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酯酶同工酶酶谱与RAPD多态性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通过酯酶同工酶技术及RAPD-PCR技术,对实验室保存的15株球孢白僵菌,从蛋白水平与分子水平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酯酶同工酶酶谱所显示的菌株间的相似性范围在0.125~1.000,而应用RAPD技术所得到的菌株间的相似性范围在0.4848~0.8848,酯酶同工酶酶谱所表现出的遗传差异性要大于RAPD谱带的差异性。可见球孢白僵菌种间存在着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冀丰223超高产栽培技术
《中国种业 》 2013
摘要:冀丰223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研发的玉米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耐密、抗倒、抗病性好等综合性状良好的特点。2005年通过了河北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玉2005027);2011年和2013年分别通过天津市和山西省引种认定(认定编号分别为:津准引玉2011005、晋引玉2013011),2013年又参加了河南、山东、宁夏等省的引种试验,这为冀丰223在黄淮海玉米区的广泛推广奠定了基础。目前,冀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在农业生态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 2013
摘要:结合遥感在相关研究应用中的优势及技术特点,分析了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在农业生态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方法和思路,论述了此项技术在规划工作中的现实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香菊花中有效成分积累规律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以河北香菊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花蕾中活性成分绿原酸、总黄酮和挥发油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花蕾发育阶段的推进,香菊顶蕾和侧蕾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大多数时期顶蕾的各有效成分含量高于侧蕾,其中,花蕾中的绿原酸含量不断增加,至70%管状花开放期达到最高值,之后降低;顶蕾中的总黄酮含量在显色期达到最高值,侧蕾中的总黄酮含量则在70%管状花开放期保持了较高水平;香菊顶蕾和侧蕾中的挥发油含量均呈"M"型变化趋势,在舌状花露瓣期和70%管状花开放期挥发油含量较高。本研究认为,70%管状花开放期是采收香菊的最佳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梁耐盐性评价方法研究及耐盐碱资源的筛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5.500g/L盐水溶液对3~5叶期高粱幼苗进行处理,用幼苗相对成活率对568份高粱种质进行分级,结果显示:5%的种质具有3级以上的耐盐性。此法可以用来进行大量种质的苗期耐盐筛选。根据植株在不同舍盐量的盐碱地上生长的性状差异,对成株期的高粱进行耐盐鉴定,利用处理间性状的差异及各性状与穗重和秆重的相关性构建一个耐盐指数来评价材料对盐碱的耐性,从而对18个高粱品种和品系进行了分级,以适合于盐碱地推广品种的筛选。
关键词: 高粱种质 耐盐评价 筛选 分级 Sorghum accession saline-alkaline tolerance screen evaluation methodology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秸秆不同部位水浸液对牛筋草的化感作用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小麦秸秆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玉米田恶性杂草——牛筋草的化感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小麦秸秆的不同部位(根、茎、穗)不同浓度水浸液(6.25、12.5、25、50、100 mg/mL)对牛筋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小麦秸秆不同部位水浸液处理的牛筋草发芽率依次为对照(84.5%)>根(71.3%)>茎(68.7%)>穗(58.7%),发芽指数依次为对照(18.39)>根(12.82)>茎(6.77)>穗(6.07)。当根、茎、穗部水浸液浓度为6.25 mg/mL时,牛筋草根长分别比对照增加17.1%,17.8%及6.6%,而当其浓度为100 mg/mL时,牛筋草根长分别比对照降低25.6%、31.6%及95.6%。通过拟合剂量-效应曲线得到小麦秸秆根、茎及穗部水浸液对牛筋草根部生长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值分别为219.182、157.545、41.007 mg/mL。小麦秸秆根、茎、穗部水浸液对牛筋草种子的萌发均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牛筋草发芽率逐渐降低,发芽指数逐渐减少。其中,根部水浸液对牛筋草苗高无显著影响,茎、穗部水浸液只有在最高浓度处理下显著抑制其幼苗高度,但是对其根部生长均表现出"低促高抑"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