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家畜制备技术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标记基因(Selectable marker genes,SMGs)为目前应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制备转基因家畜所必须。然而一旦完成筛选得到所需要的转化细胞或完成转基因动物的构建之后,SMGs就变成不需要的或多余的,而且这些带有标记基因的家畜还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因此,建立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家畜技术势在必行。目前能够采取的策略一是在筛选转化细胞或构建成功目的基因表达的家畜之后,删除SMGs;二是使用无筛选标记的转基因技术。综述了应用Cre/Lox P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删除SMGs的各种方法,以及应用锌指核酸酶(ZFNs)、TALEN和CRISPR/Cas9等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基于受精卵显微注射的无筛选标记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对于制备无SMGs的转基因家畜而言后者的优势所在,旨在为转基因家畜研究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菇柄复合酶解工艺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纤维素酶(A)和中性蛋白酶(B)复合酶系水解香菇柄,确定香菇(Lentinus edodes)柄中风味成分最佳溶出条件。以可溶性蛋白质溶出率和氨基酸释放率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酶A水解时料液比、p H、添加量、酶解温度及酶解时间和酶B水解时p H、添加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以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多糖的溶出率和酶解液感官品质为评价指标,比较了热水浸提法、纤维素酶单酶解法、复合酶解法3种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最适酶解工艺条件为先以0.2%食用菌水解酶A,料液比(m∶V)为1∶6,p H 4.5,温度55℃的条件酶解2 h,在此条件下可溶性蛋白质溶出率为4.12%,然后在酶解液中加入0.15%酶B,于p H 6.5,温度50℃酶解6 h,在此条件下总氨基酸释放率为2.16%;复合酶法水解香菇柄所得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多糖含量、感官评分分别为2.16%、1.57%、7.25%、82分,均优于另外2种方法。
关键词: 香菇Lentinus edodes)柄 纤维素酶 中性蛋白酶 复合水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级稻育种的理论与实践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回顾了国内外超级稻育种的历史,介绍了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理论与实践。水稻产量的高低是由其"库"、"源"、"流"决定的,以大幅提高单产为主要目标的中国超级稻育种采取"理想株型塑造与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将形态改良与生理机能改进、增加生物产量与优化产量结构相结合,以达到"库"大、"源"足、"流"畅的目的。中国超级稻育种取得了巨大成就,据不完全统计,2005-2014年被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达到135个。提出了将超级稻育种研究引向基因层面应作为今后研究工作重点的观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冻藏前后白鲢鱼肉中挥发性成分含量分析
《质谱学报 》 2014 CSCD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对白鲢鱼肉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通过气质联用仪对提取物进行鉴定,并分析冻藏7天后鱼肉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实验用固相微萃取头吸附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60min后进行GC/MS分析,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对照,共确定46种成分。鱼肉经冻藏后,挥发性成分总含量降低55.11%,其中含羰基的醛类和酮类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为84.91%和94.74%。己醛,苯甲醛,1-辛烯-3-醇这3种腥味物质含量分别降低30%,81%和42%;而辛醛,反-2-十二烯醛,十八醛,2,3-辛二酮,甲基壬基甲酮的含量经冻藏后消失;正戊醇,己醇和D-柠檬烯含量分别增加38%,3%和549%;新生成了癸醛、反-2-辛烯醇、庚醇、2,5-己二酮、β-蒎烯等15种化合物。冻藏后,白鲢鱼肉挥发性成分减少的原因可能是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从而导致酶解产物同时也是风味主体化合物的量减少。对鱼肉冻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的研究可为以后鱼糜深加工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HP-SPME)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挥发性成分 冻藏 白鲢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魔芋软腐病绿色综防配套技术研究初报
《南方农业 》 2014
摘要:魔芋软腐病属细菌性维管束系统性侵染病害,既可种传也可土传,生产上的难以控制是制约魔芋种植业的最大障碍和产业发展瓶颈。通过多因素正交试验研究,得出魔芋软腐病绿色防控综合措施的影响效应及最佳组合,即控释复合肥、保水剂、NEB抗重茬、枯草芽孢杆菌消毒、叶面施用那氏诱导剂(或纯品磷酸二氢钾)及大田早期喷施农药枯草芽孢杆菌(或细菌特克、中生菌素)等绿色综防配套技术,为完善配套技术提供了重要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稻瘟病链霉菌JK-1基因组BAC文库构建
《安徽农学通报 》 2014
摘要:实验以抗稻瘟病链霉菌JK-1的基因组DNA为材料构建了其BAC(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文库。该文库共有3 456个克隆,插入片段在40~100kb,平均插入片段55kb,空载率低于5%,覆盖了链霉菌基因组约17.3倍。抗稻瘟病链霉菌JK-1基因组BAC文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基因组结构及其功能基因的利用等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反刍兽疫流行趋势及防控研究进展
《湖北畜牧兽医 》 2014
摘要:小反刍兽疫(PPR)是山羊、绵羊以及一些野生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为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安全的重大跨国动物疫病之一。文章就小反刍兽疫病毒的起源、分布、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控措施进行了综述,为该病的研究和有效防控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