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25%氟菌·唑醚水分散粒剂配方及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

植物保护 2013 CSCD

摘要:为筛选25%氟吡菌胺·吡唑醚菌酯(fluopicolide·pyraclostrobin)水分散粒剂的配方并明确其田间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本文在选定氟吡菌胺与吡唑醚菌酯的最佳混配比例的基础上,通过"干法"加工工艺筛选出25%氟吡菌胺·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的优化配方,并制备了达到应用标准的试验样品,开展了该样品田间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以Terwet1004、Tersperse 2700、Morwet D425、尿素、超细煅烧高岭土等为配方助剂,加工出的25%氟吡菌胺·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样品崩解迅速,悬浮率高于90%,热贮稳定性合格;在喷施剂量(按有效成分)为480、360、288g/hm2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分别为93.96%、92.31%、89.04%。25%氟吡菌胺·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可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25%氟吡菌胺·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配方筛选 马铃薯晚疫病 田间防效

拟南芥T1N6_22在抵抗Pst DC3000侵染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拟南芥抗灰霉病基因T1N6_22在抗Pst DC3000过程中的功能,分析T1N6_22影响拟南芥对Pst DC3000的抗性原因。【方法】对t1n6_22突变体和转基因回复突变体(t1n6_22/T1N6_22)接种Pst DC3000,检测其症状;采用间苯胺蓝染色法检测接种突变体中胼胝质的积累情况;测定接种叶片中Pst DC3000的生长量,明确T1N6_22在拟南芥抗Pst DC3000过程中的功能。利用RT-PCR技术,检测SA、JA和ET对T1N6_22表达的影响及T1N6_22对抗病防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技术,检测Pst DC3000对T1N6_22及抗病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T1N6_22影响拟南芥对Pst DC3000的抗性原因。【结果】t1n6_22突变体接种Pst DC3000后表现明显的抗病症状,而回复突变体t1n6_22/T1N6_22和拟南芥野生型表现明显的感病症状。SA处理拟南芥野生型,T1N6_22的表达量明显增强,经JA和ACC处理,该基因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t1n6_22突变体中,PAL、PR4、PPO、SOD和CAT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野生型Col-0和转基因回复植株。接种Pst DC3000后,拟南芥野生型中T1N6_22及抗病相关基因PR1、PR3、PR5和PDF1.2的表达量明显增强。【结论】T1N6_22在拟南芥抗Pst DC3000过程中起负调控作用,T1N6_22的表达受SA诱导,可能主要通过调节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分泌影响拟南芥对Pst DC3000的抗性。

关键词: T1N6_22 拟南芥 Pst DC3000 抗病信号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3个小麦品种中1BL/1RS易位系的分子检测

分子植物育种 2013 CSCD

摘要:为合理利用小麦种质资源,快速准确检测小麦品种中的1BL/1RS易位系,采用ω-secalin和Glu-B3两个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了1BL/1RS在53个小麦品种中的分布情况。正相关引物ω-secalin在TcLr26和大粒王等8个品种中检测到1076bp的特异性条带,在Thatcher及其它品种中未检测到特异性条带。负相关引物Glu-B3在TcLr26和大粒王等8个品种中未扩增到636bp条带,Thatcher和其它品种中能扩增出636bp条带。通过两个正负相关标记相互验证,获得一致的结果,表明大粒王、鲁夫16系、太空8号、太育28、温麦8号、冀麦30、北京837、牛朱特是1BL/1RS易位系。

关键词: 小麦 1BL/1RS 抗性 STS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迁安市“供需双引擎型”农技推广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农业科技管理 2013

摘要:文章从分析迁安市"供需双引擎型"农技推广体系的内涵入手,指出供需对接、科技引领和长期高效是迁安市"供需双引擎型"农技推广体系的特点,并总结了以"搭建信息获取和反馈系统"为基础,以"建立技术扩散系统"为核心,以"培植用户系统"为手段的迁安市"供需双引擎型"农技推广实践经验。

