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中胚轴伸长性状QTL分析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水稻中胚轴伸长可以在直播方式下为种子出苗提供顶土能力,培育中胚轴长的水稻品种对水稻直播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将籼稻品种贵9B和粳稻品种热研2号杂交衍生的100个RILs及籼稻品种V20B和粳稻品种CPSlo17杂交衍生的150个RILs为材料,于2020年种植于海南三亚,于2021年种植于贵州贵阳,连续2年收获种子后通过测定中胚轴长度,以2套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为作图群体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以贵9B和热研2号为亲本的RIL群体的QTL定位结果表明,种子发芽后,连续2年定位到3个QTL分别位于第8和第10染色体上,LOD值为2.51、2.63和3.42,可解释18.17%~20.68%的表型变异,等位基因均源于贵9B.以V20B和CPSlo17作为亲本构建的RIL群体2年定位到4个QTL,分别位于第2、4、7染色体上,LOD值分别为3.15、3.59和13.59,可解释7.37%~10.53%的表型变异,等位基因均来源于V20B.[结论]2套群体连续2年定位到的QTL位点均有一个位点重叠,说明该位点的QTL在2个生态环境下较稳定,对后续精细定位和克隆中胚轴伸长相关基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研究水稻中胚轴伸长分子机制及水稻直播育种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见解.


贵州不同生态环境对香禾糯稻'苟当2号'食味品质的影响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海拔高度对‘苟当2号’食味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选取了5个不同海拔高度(242~857 m)的地点分别种植‘苟当2号’,对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主要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变异差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苟当2号’在5个种植点的直链淀粉含量为1.57%~2.81%之间,蛋白质含量为4.87%~6.15%之间;海拔高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性。海拔高度与RVA谱特征值的各项指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不同海拔的土壤基本成分与稻米食味品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氮元素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苟当2号’材料在从江地区242~857 m的海拔范围内食味品质随海拔升高而变优,海拔最高的高岭种植点种植所获食味品质最优。通过分析不同海拔‘苟当2号’食味品质的变化情况,了解该品种最适宜种植环境的海拔范围,同时为该品种在不同生态地区的推广种植和水肥管理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辣椒新品种‘金九红1号’
《园艺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九红1号’是以胞质雄性不育系y92-1A为母本,贵州省地方椒高代自交系y180-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细长羊角型发酵专用一代杂交种。早熟,株形紧凑,整齐一致,前期易坐果,连续挂果能力强,果实细长羊角型,长18 cm,宽1.7 cm,单果质量18.25 g,果肉厚0.18 cm,商品果黄绿色,成熟果颜色鲜红。果面光滑,果直不弯曲,辣味较低。干物质含量9.6%,维生素C含量853 mg·kg~(-1)。发酵专用型,抗病强。平均产量37 966.5 kg·hm~(-2),适宜在贵州及相似气候区域早春大棚种植或春夏露地种植。


施氮对高丹草-扁豆套作系统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施氮量对高丹草-扁豆套作系统饲草产量、品质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主因素设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扁豆(Dolichos Lablab)套作(I)、高丹草(S)和扁豆(L)单作3种种植模式,副因素设0 kg·hm-2(N0,CK),180 kg·hm-2(N180),260 kg·hm-2(N260),340 kg·hm-2(N340)4个氮肥水平。结果表明:施氮有利于提高套作混合饲草的鲜/干产量和粗蛋白含量,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在N260时套作混合饲草的产量、粗蛋白含量和氮肥利用效率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单作高丹草(P<0.05)。施氮增加了混合饲草的粗纤维、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但在同一施氮处理下混合饲草的粗纤维、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单作高丹草(P<0.05)。根据隶数函数综合评价表明,施氮肥260 kg·hm-2时高丹草-扁豆套作系统混合饲草的品质最佳。


