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人工干预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固存的影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工干预措施(深翻补播、浅翻补播、免耕补播、封育、放牧)对土壤有机碳固存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干预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10cm、10-20cm、20-40和0-40cm土层的变化范围为1.63g·kg-1-4.15g·kg-1、2.08g·kg-1-4.25g·kg-1、1.72g·kg-1-4.41g·kg-1和2.00g·kg-1-3.94g·kg-1.5种干预措施0-40cm土层总有机碳的固存表现为:深翻补播>放牧>封育>浅翻补播>免耕补播,深翻补播措施固存的有机碳分别较其他4种干预措施高42.07%、6.10%、54.48%和82.61%.从短期效果看,人工深翻耕补播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植被盖度,而且对土壤有机碳固存也有促进作用.


盐胁迫下苜蓿父代与子一代种子萌发研究
《种子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苜蓿耐盐性的遗传变化规律,以0(对照),0.8%,1.0%,1.2%,1.4%的NaCl盐溶液对15个苜蓿品种的父代种子和其在盐碱地种植获得的子一代种子进行萌发期的耐盐性差异比较研究,通过不同品种两代种子萌发期耐盐指标的分析,探讨不同品种父代与子一代种子的萌发期耐盐性.结果表明:不同盐浓度胁迫下两代种子萌发期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苗长等指标,大多数品种父代种子都高于子一代种子;随着盐浓度的升高,两代种子的各指标均显著下降,且大多数品种子一代种子下降幅度大于父代种子,都表明子一代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较父代种子差.采用隶属函数法对苜蓿品种两代种子在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的各萌发指标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子一代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弱于父代种子,并且两代种子的品种在耐盐性上无对应关系.


10种禾本科牧草种质资源萌发期抗旱性评价
《种子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0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浓度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10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相对发芽率(RGP)、相对发芽势(RGR)、相对胚芽长(RPL)、相对胚根长(RRL)、相对发芽指数(RGI)和相对活力指数(RVI)等6个指标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10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萌发期各指标均有影响,种质间差异较大,但均表现出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强,各指标均呈降低趋势.其中,低浓度(5%PEG溶液)干旱胁迫对种质蒙古冰草(内蒙古)、老芒麦、格兰马草和披碱草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0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其抗旱性强弱表现为B[蒙古冰草(内蒙古)]>D(扁穗冰草)>J(长穗偃麦草)>G(老芒麦)>A[蒙古冰草(宁夏)]>C(沙生冰草)>F(格兰马草)>E(细茎冰草)>I(披碱草)>H(格林针茅).


枸杞子中甜菜碱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和提取方法的优化
《中国药房 》 2020 CSCD
摘要:目的:建立枸杞子中甜菜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优化其提取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枸杞子中甜菜碱的含量,色谱柱为Waters Spherisorb NH2,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75:25,V/V),流速为0.7 mL/min,检测波长为195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以甜菜碱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枸杞子中甜菜碱超声提取的甲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进行筛选并进行验证.测定10批枸杞子中甜菜碱的含量,并与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薄层色谱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甜菜碱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035~2035.04μg/mL(R 2=0.9993);检测限、定量限分别为0.410、2.051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1%~98.86%(RSD为0.8%~1.4%,n=3),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24 h)试验的RSD均不大于1.2%.最优提取方法为料液比1:30(g/mL)投料、甲醇超声提取45 min.3次验证试验所得提取液中甜菜碱的平均含量为2.30%(RSD=0.43%,n=3).10批枸杞子中甜菜碱的含量为1.91%~2.55%,与薄层色谱法的测定结果(1.88%~2.60%)无明显差异(相对误差为-1.92%~2.7%).结论:成功建立了枸杞子中甜菜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优化了其提取工艺.
关键词: 枸杞子 甜菜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提取方法


贺兰山东麓葡萄灰霉病菌对不同类型杀菌剂抗药性水平的评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贺兰山东麓葡萄灰霉病菌对目前生产上所使用的8大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现状,采用孢子萌发测定法分别对宁夏农垦、青铜峡市、贺兰山沿山等葡萄主栽区的赤霞珠、霞多丽、红地球、乍娜、大青等主栽葡萄品种上的灰霉病菌进行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1)从药剂水平看,供试灰霉病菌株对氟啶胺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均为0.184 6μg·mL-1,敏感性最强;其次为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其EC50均低于49.205 7μg·mL-1;而供试灰霉病菌株对多菌灵和啶菌噁唑产生的抗药性最强,其EC50分别高达36 760.563 6和248.055 4μg·mL-1.(2)从不同地区看,青铜峡地区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61.29%,对药剂敏感性较好;其次是贺兰山沿山,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60.76%;宁夏农垦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56.35%.(3)从不同品种看,鲜食葡萄品种整体较好,其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71.40%,对药剂敏感性较好;而酿酒葡萄品种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46.88%,抗药性较强.各产区可依据病害发生情况、气象条件及环境因素交替使用不同抗药性杀菌剂,并适当调整药剂浓度,达到高效利用和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的目的.


