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蛋白水解物改性脲甲醛缓释肥的结构及氮素释放特征
《农业工程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脲甲醛养分释放与作物生长曲线不匹配的问题,该研究采用蛋白水解物来改善脲甲醛的氮素释放率。土柱淋洗结果表明,蛋白水解物降低了脲甲醛初期的氮素释放率,加快了脲甲醛在后期的氮素释放率。在当量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为1.2时,蛋白水解物水解度越小,氮素释放率越快。到第7周,蛋白水解物改性脲甲醛的氮素释放率和未改性的脲甲醛相比,氮素释放率提高了58.9%。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和扫描电镜分析了蛋白水解物和蛋白水解物改性脲甲醛的结构,发现:蛋白水解物的活性基团能够与甲醛反应,并与尿素聚合,以嵌段的方式引入到脲甲醛的分子结构中;蛋白水解物水解度越低,改性脲甲醛结晶度降低的越多;和未改性的脲甲醛相比,改性的脲甲醛的最大分解温度有所降低,并且改性后的脲甲醛疏松多孔。因此,可以通过蛋白水解物的水解度来调控改性脲甲醛的氮素释放率,进而适应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关键词: 肥料 养分 土壤 脲甲醛 蛋白水解物 氮素释放率 缓释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下水稻光合特性、冠层-空气温差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设计不同水分处理进行2个水稻品种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试验,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对水稻拔节期和抽穗期的2个生长阶段不同时间尺度(10、20 d)的干旱处理与对照(CK)进行同步测定,并对比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水稻冠层光合特性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随土壤含水率的减少,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明显下降;叶片气孔导度降低,但胞间CO2浓度明显上升;冠层-空气温差(Tc-Ta)增大;光合有效辐射(PAR)明显降低。"镇稻9424"的叶片净光速率和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下降幅度比"淮稻5号"明显;胞间CO2浓度与冠层-空气温差的上升幅度比"淮稻5号"明显。与对照相比,水分利用效率随不同时间尺度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而整体明显上升,"镇稻9424"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淮稻5号"。
关键词: 水稻 干旱胁迫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冠层-空气温差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施用对菜地磷素径流流失及磷素表观利用率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2011—2012年)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有机肥施用对太湖流域典型蔬菜地磷素径流流失、蔬菜产量及磷素表观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瓜种植季内菜地径流水量可达1 800~3 528m~3/hm~2,且与降雨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单施化肥(T1)处理条件下,菜地磷素(TP)径流流失量和流失系数分别达3.45kg/hm~2和1.08%,有机肥施用(T2、T3)显著增加TP径流流失量达14.79%和115.36%,而流失系数却降低39.63%(P<0.05)和9.11%(P>0.05)。从冬瓜产量角度考量,较T1处理而言,有机肥施用(T2、T3)条件下,虽然经济产量和废弃物产量分别提高1.41%~2.88%和4.17%~6.20%,但冬瓜经济系数却稍有下降,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同时,虽然有机肥施用(T2、T3)显著增加冬瓜磷素吸收量达27.27%和46.18%,但磷素表观利用率却显著降低36.79%和61.22%(P<0.05)。有机肥施用显著增加菜地磷素盈余,T2、T3处理条件下,盈余量高达238.44~496.28kg/hm~2,分别达T1处理的2.60倍和5.42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直播稻适宜播种量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直播条件下的适宜播种量。结果表明,常规稻武运粳24、杂交稻常优3号分别在播种量45.0、22.5 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主要原因是在相应播种量下单位颖花量最大,单株成穗率和每穗粒数之间最协调,使群体质量最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及华北地区猪弓形体血清学调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东北及华北地区猪弓形体感染情况,本研究于2015年4月~5月采集4个省20个猪场的491份血清样品进行猪弓形体血清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黑龙江、辽宁、河北及山西的弓形体阳性率分别为63.24%、52.55%、50.92%及45.45%,平均为50.51%。分胎次统计,4省3~5次经产母猪(S3-5)及6胎次及以上经产母猪(S6+)的弓形体抗体阳性率相比后备猪群(G),均极显著上升(p<0.01),华北两省的S3-5及S6+组相比1~2胎次经产母猪(S1-2)组,阳性率也极显著上升(p<0.01),但东北两省差异不显著(p>0.05)。抗体亲和力指数检测结果显示,4省高亲和力抗体样品数比例均在70%以上,平均为77.82%,低亲和力抗体平均为6.85%。除黑龙江外,S6+的高亲和力指数的比例(92%~100%)相比G组以及S1-2组(40%~63.64%),均极显著上升(p<0.01),但与S3-5(77.78%~88.24%)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该调查结果表明猪弓形体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猪场依然普遍存在,对猪场进行弓形体的防治非常必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子营销从分销模式到直营模式的转变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我国土地集约化、种植业企业化改造的推进,市场需要种子销售模式从适合分散种植农户的区域代理模式到适合集约种植农场的直营模式的转变。种子直营就是走服务营销的道路,将种子及配套的栽培服务从公司直接送到终端客户田头。服务营销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最高境界。种子企业为了做好服务营销,首先应从文化层面上制定本企业的服务营销策略,提出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基本服务主张及基本服务项目;其次在执行力层面上选配重专业技术、轻营销技巧的区域经理,制定能落到实处的、直达终端客户的基本服务项目流程。现阶段种子直营服务营销的基本服务项目至少有2项:一是新品种试验示范;二是配套栽培技术田间诊断与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的影响*5
《中国农业气象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的影响,以南粳45与两优培九为供试品种,于孕穗期设置不同高温强度和不同持续天数处理,分析水稻光合速率、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等对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高温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孕穗期高温处理后,水稻光合速率和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温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降低幅度越大。与CK相比,41℃高温处理7d时,两优培九、南粳45光合速率降幅分别为44.6%、28.8%;减产率分别为81.6%、87.7%。高温导致颖花结实率降低、颖花量减少,光合物质向穗部运移不畅,进而导致水稻经济系数降低。41℃高温处理6d时,两优培九和南粳45茎秆占植株生物量的比重均超过70%。高温处理后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呈减少趋势,其降低幅度与高温强度、持续时间有关。在41℃高温处理7d时,两优培九穗粒数减少41.9%,结实率降低93.5%,千粒重降低25.3%;南粳45穗粒数减少50.1%,结实率降低79.6%,千粒重降低23.7%。由此可见,孕穗期高温对水稻产量构成要素中结实率影响最大,穗粒数次之,千粒重受其影响最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株饲用大麦品系筛选及赤霉素对其产量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麦(Hordeum vulgare L.)是耐盐、耐寒的优良作物,筛选全株饲用大麦品种(系)进行青刈利用有助于提高盐碱土地利用率、增加春季青绿饲草供应。本研究选用27个常规大麦品系,测定株高、茎粗和叶茎比等农艺性状,并于抽穗期刈割,分别测定产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等饲用品质性状,进行农艺性状与产量、饲用品质性状相关分析,筛选产量高、饲用品质优良的大麦品系;利用6个不同类型品系进行外源赤霉素(GA)的喷施试验,研究GA对全株饲用大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150,R153,R287,R143,R295适宜整株青饲;分蘖数、茎粗和株高可作为辅助选择适宜整株青饲大麦品系(种)的依据。苗期喷施GA对不同类型大麦品系产量的影响不同,R154、R159、R171的产量显著增加(P<0.05),R195产量增加不显著,R134产量降低。对于R169来说,仅60g·hm~(-2)喷施浓度的处理高于对照。因此应结合大麦品种特点选择适宜的GA喷施时间和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