黏虫HSP90/70组织蛋白基因的分子特征与表达特性
《环境昆虫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析黏虫Mythimna separata响应环境胁迫的分子机制,采用RACE和RT-PCR的方法从黏虫中克隆了1个HSP90/70组织蛋白(heat shock 90/70 organizing protein, HOP)基因,并采用qRT-PCR分析了其在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MsHOP具有1个1 62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41个氨基酸,预测的分子量为61.7 kDa。序列分析表明,MsHOP主要由已报道的3个保守四肽重复结构域(TPR1, TPR2A和TPR2B)和2个天冬氨酸-脯氨酸重复基序(DP)构成。基于鳞翅目昆虫HOP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MsHOP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OP和烟芽夜蛾Heliothis virescens HOP的亲缘关系最近。qRT-PCR分析表明,MsHOP在黏虫所有发育时期和组织均表达,分别在5龄幼虫和雌成虫中肠的表达量最高。在30℃下处理1 h后,MsHOP的表达水平较对照显著提高,而在33℃~39℃下处理1 h后MsHOP的表达水平则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饥饿24~72 h后,MsHOP的表达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Bt能显著诱导MsHOP的表达,其表达水平随Bt浓度的升高而上调,并在64 IU/mL浓度下的表达量最高。幼虫饲养密度对MsHOP的表达也具有显著影响,其表达水平随密度的升高而上调,在20头/瓶的饲养密度下达到最大值。这些结果表明,MsHOP可能在黏虫的生长发育、抵御杀虫剂和密度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黏虫 HSP90/70组织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特性


马铃薯套种苦荞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分析马铃薯套种苦荞下不同时期土壤中的养分、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态在苦荞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与马铃薯净作区相比,马铃薯套种苦荞区的土壤pH值在苦荞各个生长时期整体均显著上升。在马铃薯净作区,与2020年相比,2021年不同生长时期各土壤营养指标、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差异,但是对于马铃薯套作苦荞区,不同生长时期的土壤营养指标和土壤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表明套作苦荞可显著缓解马铃薯连作对土壤的影响。在2020年,与净作区相比,马铃薯套作苦荞区在幼苗期的土壤全碳、速效磷含量显著下降,有机质含量显著上升。在苦荞开花期,土壤全碳、全氮、全磷、碱解氮磷含量显著降低,全钾和有机质含量则显著上升;在苦荞成熟期,土壤全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含量显著下降,全钾、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则无显著变化,有机质含量显著上升;在苦荞幼苗期、开花期与成熟期,土壤脱氢酶活性均显著上升,其他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均不显著;2021年各指标的变化趋势与2020年一致。由结果可知,幼苗期的苦荞需要从土壤中吸收部分碳肥、磷肥,开花期的苦荞需要从土壤中吸收部分碳肥、氮肥、磷肥,成熟期的苦荞需要从土壤中吸收部分碳肥、氮肥。但在上述3个时期,土壤脱氢酶活性的提升可以促进有机质代谢,从而提升有机质含量。另一方面,马铃薯套作苦荞可以降低真菌总数、提升细菌总数,尤其是部分具有生防作用的放线菌总数。综上,苦荞套作模式可稳定土壤pH值,促进苦荞合理利用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并提升有机质、钾肥含量,同时改善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降低病害发生率,以缓解马铃薯连作对土壤的影响,因而对马铃薯、苦荞而言均是有益的选择。


5种杀菌剂防治高粱炭疽病的效果比较
《中国植保导刊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实现高粱病害防治用药减量增效的目标,筛选高效药剂及其适宜用量是主要思路之一.选用5种杀菌剂开展田间防治高粱炭疽病试验,发现供试药剂不同用量处理对炭疽病的防效在56.99%~88.13%,其中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常规用量(900 g/hm2)处理的防效最高,但与其减量20%(720 g/hm2)处理的防效差异不显著;药剂处理区高粱籽粒产量均高于对照区,增产率为4.64%~17.44%,其中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常规用量处理的产量最高,为6 381.45 kg/hm2,与其减量20%处理的产量接近.兼顾防病效果、高粱农艺性状及其籽粒的产量和品质,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是防治高粱炭疽病的最佳药剂.当田间发病程度较轻时,推荐用量为720 g/hm2.