关键词: 供需双引擎型 农技推广体系 探索 实践 迁安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探讨

中国经贸 2013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构成要素,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其职能的重要物质保障.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着一定问题,因此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关键词: 行政事业 单位 国有资产 管理 改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瓜蒌子黄酮提取方法和参数优化的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优选瓜篓子黄酮的最佳提取方法和条件.方法 比较分析超声辅助提取法、加热回流法和索氏提取法下的瓜蒌子黄酮含量,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筛选了瓜蒌子黄酮含量超声辅助提取法的条件.结果 超声辅助提取法为瓜蒌子黄酮的最佳提取方法,其最优工艺参数为:温度70℃,提取1.0h,料液比1∶40,乙醇质量分数为90%;此条件下瓜蒌子黄酮含量高达0.836 9 mg/g.结论 此工艺合理可行,适用于瓜蒌子中黄酮的提取.

关键词: 瓜蒌子 超声辅助提取法 加热回流法 索氏提取法 黄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米糠膳食纤维提取及功能特性的研究

中国科技成果 2013

摘要:小米糠是谷子加工副物,是一种产量较大的可再生利用资源,小米糠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是重要的膳食纤维来源.我国的小米糠主要作为动物饲料,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小米糠中的纤维较粗,人们在口感上难以接受并且不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若能将小米糠纤维部分进一步改性处理,提高其适口性,同时保留其营养成分,进一步可将小米糠制成消费者喜爱的保健食品,满足人们营养需求.因此,如何科学的利用小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小米糠,研究其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是目前谷子加工领域实现技术和产品创新所需要解决的科学基础问题.

关键词: 米糠膳食纤维 功能特性 提取工艺 加工过程 再生利用 半纤维素 科学基础 动物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殖生长早期水分胁迫降低作物穗粒数的研究进展

河北农业科学 2013

摘要:开花前花粉发育时期是决定作物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从水分胁迫后导致作物穗粒数降低、降低的可能原因、花粉发育与穗粒数的关系、花粉发育进程的AD值4个方面,阐述了生殖生长早期水分胁迫影响作物穗粒数的研究进展。并根据作物如小麦、谷子等花粉发育特点和生长环境,提出了水分胁迫影响作物穗粒数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降低作物穗粒数的水分阈值、光合产物在作物源库流中的转化与穗粒数的关系、激素在作物花粉发育中的作用等。为作物的分子设计育种以及水分胁迫降低作物穗粒数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生殖生长早期 花粉发育 穗粒数 水分胁迫 调控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播大豆品种高产特性的研究

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2013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夏播大豆品种的高产特性.[方法]于2007~2010年,对冀豆17等6个具有高产潜力夏大豆品种以及各级区域试验的57个品种的不同生育时期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高产夏大豆品种应具备如下生育特性:(1)植株高大(R=0.551 6*)、有效荚数多(R=0.739 7*)、荚粒数多(R=0.318 9);(2)开花量大(单株130朵以上),成荚率高(52%以上),后期落荚少(落荚率40%以下);(3)主根、侧根较长(分别达到20、15 cm以上),基部节间短(基部6节总长25 cm以下),植株重心低(40 cm以下);(4)茎秆干重较高、干物质转移较多(平均4.29 g);(5)鼓粒后期(始粒30 d以后)籽粒重持续增加,不降低.同时提出夏大豆品种生育模式:从播种到出苗5d,从出苗到开花29~33 d,从开花到始粒29~33 d.从始粒到成熟32~36 d,全生育期95~106 d.[结论]这种生育期结构模式,既能满足当地两熟制大豆生态条件,也能满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的充分发育,有利于夏播品种的高产.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高产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目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研究

化工管理 2013

摘要:近几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频发,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同时给环境也造成一定的污染,严重的甚至直接导致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所以,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关键词: 危险化学品 安全管理 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