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955条记录
不同青花菜品种在宁南山区的适应性综合评价

种子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宜宁夏南部山区种植的青花菜品种,客观准确地评价品种的栽培适应性,以当地主栽品种耐寒优秀为对照,比较分析了12个青花菜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产量、营养品质等主要性状,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青花菜品种在宁南山区的栽培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青花菜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产量性状、营养品质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碧胜、绿天使、炎秀的植株较直立,与对照相比,改良绿芯、绿天使分别增产4.38%和1.27%,且球形指数均在0.90以上,花球较圆润;改良绿芯、绿天使维生素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2.75%和22.30%,改良绿芯可溶性糖显著提高7.88%,绿天使可溶性固形物显著提高3.29%,改良绿芯、绿霸王、法斯特、优冠均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所有参试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处理,其中绿天使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时前2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8.46%,分别为品质+产量、生物学性状因子,并以前2个主成分的线性回归方程和贡献率构建了适应性综合评价模型,综合得分超过主栽品种耐寒优秀(ck)的有改良绿芯、绿天使这2个品种,可作为今后宁南山区露地青花菜栽培优势品种发展.

关键词: 宁南山区 青花菜 产量 营养品质 栽培适应性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苜蓿雄性不育系杂交组合F1代材料的研究

种子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在宁夏南部山区开展耐旱苜蓿新品种的选育,以苜蓿雄性不育系单株与30个苜蓿品种中优良单株为材料开展杂交,获得的材料在半干旱区开展F1代性状、产量及品质的测定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株高对鲜干草的产量存在明显的影响,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对相对饲用价值存在极显著的影响.利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评价,表现优异的材料是23×M、27×M、26×M、25×M、30×M.

关键词: 苜蓿 雄性不育系 产量 品质 灰色关联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村镇饮用水中重金属暴露健康风险评估及不确定性分析

生态毒理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确定宁夏农村饮用水中重金属浓度,对保障宁夏居民饮水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5个村镇饮用水采样调研,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分析饮用水中5种常见重金属(砷、铬、镉、铅和铜)的浓度,并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相比较,计算超标率;通过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系统评价居民基于重金属污染的健康风险,进一步通过不确定性分析风险概率及敏感性。结果表明,5个采样点饮用水中砷元素均有超标现象(超标率<20%),其他4种重金属均未超标; 5个样点饮用水中重金属单独暴露或共同暴露均不产生非致癌风险,但是砷元素所引起的致癌风险均超过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0-4;不确定性分析中,概率评估结果显示对>90%的居民不存在非致癌风险,而对50%以上居民的致癌风险大于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非致癌风险中砷浓度和日摄入量为最敏感的2个参数,而致癌风险中砷浓度为最敏感参数。

关键词: 重金属 饮用水 健康风险 不确定性分析 概率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枸杞多糖、黄芪多糖和蜂胶多糖对小鼠免疫效果的对比试验

