微生物区系组成和酶活性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高粱连作障碍 高粱生长 产量 根系形态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葵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选用农家种改良过的6个食葵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4个优良的分枝型恢复系为亲本,按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成24个F1杂种,研究了9个主要经济性状,即株高、茎粗、生育期、盘径、单盘总粒数、单盘实粒数、结实率、百粒重、单株产量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表现。结果显示:(1)不育系中有8个性状,恢复系中有7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4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株高、茎粗、生育期、盘径、百粒重等5个性状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单盘总粒数、单盘实粒数、结实率、及单株产量等4个性状则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3)从GCA分析看,参试的不育系以A6最为理想,A2次之;恢复系则以C3最为理想。从SCA分析看,组合A2C1单株产量效应值最高;(4)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大部分经济性状存在杂种优势,甚至相当一部分存在超亲优势,并且这些优势都是可利用的,F1多倾向于早熟、粗壮、高杆、大盘、多粒亲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冰温结合SO_2两段释放对‘玫瑰香’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
《中国果树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冰温结合SO_2两段释放对‘玫瑰香’葡萄贮后品质及贮藏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冰温(-1.0、-1.5℃)结合SO_2两段释放避免了果梗褐枯和果粒漂白问题,腐烂减轻,贮藏120 d腐烂率分别为1.5%、0.9%,果粒SO_2残留不超过3.2 mg/kg,糖、酸含量接近于葡萄采收值。与-1.0℃相比,-1.5℃贮藏葡萄穗梗冷害率30%,表现为穗梗鲜绿色转暗并呈现水渍状,而前者未发生冷害,因此,-1.0℃结合SO_2两段释放处理更适合‘玫瑰香’葡萄低硫贮藏。
关键词: ‘玫瑰香’ 葡萄 冰温贮藏 SO_2保鲜剂 两段释放 SO_2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播早熟区谷田除草剂筛选及对谷子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摘要:为进一步明确适合在春播早熟区应用的除草剂种类与用量,为该区域普及谷子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提供技术支撑。选择4种当地农资市场出售的主要谷田除草剂及两种喷施方法,对株防效、鲜重防效、产量、出苗率及株高进行研究。结果得出:(1)10%单嘧磺隆对双子叶杂草防效高达92%以上,且5种浓度基本一致。综合对单、双子叶杂草的25天和40天防效,莠去津播后苗前≥10%单嘧磺隆≥二甲四氯钠≥莠去津苗后≥2,4-D丁酯,其中以莠去津除草剂播种后出苗前以浓度3000、4500 g/hm~2喷施效果最好。(2)10%单嘧磺隆除草剂的3000、2250 g/hm~2处理、莠去津播后苗前喷施750、1500 g/hm~2处理增产幅度大。(3)对出苗影响小的是:莠去津播后苗前750、1500 g/hm~2处理、10%单嘧磺隆除草剂的1500、2250 g/hm~2处理、2,4-D丁酯1500 g/hm~2处理。前期抑制生长强烈的是10%单嘧磺隆和莠去津播后苗前处理。综所上述:适宜的除草剂、用药浓度及施用方法为10%单嘧磺隆除草剂的1500、2250 g/hm~2和莠去津除草剂播种后出苗前1500 g/hm~2喷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蒜半胱氨酸合成酶的mRNA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半胱氨酸合成酶的产物半胱氨酸是植物中含硫氨基酸的重要来源,大蒜中含硫氨基酸丰富,研究大蒜半胱氨酸合成酶的性质及生物学功能以明确其在大蒜硫代谢中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从NCBI数据库中获得的3个大蒜的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AsGCS2、AsGCS3和AsGCS4)的开放阅读框,预测其蛋白序列、分子量大小、蛋白质特性、亚细胞定位、系统进化等特征;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了3个半胱氨酸合成酶的组织表达特性。结果显示,AsGCS2、AsGCS3和AsGCS4的开放态读码框长度分别为1 152 bp、1 296 bp和1 236 bp;其编码蛋白的理论相对分子量分别为40.6 k D、34.1 k D和36.1 k D。AsGCS2被亚细胞定位于叶绿体中,而AsGCS3和As GCS4均被定位于细胞质中。氨基酸比对结果表明,AsGCS2与AsGCS3相似度为70%,与AsGCS4相似度为59%;而AsGCS3与As GCS4相似度为68%。进化分析图表明,AsGCS2属于Bsas2亚家族,AsGCS3属于Bsas1亚家族,AsGCS4属于Bsas6亚家族。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大蒜不同CSase的组织特异性是不同的,AsGCS2在叶中表达量最高,ASGCS3在根中表达量最高,而ASGCS4在叶和根中都有较高的表达量。3个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分别属于不同的Bsas亚家族,它们的组织表达特性也不相同,它们在大蒜不同组织中的半胱氨酸合成途径中起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