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955条记录
滩羊毛色候选基因MC1R和TCF25的mRNA表达量定量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影响哺乳动物毛色的黑色素皮质受体-1基因(MC1R)和转录因子25基因(TCF25)与滩羊毛色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15只不同毛色滩羊(纯白、褐斑、黑斑)皮肤组织中MC1R基因和TCF25基因的mRNA表达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MC1R基因和TCF25基因在3种不同毛色滩羊中均有表达.MC1R基因在不同毛色滩羊皮肤组织中表达量为黑斑>褐斑>纯白,其中黑斑组极显著高于纯白组(P<0.01),显著高于褐斑组(P<0.05),褐斑组显著高于纯白组(P<0.05);TCF25基因在不同毛色滩羊皮肤组织中表达量为纯白>褐斑>黑斑,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了目的基因表达量与滩羊毛色间的关系,为今后滩羊毛色选育与品种改良提供参考.

关键词: 滩羊 毛色 MC1R基因 TCF25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培肥及AMF对马铃薯连作土壤微生物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宁南山区马铃薯连作导致的土壤养分失衡、土壤微生物失调等土壤障碍问题,开展生物培肥及AMF对马铃薯连作土壤微生物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CK1)相比,增施生物有机肥和菌剂能够改善马铃薯生长发育特征,分别延长马铃薯生育期总天数10和3 d左右;增施生物菌剂及生物有机肥减少真菌数量、增加细菌数量,可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总量,比传统施肥增加2~3倍;AMF接种能明显提高马铃薯的菌根真菌侵染率,AMF接种的侵染率较不接种高出22.39%.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各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均有增加.其中,增施生物有机肥处理产量最高,达51687.3 kg/hm2,增产68.7%;其次为接种AMF处理,约增产40%左右.由此可知,土壤有益微生物群落的调整和培养与作物产量的直接表现之间具有不同步性,但是从长远土壤培育角度来看,土壤有益微生物种群的建立是保持土壤质量持续健康、矫治连坐障碍、实现马铃薯持续高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马铃薯 连作 生物有机肥 土壤微生物 AMF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整形方式对'梅鹿辄'葡萄酒品质及CIELAB色空间特征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不同整形方式所构成的微环境对'梅鹿辄'葡萄酒品质、色泽的影响,该文为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以3种整形方式("厂"字形、"V"形、直立龙干形)下的'梅鹿辄'葡萄为原料,研究不同整形方式对'梅鹿辄'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含量、CIELAB色空间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整形方式可显著影响葡萄酒的品质、色泽,"厂"字形处理可显著增加酒中酚类物质含量,并提高酒体的色度、色调,酒样中总类黄酮、总黄烷-3-醇及总花色苷含量较直立龙干形处理酒样显著增高了44.07% 、51.92% 、44.29%;各酒样间的可见吸收光谱差异显著,"厂"字形处理的A 520nm较直立龙干处理显著增高8.94%,但直立龙干处理酒样的L?、b?较"厂"字形处理显著增高了19.50% 、10.78%,主成分分析表明,花色苷等酚类物质与CIELAB相关指标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处理相比,"厂"字形处理酒样得分最高,颜色更深,对葡萄酒的颜色品质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酚类物质 梅鹿辄 CIELAB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果枸杞花色苷的肥胖干预作用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20 CSCD

摘要:肥胖是目前受到世界广泛关注的慢性病之一,是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成为目前威胁人类社会最主要的健康问题.现有减肥药物或方法大都存在毒副作用大、易反弹等缺点.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干预肥胖的药物或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花色苷等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有效干预肥胖的作用,且副作用小,相关研究与开发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黑果枸杞是近年来新发掘的食用植物资源之一,具有降血脂、抗氧化、抗突变、抗癌、抗炎、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物学活性.黑果枸杞主要发挥机体营养健康作用的成分是有别于常见果蔬中的花色苷类物质,其花色苷结构同时具有矮牵牛素母核、芳香酸酰化等特征,且总花色苷含量远超于其他有色果实.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黑果枸杞花色苷的肥胖干预作用研究进展,为黑果枸杞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黑果枸杞 花色苷 肥胖 胰脂肪酶 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行内生草对土壤微环境和酿酒葡萄品质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夏贺兰山东麓主栽的6 a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连续2 a行内自然生草(CZR)和人工种植马齿苋(CMC)试验,以清耕(CK)为对照,研究行内生草对土壤温度、容重、总孔隙度、肥力、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和酿酒葡萄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ZR处理与CK处理相比,在酿酒葡萄幼果期、膨大期和成熟期5~25 cm土层平均土壤温度下降0.94、1.12℃和0.93℃,0~60 cm土层平均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分别下降2.23%和1.73%,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22.67%、30.26%、8.46%和66.65%,微生物数量提高34.97%;CMC处理与CK处理相比,在酿酒葡萄幼果期、膨大期和成熟期5~25 cm土层平均土壤温度分别下降1.82℃、2.02℃和1.38℃,0~60 cm土层平均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分别下降0.90%和2.87%,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提高37.80%、52.67%、31.73%、31.17%、24.81%和21.13%,脲酶、蔗糖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72.08%、109.67%、14.93%和154.50%,微生物数量提高103.56%;行内生草对酿酒葡萄产量影响不显著,对改善浆果品质有显著作用,CZR和CMC处理较CK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降低1.33%和3.72%,可滴定酸、单宁、总酚和花色苷含量分别提高14.52%和16.13%、21.23%和25.82%、26.65%和24.41%、32.75%和41.16%.在旱区滴灌条件下,葡萄园连续2 a行内生草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升土壤肥力、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但有利于酿酒葡萄香气物质累积,能调节糖酸比,以行内种植马齿苋效果最优.