动物医学进展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糖增强机体免疫力是通过影响机体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而达到效果的,为研究枸杞多糖、黄芪多糖和蜂胶多糖对小鼠机体免疫力的影响,将小鼠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饲喂3种多糖,在饲喂多糖后5 d、10 d、15 d、20 d、25 d采集血液,分离血清,通过小鼠IgG/IgM ELISA试剂盒检测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对于IgG的免疫效果,枸杞多糖前期增长快,黄杞多糖后期增长快,蜂胶多糖前期和后期增长不明显;而IgM的免疫效果,枸杞多糖一直在增长,黄芪多糖和蜂胶多糖增长不明显;3种多糖对小鼠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都具有一定的影响;3种多糖对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多糖 免疫球蛋白 胸腺指数 脾脏指数 小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立地条件对宁夏中部干旱风沙区柠条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理解立地条件对宁夏中部干旱风沙区柠条生物量分配规律的影响,充分认识柠条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完善柠条的适应性研究.[方法]基于宁夏灵武市白芨滩防沙治沙林场109丛柠条灌木生物量数据,将坡向、海拔(1218~1476 m)、坡度3个立地因子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分类,分别采用欧氏距离和布雷-柯蒂斯距离的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方法,探讨立地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灌木生物量分配格局(叶质比、茎质比、根质比和根冠比)及其综合特征的影响.[结果](1)坡向对叶质比和茎质比的解释度最高,解释度因子R2分别为0.1445和0.2810;海拔对根质比和根冠比的解释度均最高,R2分别为0.2967和0.2957.(2)在立地因子的交互作用中,海拔与坡度的交互作用对根质比和根冠比的影响显著(P<0.05),坡向、海拔和坡度的交互作用对茎质比和根冠比的影响显著(P<0.05).(3)根据欧氏距离和布雷-柯蒂斯距离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得到坡向、海拔、坡度对灌木生物量分配格局的综合影响均呈现显著性(P<0.05),且坡向的影响最大(R2=0.2322和0.2357),海拔(R2=0.2213和0.2211)次之,坡度(R2=0.0358和0.0292)影响最小;在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中,海拔与坡度的交互作用以及坡向、海拔、坡度3因素交互作用对灌木生物量分配格局影响显著(P<0.05).[结论]不同立地因子对柠条灌木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不同,且立地因子的交互作用也会对生物量分配格局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最终确立了立地因子对柠条灌木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程度,为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在生物量分配格局中的应用提供了方法参考,也为进一步研究灌木的碳储量及其生态意义提供科学基础.

关键词: 生物量分配格局 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 立地因子 柠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iTRAQ技术分析滩羊二毛期不同花穗型裘皮差异蛋白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二毛期时滩羊串子花型裘皮与其它类型裘皮中蛋白质的差异,本试验采用iTRAQ技术及LC-MS/MS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对串子花型、软大花型、绿豆丝型及其它不规则型花穗裘皮蛋白质进行鉴定和筛选,并运用Proteome Discoverer l.4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合数据库搜索,鉴定出具有显著表达差异的蛋白,同时应用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GO和Pathway分析。结果显示4类花穗型裘皮共检测出2 886个蛋白,其中有135个、142个、113个差异蛋白分别存在于软大花型与串子花型、绿豆丝型与串子花型、其它不规则型与串子花型3个对比组中。对有表达差异的蛋白进行分析,发现膜联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与软大花型毛股形成相关,KAP3和KAP6可能与滩羊串子花型毛股结构相关。研究发现滩羊不同二毛裘皮蛋白水平上的差异,可为选育优良的滩羊串子花型二毛裘皮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滩羊 iTRAQ 裘皮 差异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固沙林地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科学评价植被恢复促进沙漠化逆转对土壤质地的影响,以流动沙地(CK)、黑沙蒿林地(AF)、杨树林地(PF)及沙柳林地(SF)荒漠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固沙林地土壤颗粒组成、土壤养分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固沙林地土壤颗粒组成主要以50~250μm的细沙粒为主,AF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土壤黏粉粒含量和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P<0.01),分形维数表现为AF>PF>CK>SF,各固沙林地间分形维数差异极显著(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黏粉粒含量越高,分形维数越大,土壤物理稳定性越好;分形维数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细砂粒体积百分比极显著负相关,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值每增加1,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增加2.80、0.13 g·kg-1和0.10 g·kg-1.分形维数可以作为表征人工林固沙后沙丘土壤质地变化和沙丘土壤环境演变的敏感性综合指标.

关键词: 土壤颗粒 分形维数 固沙林地 哈巴湖自然保护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苜蓿草田地下滴灌适宜冬灌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冬灌量对苜蓿越冬和返青期土壤水热状况、返青期苜蓿生长及第一茬饲草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冬灌量水分梯度(T1为600 m3·hm-2、T2为900 m3·hm-2、T3为1200 m3·hm-2,以1500 m3·hm-2为CK),开展地下滴灌不同冬灌量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苜蓿草田不同冬灌量对土壤水热状况影响差异明显,各处理冻融期历时为CK=T3T3=T2>T1,相差在1~4 d之间,以CK的3月5日结束期为最早.在苜蓿越冬期内,各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随冬灌量的增加而增加,T1耗水量为53.70 m3·hm-2,T2为102.95 m3·hm-2,T3为301.5/hm2,CK为469.16 m3·hm-2,且以40~60 cm土层耗水量最高;6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变化表现不一致,T1和T2贮水量增加且增幅随冬灌量增加而下降,T3和CK贮水量下降,且随冬灌量增加降幅增大.在苜蓿返青期始末,各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均呈消耗状态,以冬灌量900 m3·hm-2的T2土壤贮水消耗量为最高值,达212.87 m3·hm-2.越冬率、第一茬草产量均与冬灌量呈正相关关系,一级分枝数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以苜蓿越冬率、一级分枝数、第一茬草产量、越冬期和返青期耗水量为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处理进行综合评价,各处理隶属函数平均值大小为:T2>T3>T1>CK,认为宁夏灌区苜蓿草田地下滴灌最优冬灌灌水量为T2处理(900 m3·hm-2),有利于提高冬灌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改善苜蓿越冬、返青状况.

