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79条记录
苹果叶片近轴面(正面)润湿性的时空分布研究

果树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研究苹果叶片近轴面(正面)不同生长期润湿性能的变化规律,提出不同时期苹果树农药剂型的选择依据,同时为研究其他作物叶表面润湿性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应用横纵网格平均法和插值法分析苹果树4个不同生长期叶片近轴面(正面)不同区域与水的接触角,并通过常用的3种农药剂型在推荐浓度下与果实膨大后期苹果叶片的接触角加以对比验证。【结果】落花期全叶的平均接触角为(81.25±3.77)°,幼果期全叶的平均接触角为(86.73±3.42)°,果实膨大期增至(89.54±3.50)°,果实膨大后期全叶的平均接触角为(94.63±3.74)°,而且3种农药剂型与苹果叶片的接触角均小于水与苹果叶片的接触角。【结论】苹果叶片近轴面(正面)的润湿性能随生长期逐渐变差,全叶的接触角为非左右轴对称分布,叶缘部位的接触角低于中心主叶脉部位;横纵网格平均法结合插值法,是分析苹果叶片接触角时空分布的一种可行方法;以水为研究对象,落花期和幼果期苹果叶片近轴面(正面)大多数部位的接触角小于90°,表明水可以较好地润湿新叶,此时选择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较少的水基化农药剂型即可;果实膨大期和膨大后期苹果叶片近轴面(正面)大多数部位的接触角大于90°,说明果实膨大期和膨大后期的叶片不易被水润湿,需采用农药药液体系内含有机溶剂、助剂较多的制剂。

关键词: 苹果叶片 润湿性 接触角 横纵网格平均法 剂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藜麦霜霉病病原菌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藜麦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区,具有适应恶劣环境的特性,在美洲、欧洲、亚洲、澳洲等地都有种植~([1])。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适宜人类食用的"全营养食品"~([2,3])。我国的藜麦产业起步晚,2008年山西省最早实现了规模化种植藜麦~([4])。2016年山西省藜麦面积约5307hm~2,其中山西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HMW-GS毛细管电泳高效分离体系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与小麦品质密切相关。为构建高效HMW-GS分离体系,以中国春为标准样,通过HPCE(毛细管电泳)方式,在亚氨基二乙酸(Iminodiacetic acid,IDA)缓冲液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不同组分浓度、pH以及毛细管电泳参数对HMW-GS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5%乙腈(Acetonitrile,ACN)+75 mmol·L~(-1) IDA+0.0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HPMC)(pH=2.5)为缓冲液,采用内径25μm、检测长度27 cm毛细管,PDA检测波长200 nm,分离电压20 k V,运行温度30℃,样品10.0 k V进样5 s时,亚基分离效果最好,连续多次、多天重复电泳,均可获得稳定图谱。相比传统的Phos-gly体系,图谱分辨率更好,分离重现性更高(亚基出峰时间RSD值小于0.2%)。

关键词: 小麦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毛细管电泳 高效分离 亚氨基二乙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质构仪检测鲜枣果实质地品质的方法研究

果树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系统研究质构仪不同探头、贯入速度及穿刺试验的果实成熟度和穿刺部位对枣果质地品质的影响,为建立标准、规范的鉴定鲜枣果实质地品质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脆熟期‘壶瓶枣’果实为试材,采用质构仪的位移模式,用P/2和P/2n 2种探头进行对比试验,以选取合适的仪器探头。设定探头P/2用不同贯入速度对‘壶瓶枣’‘相枣’和‘山东梨枣’3个品种的果实进行穿刺,确定最佳贯入速度。分别对果实不同部位和不同成熟度进行比较,确定最佳穿刺部位和果实成熟期。【结果】P/2探头最适合分析枣果质地品质;贯入速度为2 mm·s~(-1)时能较好地反映不同类型枣果质地特性;脆熟全红期是鉴定不同类型枣果质地特性的最佳时期;选择果实中部进行穿刺,能更真实、准确地反映不同类型枣果的质地特性。【结论】初步建立了采用质构仪鉴定不同类型鲜枣果实质地品质的方法,首次明确了枣果实成熟过程中质地性状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鲜枣 质构仪 质地品质 检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氮处理对盐渍土水氮盐变化和燕麦产量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内陆干旱冷凉地区盐渍土肥水超量施用问题,以合理调控根区水氮盐环境,保证粮食安全提供为目标,寻找较优的水氮耦合模式。【方法】试验设置了不同灌水量(充分灌溉W1和非充分灌溉W2)和施氮量(高氮N60,中氮N30和低氮N10)处理,通过燕麦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氮处理对盐渍化土壤水氮盐变化规律和燕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施氮量的增加,导致土壤盐分增加;在盆栽条件下,非充分灌溉能降低生育期内的盐分积累量,并且保证土壤水分在适当的水平,减小生育期的盐分胁迫;节水减氮W2N10处理硝态氮和铵态氮供应保持在相对适宜的水平,硝态氮和铵态氮平均质量分数较充分灌溉W1N10处理分别增加了13.8%和34.2%。【结论】当施氮量由60 kg/hm~2减少到10 kg/hm~2时,燕麦干产量不会明显降低,施氮量为30 kg/hm~2且灌水量为100~140 mm,可以保证该地区盐渍化土壤种植燕麦获得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 燕麦 硝态氮 铵态氮 电导率 水氮耦合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洋葱霍尔德氏菌对玫瑰香葡萄采后灰霉病的抑制活性