不同品种马铃薯块茎Cd吸收特征及食用安全性评价
《河南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黔西北T、Y两地镉(Cd)污染耕地采用田间试验法,以黔西北主要种植的21个马铃薯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品种与环境的作用效应,探讨不同品种马铃薯块茎Cd吸收特征及其食用安全性,为黔西北马铃薯的安全种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Y地不同品种马铃薯产量介于3 564.3~15 271.8 kg/hm~2,均值为9 200.1 kg/hm~2;T地不同品种马铃薯产量介于1 825.9~16 305.6 kg/hm~2,均值为6 754.0 kg/hm~2;T、Y两地均以转心乌块茎产量最高;品种、环境及品种与环境互作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Y地不同品种马铃薯块茎Cd含量介于0.061~0.153 mg/kg,均值为0.094 mg/kg;T地不同品种马铃薯块茎Cd含量介于0.055~0.111 mg/kg,均值为0.080 mg/kg;品种、环境及品种与环境互作对马铃薯块茎Cd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Y、T两地参试的21个马铃薯品种块茎Cd超标率分别为38.09%、14.29%,两地青薯9号块茎Cd含量均最低。食用安全性评价显示,食用研究区超标马铃薯品种对人体健康风险较小,但结合块茎Cd含量,建议Cd超标马铃薯品种作为工业原料使用更安全。


牛源化脓隐秘杆菌的分离鉴定与黔中金荞麦体外抑菌试验
《中国兽医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分离致病性牛源化脓隐秘杆菌并探究黔中金荞麦对该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本试验对采集于贵州省凯里市某养殖场疑似患牛呼吸道综合征的病死牛肺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并运用打孔法探究黔中金荞麦提取物对分离菌株的体外抑制效果。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革兰阳性短棒状杆菌,结合生理生化和PCR鉴定结果,确定该菌为化脓隐秘杆菌,系统进化树分析也显示,分离菌株与化脓隐秘杆菌的模式菌株处于同一分支;该分离菌株可致10只小鼠于24 h内全部死亡;其对头孢他啶、利福平、青霉素等7种抗菌药敏感,对环丙沙星中介,对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8种抗菌药耐药;黔中金荞麦不同组织部位、不同处理方法的提取物对该分离菌株均具有一定抑制效果,其中地下部分70%乙醇超声30 min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8.13±0.25) mm,与头孢喹肟的抑菌效果相当。本试验首次从贵州地区分离到致病性牛源化脓隐秘杆菌,黔中金荞麦对该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抑制效果。本试验结果可为该肉牛养殖场疫病防控以及牛化脓隐秘杆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利用离体小孢子培养技术培育叶用芥菜耐抽薹新品系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快速选育叶用芥菜耐抽薹新品种,以贵州本地资源威宁青菜和修文青菜2个基因型为供体材料进行离体小孢子培养。结果表明,2个基因型均诱导出胚,产胚量分别为29.5胚/蕾和15.6胚/蕾;选取子叶形胚接种到再生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形成再生植株,成苗率达88.33%。2个基因型诱导出的单倍体在秋水仙素质量浓度为100.0 mg/L时加倍效率最佳,分别为52.00%、67.40%;对260株再生株进行倍性鉴定,检测到单倍体、双单倍体、非整倍体、单倍体+二倍体嵌合体、二倍体+四倍体嵌合体5种类型,其中,威宁青菜单倍体占87.50%,双单倍体占8.75%,其他倍性占3.75%;修文青菜单倍体占77.50%、双单倍体占17.50%,其他倍性占5.00%。不同倍性材料田间表现,单倍体无花粉,不结实,植株矮小;单倍体+二倍体嵌合体正常开花结实,植株长势强,但有部分空荚;非整倍体虽有花粉,但是结荚小,种子较小、不饱满,植株长势较弱;双单倍体、二倍体+四倍体嵌合体长势较好,有花粉,并且种子饱满,量多。因此,可先根据植株田间表现判断倍性,再选择性进行倍性检测。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获得了威宁青菜和修文青菜优良叶用芥菜耐抽薹新品系,新品系均耐抽薹性强,分蘖性弱,纯合度100.00%,解决了常规种经常出现纯合度不够、田间表现不整齐、影响大规模生产的难题。
关键词: 叶用芥菜 耐抽薹 小孢子 双单倍体 倍性 秋水仙素 再生 嵌合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