氨基酸锌对滩湖杂羊生长性能、血清激素、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氨基酸锌对滩湖杂羊生长性能、血清激素、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年龄相近、体重29 kg左右、健康的滩湖杂公羊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锌含量为52.80 mg/kg(硫酸锌),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饲喂试验饲粮,用氨基酸锌替代基础饲粮中的硫酸锌,锌含量分别为26.40、52.80、79.20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 表明:1)饲粮添加氨基酸锌提高了滩湖杂羊平均日增重,以试验2组平均日增重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饲粮添加氨基酸锌提高了滩湖杂羊机体免疫力,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在试验第50、60天时随着饲粮氨基酸锌含量增加而升高,但随着试验时间延长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3)血清胰岛素(INS)含量在试验第40天时以试验2组最低,第50天时试验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在试验第40、50天时随着饲粮氨基酸锌含量增加呈升高趋势,第60天时以试验2组含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饲粮添加氨基酸锌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试验第50、60天滩湖杂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1),极显著降低了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1),抗氧化指标均随着试验时间延长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4)血液锌含量随着饲粮氨基酸锌含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氨基酸锌生物利用率高于硫酸锌,滩湖杂羊饲粮添加氨基酸锌(锌含量52.80 mg/kg)50 d以上可提高其平均日增重、血清IGF?1含量、机体免疫及抗氧化功能,促进生长.
关键词: 氨基酸锌 滩湖杂羊 生长性能 激素含量 免疫功能 抗氧化功能


PAM对砾石土水肥保蓄及酿酒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在有机肥基础上配施不同用量聚丙烯酰胺(PAM)对砾石土土壤改良与水肥保蓄的影响,为PAM应用于酿酒葡萄园土壤改良与产质提升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对常规施肥(化肥总量N、P2O5、K2O质量比为26∶10∶12)、单施有机肥6 000 kg/hm2、有机肥6 000 kg/hm2+PAM 300 kg/hm2、有机肥6 000 kg/hm2+PAM600 kg/hm2、有机肥6 000 kg/hm2+PAM 900 kg/hm2、有机肥6 000 kg/hm2+PAM 1 200 kg/hm2等6个施肥模式下砾石土水稳性团聚体、含水率、土壤化学性质及酿酒葡萄产量和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有机肥配施PAM可显著提高砾石土>2 mm水稳性团聚体量,显著降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量,显著增加土体20~60 cm层次土壤含水率,不同处理以PAM 1 200 kg/hm2配施土壤贮水量最高;PAM施用量超过600 kg/hm2时,可显著促进葡萄果穗长,进而显著提高葡萄产量,同比常规施肥产量增幅44.08%,模拟显示最高理论产量PAM最佳施用量为1161.23kg/hm2;PAM施用量为900 kg/hm2时具有显著提高葡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量及总酚量,提升土壤有机质,保蓄土壤氮钾养分的作用.[结论]贺兰山东麓砾石土酿酒葡萄园PAM与有机肥最佳配施用量为900 kg/hm2.
关键词: 酿酒葡萄 砾石土 PAM 水稳性团聚体 水分贮量 产量


番茄和辣椒秸秆还田对自身蔬菜幼苗生长及根系酶活性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番茄和辣椒秸秆废弃物肥料化利用途径,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了番茄和辣椒秸秆直接还田和堆肥还田初始阶段对各自蔬菜幼苗生长、根系酶活性的影响特征及化感效应.结果表明:番茄和辣椒秸秆2种还田方式处理显著提高了番茄根系保护酶(SOD、POD)活性,但降低了辣椒根系SOD的活性,对辣椒POD活性和CAT活性影响不一致.番茄和辣椒秸秆直接还田处理对二者幼苗根系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生长量下降,壮苗指数降低,对自身蔬菜幼苗的抑制效应更强;堆肥还田处理则显著促进了二者幼苗根系生物量的积累,增加了根系活力,显著提高了壮苗指数,且效果优于鸡粪施肥处理.因此,在设施蔬菜生产中优先推荐番茄和辣椒秸秆堆肥还田利用方式.


马铃薯种质资源主要品质性状分析与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专用型品种育种,本研究对国内外172份马铃薯资源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 172份资源中还原糖变异系数最大(66.67%),变幅为0.093~1.11 g/100 g;粗蛋白变异系数次之(21.11%),变幅为1.12~3.57 g/100 g;干物质变异系数最小(12.85%),变幅为14.6%~30.6%.(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还原糖与干物质、粗蛋白和粗淀粉呈极显著负相关性,与维生素C呈显著负相关性,其他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干物质(47.98%)、还原糖(26.42%)、维生素C (16.54%)和粗蛋白(6.81%) 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97.75%.(4)在欧式距离D=23时,把172份种质资源分为4类,结合群体品质特性,评价筛选出第Ⅰ类高干物质和高维生素C群体,第Ⅵ类高粗蛋白群体.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马铃薯种质资源利用效率并加快品质育种.


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稻田退水的氮磷净化效果
《环境科学与技术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水生植物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合理应用的有效措施,选择5种当地常见水生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orientalis)、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茭白(Zizania latifolia)、睡莲(Nymphaea tetragona),构建5种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在稻田退水沟渠原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退水中氮磷的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经过稻田退水中3个多月的生长,香蒲+芦苇+睡莲组合的总净增生物量最大,达到291.76 g/m2,其次为香蒲+睡莲组合,达到279.59 g/m2.氮增量最大的为香蒲+芦苇+睡莲组合中的睡莲,达到3.88 g/kg,其次为香蒲+睡莲组合中的睡莲,达到3.83 g/kg;磷增量最大的为慈姑+睡莲组合中的慈姑,达到0.89 g/kg,其次为香蒲+睡莲组合中的睡莲,达到0.82 g/kg.收获时香蒲+芦苇+睡莲组合氮吸收量最高,达到4 289.64 mg/m2,其次为香蒲+睡莲组合,达到4 196.98 mg/m2.香蒲+芦苇+睡莲组合磷吸收量最高,达到20.30 mg/m2,其次为慈姑+睡莲组合,达到18.35 mg/m2.香蒲+芦苇+睡莲组合TN去除率最高,达到79.19%,其次为香蒲+睡莲组合,达到74.73%.香蒲+芦苇+睡莲组合TP去除率最高,达到68.65%,其次为慈姑+睡莲组合,达到64.96%.推荐香蒲+芦苇+睡莲、香蒲+睡莲、慈姑+睡莲组合作为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退水氮磷净化的主要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