中国食品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生防菌洋葱霍尔德氏菌B-1的生防潜力,并为其生产性应用奠定基础,研究洋葱霍尔德氏菌B-1的生物量最大值的培养时间、浓度和发酵时间对玫瑰香葡萄采后病害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接种后24 h,拮抗菌B-1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2.81 cm。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防菌可有效抑制灰葡萄孢霉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稀释5倍发酵液和发酵原液可完全抑制灰葡萄孢霉孢子萌发,稀释40倍发酵液孢子萌发率下降60.39%。在0,16℃和26℃温度条件下,拮抗菌均可显著降低葡萄采后自然腐烂率。菌株B-1不论是在离体条件还是在活体条件下,均有抑制灰葡萄孢霉的作用,能有效防治葡萄采后灰霉病的发生,是一株生防潜力较好的菌株。

关键词: 洋葱霍尔德氏菌B-1 葡萄 灰葡萄孢霉 抑制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蛋白酶抑制剂对绿豆象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蛋白酶抑制剂对绿豆象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接虫和生化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在离体条件和饲喂条件下4种蛋白酶抑制剂对绿豆象幼虫中肠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绿豆象幼虫取食不同含量的绿豆胰蛋白酶抑制剂(MBTI)的人工绿豆后,其中肠内总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供试4种蛋白酶抑制剂对绿豆象幼虫总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显著,其中以20μg·mL~(-1)的MBTI对3种酶活性的抑制效果最强,3种酶活性分别比对照降低了62.5%、41.2%和38.7%,而卵粘蛋白抑制剂(OI)抑制效果最弱.绿豆象幼虫取食含不同抑制剂的人工绿豆后,中肠内3种酶活性也均受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取食后随龄期的延长,3种酶活性有所升高但仍显著低于对照,且以MBTI的抑制作用最强.当绿豆象幼虫取食不同含量MBTI的人工绿豆后,随MBTI含量的增加,对总蛋白酶活性和类胰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均逐渐增强,但对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只有当MBTI含量达20%时,对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才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蛋白酶抑制剂 绿豆象 总蛋白酶 类胰蛋白酶 类胰凝乳蛋白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二倍体近缘野生种三裂叶薯MYB转录因子全基因组分析及逆境胁迫响应

核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YB是真核生物中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初生次生代谢和生物或非生物胁迫响应。为全面解析甘薯基因组MYB转录因子信息,本研究基于甘薯二倍体近缘野生种三裂叶薯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多种生物学软件和在线工具对三裂叶薯MYB转录因子的结构域、基因结构、保守基序、染色体定位和系统进化等进行鉴定和分析。利用qRT-PCR检测其中10个R2R3-MYB基因在干旱和盐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三裂叶薯的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不均匀分布于15条染色体的160个Itb MYB基因,其中第7号染色体上分布最多(21个基因),第8号染色体上分布最少(6个基因)。根据MYB结构域所含MYB重复个数,160个Itb MYB家族转录因子被分为4类,其中1R类包含36个基因、R2R3类120个基因、3R类4个基因、4R类1个基因。系统进化分析显示,160个Itb MYB聚为18个亚家族,且同一亚家族的Itb MYB转录因子的motif类型和数目相似,但所含外显子和内含子的数目不同。根据拟南芥R2R3-MYB转录因子的分类标准,进一步将三裂叶薯R2R3-MYB类分为30个亚类。qRT-PCR检测结果表明,R2R3-MYB响应干旱和盐胁迫,且不同胁迫时间下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存在差异。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甘薯MYB转录因子的功能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三裂叶薯 MYB转录因子 基因组鉴定 逆境胁迫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玉米农田水热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土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我国北方旱地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探索可降解类型地膜的应用前景,在山西省农科院东阳试验基地,于2015年和2016年连续定点定位设置普通地膜、渗水地膜、生物降解地膜、光降解地膜4种不同类型地膜覆盖模式,以不铺膜为对照,研究不同类型地膜覆盖模式对农田水热效应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种覆膜处理下的土壤温度在生育前期土表处分别较不铺膜处理高3.1~5.9℃;渗水地膜和生物降解地膜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光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处理次之,不铺膜对照处理最低,渗水地膜、光降解地膜、生物降解地膜、普通地膜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高11.0、5.9、12.8、5.4 kg/(mm·hm~2)。产量方面,与对照相比较,渗水地膜、光降解地膜、生物降解地膜、普通地膜处理2015年的增产率分别为20.3%、0.1%、15.4%、8.8%;2016年的增产率分别达到44.8%、36.1%、53.6%、31.6%,表现为生物降解地膜>渗水地膜>普通地膜>光降解地膜。地膜增温保墒作用下,处理之间的增产效果与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协同,其中生物降解地膜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在未来可替代普通地膜推荐应用到旱地玉米中,同时达到缓解农田残膜污染的效果。

关键词: 地膜覆盖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水热 产量 生物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名优谷子品种晋谷21全基因组重测序的分子标记开发

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米因其营养丰富日益受到重视,而小米的品质是民众选择小米时最为关注的指标。晋谷21米质优异,但由于缺少基因组信息,严重阻碍了其优异米质形成机制的研究。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晋谷21全基因组进行重测序,获得了14.95 Gb高质量测序数据。进一步将其与豫谷1号参考基因组比较,发掘了169 037个In Del位点和1 167 555个SNP位点,其中长度在13~50 bp之间适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的In Del位点为14 578个。选择其中1个SNP位点和68个In Del位点验证,表明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开发的In Del和SNP标记真实可靠。基于名优谷子晋谷21重测序数据开发的In Del和SNP分子标记具有通用性,可用于其他谷子、狗尾草和谷莠子等种质资源的相关研究。同时,开发了一个晋谷21特异的In Del标记2G5501976,利用该标记即可快速鉴定待测材料是否为晋谷21及其衍生品种。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晋谷21的基因组特征,不仅为深入解析其优异米质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而且为相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遗传分析和基因克隆提供了分子标记资源。

关键词: 谷子 晋谷21 InDel SNP 分子标记 基因组重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