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密度枣园植草草地生产性能对刈牧的响应
《草地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混播饲草在不同密度枣园内对刈牧处理的响应,分别于4m×3m,4m×5m,4m×7m枣园内带状混播种植多变小冠花、白三叶、百脉根,2013和2014年度,平均每隔20d进行刈牧,测定其地上生物量,并且取草样测定CP,NDF和ADF含量,2014年度最后1次刈牧时,在刈牧区和未刈牧区每隔20cm分层测定地下生物量。结果表明,在枣园密度为4m×5m时,饲草地上生物量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别达到2169和2008kg·hm~(-2),显著高于低密度枣园(P<0.05),对应CP产量分别达443和402kg·hm-2。刈牧处理,显著降低了饲草根系生物量(P<0.05),且饲草根系消减系数降低,根系浅层化。虽然刈牧影响饲草的可持续利用,但降低了饲草根系与枣树根系的竞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探墒沟垄种植对土壤水分与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为了探索探墒沟垄种植方式在山西中部旱区的应用效果,以旋耕为对照,研究了免耕、探墒浅沟垄种植和探墒深沟垄种植对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玉米出苗率、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长不同时期2种探墒沟垄种植土壤含水量均较免耕和旋耕高,旋耕土壤含水量最低;探墒深沟垄种植玉米出苗率最好,比旋耕种植出苗率平均提高15.7百分点,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和穗位高均有明显提高,有助于生长中后期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探墒沟垄种植是山西省中部旱地一种比较适宜的御旱抗逆种植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蒲县马铃薯膜下滴灌增产试验研究
《农业技术与装备 》 2016
摘要:膜下滴灌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效节水技术,能使马铃薯生长势增强,株高茎粗都不同程度增加;提高马铃薯产量,其中白膜滴灌产量与对照产量差异显著;有效提高旱地马铃薯田土壤含水量,试验表明黑膜保水能力更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鉴定
《动物医学进展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山西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规律,将近5年来采集自山西不同地区发病鸡群的法氏囊组织病料,通过接种易感雏鸡分离出15株IBDV。用绒毛尿囊膜接种法测定鸡胚半数致死量,其ELD50在10~(-2.18)~10~(-2.91);测定所有分离株对非免疫鸡的致死率,结果为63.3%~86.7%,属于超强毒株;利用RT-PCR扩增病毒VP2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的15株病毒均具有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的主要分子特征,即222A(WS2为S)、249Q、254G、256I、279D、284A、294I、299S及七肽区SWSASGS,综合其对非免疫鸡的致死率,确认所有分离毒株属于超强毒病毒株。说明在山西省境内存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技术路径及对策探讨
《南方农业 》 2016
摘要:近年来,我国玉米产业体系的健全完善推动着我国玉米育种理论和技术路线的革新,并在减少农民投入和提高玉米生产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果。针对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技术路径及对策进行简要探讨,以供相关研究人员分享借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糜子油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摘要:为了确定糜子油的最优提取工艺,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糜子油得率作为响应目标,通过中心复合设计进行优化,确定索氏提取法提取糜子油的最佳条件。利用气质联用仪对糜子脂肪酸成分检测。结果表明,提取溶剂石油醚,液料比为20:1,提取温度80℃,淋洗时间30 min时提取条件为最佳,最佳得率为4.51%。对糜子油进行甲酯化后经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得到其主要脂肪酸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亚麻酸等,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是优质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松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深松对我国玉米主产区产量、养分吸收利用以及土壤养分分布的影响,于2011—2014年在我国东北、华北以及西北地区的9个试验站进行深松改土与常规旋耕对比的联网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耕作,3个区域深松均表现出了增产趋势,产量增加的中值为5.8%,其中,东北和西北区域的增产幅度高于华北区域,而东北区域秋季深松增产的变异低于春季深松。相比于常规旋耕,深松对玉米植株地上部氮和磷的吸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区域深松处理的地上部吸氮量和吸磷量均有所增加,中值分别为24%,5%和10%以及17%,8%和19%。深松处理增加了东北和西北区域土壤表层(0—15cm)和亚表层(15—25cm)的有效磷含量,而在华北区域没有趋势性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研究进展
《吉林农业 》 2016
摘要:农作物的生产正面临着严峻的缺水现象,农作物减产在非生物因素中干旱是首要原因,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土地面积广,但我国近一半的耕种土地处于干旱、半干旱的状态,这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干旱、缺水的土壤环境会严重威胁农作物的生产。玉米耐旱性越好就越有利于玉米生产的稳定和产量的提高。本文通过对玉米种质抗旱性鉴定研究进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为玉米的抗旱性鉴定及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并提出合理建议,为以后的研究提供资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