关键词: 行内生草 酿酒葡萄 品质 土壤微环境 贺兰山东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作措施对宁南山区缓坡地土壤团聚体 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耕作措施对宁南山区缓坡耕地轮作体系土壤团聚体特征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在2015—2016年期间,开展了玉米-马铃薯轮作条件下传统平作(CK)、垄沟不覆膜(NH)、垄沟半覆膜(HP)和垄沟全覆膜(WP)4种不同耕作措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对表层0~20 cm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影响均较为显著,对20~40 cm土层影响不显著;CK、WP和HP处理下0~20 cm土层范围内均为>5 mm和2~5 mm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高,而NH处理下为1~2 mm和0.5~1 mm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高,分别为16.25%、13.38%.CK处理下>5 mm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占比为30.99%,显著高于其他三种耕作方式,而NH处理下1~2 mm、0.5~1 mm和0.25~0.5 mm的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种耕作方式.水稳性团聚体则表现为各处理>5 mm所占比例急剧下降.CK处理下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含量为1.96%.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在NH、HP和WP处理下表层0~20 cm和底层20~40 cm显著低于CK,土壤水稳性团聚体MWD和稳定率均高于CK.不同耕作措施表层0~20 cm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分形维数低于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由低到高的顺序均为:CK

关键词: 耕作措施 土壤团聚体 玉米-马铃薯轮作 作物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候带北移及其对中国作物种植 制度的影响研究进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球大气中CO2浓度升高、水热资源变化是全气候变化中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最为重要的生态因子.半个世纪以来,气候变化已经对我国作物种植制度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汇集整理近年来多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华南及青藏等不同区域气候变化类型,以及气候带北移对作物种植制度的影响,得出区域共性研究结论.气候变化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半个世纪以来,冬夏气温增幅较春秋显著;北方地区增温2.5℃~3.0℃,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增温高达4℃.东北、华北、西南、以及西北东部降水减少率达10%~20%,西北中西部和华南地区降水增加超过10%.多元种植结构逐渐替代单一型种植结构,一熟制向北推进200~300 km,两熟和三熟制向北推进500 km,作物多熟制面积扩大.复种指数以超过1.29%的速率逐年提高.中熟和中晚熟品种种植界限北移、面积扩大.喜温耐旱作物面积扩大,强冬性作物逐渐被冬性和弱冬性作物代替.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带北移 种植制度 作物产量 粮食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南黄土丘陵区山桃树干液流速率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揭示了干旱缺水区林木的树干液流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气象因素的相关性.[方法]以宁南黄土丘陵区商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2018年6-10月份,利用热扩散插针法对树干液流进行连续观测,同时结合HOB全自动气象站同步观测的气象因子,分析树干液流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①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特征在晴天呈单峰型曲线,阴雨天呈双峰或多峰型变化;日均树干液流速率的季节变化呈波浪状,但整体上有一个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液流启动时间在6月份为6:30,7-10月份为8:30.②各气象因子中太阳辐射和气温的日变化与树干液流相似,其他因子的相似度较低.③在生长季尺度上,太阳辐射和温度与液流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风速与液流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空气相对湿度不相关,不同月份影响树干液流的气象因子存在差异.④建立树干液流速率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回归模型,预测山桃树干液流速率.[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宁南黄土丘陵区林木的生态水文过程和水资源综合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关键词: 液流速率 气象条件 山桃 黄土丘陵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典型草本根系分布特征

水土保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几种典型草本根系分布特征,采用根钻法和Win RHIZO根系分析系统对草本(百里香、星毛委陵菜、猪毛蒿、长芒草)整根特点、0—30 cm土层分布特征以及表层根—土结合体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各草本根系除长芒草外,大部分具有发达的侧根,细根绝大部分位于土壤浅层.(2)4种草本0—30 cm土层根长密度为2.38~23.56 mm/cm3,各径级根以≤0.5 mm根最大,占总根长密度的73.4%~86.4%.根表面积密度为2.65~28.83 mm2/cm3,百里香以≤0.5 mm根,猪毛蒿以2~3.5 mm根最大,其余草本各级根分布相对均匀.根体积密度为0.61~49.36 mm3/cm3,各径级根百里香以2~3.5 mm根,猪毛蒿以0.5~1 mm根最大,其他草本数值很小.随根径增加各草本的根长密度降低,根体积密度先增后降.(3)草本根长密度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88.3%~100%),根表面积密度百里香、星毛委陵菜集中在0—10 cm(81.3%~99.3%),长芒草、猪毛蒿集中在0—20 cm(90.9%~100%),两个参数值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4)根土结合体定量分析认为,百里香、星毛委陵菜、长芒草3种草本固结表层土壤效果较好.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草本根系 根长密度 根表面积密度 根—土结合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水稻种质资源主要抗稻瘟病基因的鉴定和评价

西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宁夏地区水稻抗稻瘟病主要基因尚不清楚的现状,采用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的功能标记对143份宁夏水稻种质资源进行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扫描.同时,利用宁夏地区致病性强且致病力频率高的10个稻瘟病菌菌株混合悬浮液进行人工接种与自然诱发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其抗病性.进而开展稻瘟病抗性性状与抗性基因的关联分析.结果 表明:在宁夏水稻种质资源中表现主要的抗病基因有Pikm、Pi9、Pi2、Pi5和Pid2.在此基础上,对主要抗病基因在宁夏水稻品种中的应用进行评价,发现Pikm、Pi9、Pi5、和Pid2基因在宁夏水稻种质资源中的分布频率比较低,分别为0.56、0.35、0.30、和0.11.所以这些基因是今后改良宁夏水稻稻瘟病抗性的主要抗病基因.

关键词: 水稻 主要抗稻瘟病基因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