关键词: 苜蓿 地下滴灌 冬灌量 土壤贮水量 土壤耗水量 冻融交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质淋洗与改良剂施用对银北灌区碱化盐土水盐运移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土柱模拟试验,开展了不同水质淋洗下磷石膏及其与酸性材料组合施用后对宁夏碱化盐土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研究.以黄河水、低矿化度农田退水和高矿化度农田退水作为淋洗水源,腐植酸、糠醛渣和硫酸铝作为酸性材料.结果表明:(1)不同水质淋洗下,垂直湿润锋推进深度、累积入渗水量与入渗时间的平方根均呈线性关系,黄河水淋洗下,改良剂组合措施表现最优,而在高矿化度农田退水淋洗下,单施磷石膏措施最优.(2)黄河水和低矿化度农田退水淋洗下,施用改良剂降低了0—50 cm土层土壤电导率,黄河水淋洗下"磷石膏+硫酸铝"处理最低;高矿化度农田退水淋洗下为"磷石膏+腐植酸"和"磷石膏+硫酸铝"处理表现较优;(3)随着淋洗水矿化度的增加,土壤pH降低深度增加,施用改良剂降低了0—30 cm土层的土壤pH,黄河水淋洗下,"磷石膏+硫酸铝"处理表现最优;低矿化度农田退水淋洗下表现为"磷石膏+糠醛渣+硫酸铝"处理最低;高矿化度农田退水淋洗下表现为"磷石膏+糠醛渣"处理最低.(4)黄河水淋洗下,施用改良剂提高了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不同水质淋洗下,施用改良剂提高了0—70 cm土层深度土壤含水率,而各改良剂之间土壤含水率相差不大.综上所述,针对宁夏碱化盐土的改良,建议黄河水和高矿化度农田退水淋洗下,采用"磷石膏+硫酸铝"组合措施进行土壤改良;低矿化度农田退水淋洗下,采用"磷石膏+糠醛渣+硫酸铝"组合措施进行土壤改良.

关键词: 银北灌区 碱化盐土 不同水质水淋洗 改良剂 水盐运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EG胁迫下春小麦萌发期抗旱指标的遗传力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CSCD

摘要:为探索干旱胁迫对春小麦萌发期生长的影响,筛选春小麦萌发期抗旱性指标.以宁夏灌区和雨养区的2种粒色(红皮和白皮)40份春小麦的抗旱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胚根长、胚根数、胚芽鞘长和一叶长的影响.利用广义遗传力分析法,筛选春小麦萌发期抗旱性指标.胚根长的广义遗传力最高,均大于0.55,遗传力的控制程度稳定.雨养区的红粒种子胚根长的遗传力高达0.95;雨养区的红粒种子的胚芽鞘长的广义遗传力最高,达0.94,但其遗传力控制程度不稳定,最低遗传力仅为0.06;胚根数和一叶长的遗传力很低,且控制程度极不稳定.春小麦萌发期胚根长的广义遗传力最高,控制程度稳定.其次是胚芽鞘长,但其遗传力的控制程度不稳定.胚根长可作为春小麦萌发期的抗旱指标鉴定抗旱材料,以胚芽鞘的长度为参考值.

关键词: 春小麦 萌发期 抗旱性指标 灌区 雨养区 广义遗传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