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优质黄果百香果新品种-雅蜜

中国果业信息 202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

台湾农业探索 2024

摘要:【目的/意义】农业产业集聚是实现农业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探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影响农业碳排放的路径,为我国实现农业的低碳发展和“双碳”目标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2003—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1)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存在倒U型影响,当产业集聚水平较低时,农业碳排放会随着农业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当农业产业集聚水平达到拐点5.820之后,碳排放量会随着集聚水平的提高而减少;(2)农业产业集聚可以通过区域农业技术创新来抑制农业碳排放;(3)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农业大省农业产业集聚对碳排放倒U型影响的拐点小于非农业大省的拐点。鉴于此,提出采取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业技术创新水平、因地制宜提高农业产业集聚水平等措施以进一步发挥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低碳发展的正向效应。

关键词: 农业产业集聚 农业碳排放 倒U型 农业技术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引进140份粳稻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福建农业学报 2024 CSCD

摘要:【目的】丰富福建省粳稻资源并筛选优异的水稻种质资源创新材料,提高粳稻育种亲本选配的针对性和育种效率。【方法】对新引进的140份粳稻资源10个表型性状进行类别分布、表型变异、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10个表型性状各类别的分布以中间类型为主,同时存在少量极端类型,变异系数在6.87%~36.86%,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谷粒长度变异系数最小,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1.87~2.07,有效穗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谷粒形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穗粒数与全生育期、株高和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率、结实率呈极显著负相关;5个类群粳稻资源的表型性状有明显差异,且每个类群中粳稻资源的数量不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共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7.42%,这4个主成分可以代表表型性状的主要遗传信息;利用D值综合评价选出排名前10位的资源分别是当育5号、奥村学、中大菲、中花15号、云冷22号、BG1、农虎禾、毕梗42、兴图、G珍汕9 713。【结论】这10份资源在综合农艺性状及产量上具有一定优势,对福建粳稻育种亲本的选配、品种改良等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粳稻 表型 多样性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茶花花香成分鉴定及相关基因的转录组分析

核农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山茶花品种香太阳、香妃和赤丹不同花期花瓣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鉴定关键香气成分。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究山茶花花香生物合成途径及花香差异形成相关基因。结果表明,3个山茶花品种的主要花香成分由单萜和苯环型/苯丙素类化合物构成,单萜种类最多,品种间成分和含量有明显差异。共鉴定出16种特征香气成分,其中,芳樟醇为关键香气成分,对山茶花整体香气的表达起主控作用。从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出7个甲羟戊酸(MVA)途径结构基因和8个甲基赤藓醇磷酸(MEP)途径结构基因,其中CaDXS2、CaDXS3为单萜合成关键结构基因。筛选出萜类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CaLIS/NES1和CaLIS/NES2及苯环型/苯丙素类化合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CaPAR和CaSAMT,推测上述基因在花香关键成分芳樟醇、2-苯乙醇和水杨酸甲酯的合成中发挥关键作用。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RNA-seq验证,结果显示二者拟合度较高,因此认为RNA-seq测序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研究结果为山茶花花香形成机理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山茶花 花香 差异表达基因 萜类化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优良三系不育系福农A多抗性基因分析及表达特性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2024 CSCD

摘要:【目的】分析福农A中的抗病虫基因,为该不育系更好地应用于育种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农A及亲本福稻B、华航丝苗为材料,利用抗稻瘟病基因分子标记检测各材料中抗稻瘟病基因情况,并应用高密度芯片检测抗白叶枯病、抗病毒及抗褐飞虱基因情况。PCR扩增获得福农A及亲本福稻B、华航丝苗中的抗稻瘟病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分析。植株培养至三叶一心期,喷雾接稻瘟病菌并取样,采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抗稻瘟病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福农A及亲本福稻B、华航丝苗中均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b、Pia、Pid3和Pid2,但均不含Pi9、Pi54、Pigm、Pit、Pi2;另外,福农A和华航丝苗中含有Pi5,而福稻B中含有Pita和Pi37。福农A及亲本福稻B和华航丝苗中均含有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和抗黄色斑驳病毒病基因Rymv1;福农A及华航丝苗中含持久性抗水稻条叶枯病毒基因STV11;但它们中均不含抗褐飞虱基因Bph14、Bph15、Bph18、Bph26、Bph6、Bph9。扩增获得的Pi5、 Pia、 Pib、 Pid3、 Pid2基因序列长分别为5 672、 2 597、 5 532、 2 865、3 847 bp;福农A与亲本华航丝苗中的Pi5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福农A和亲本华航丝苗、福稻B中的Pia、Pib基因序列均完全一致;福农A和华航丝苗中的Pid3和Pid2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而它们与福稻B的序列分别有2个和5个碱基差异。在福农A中,抗稻瘟病基因Pi5和Pib的表达明显受稻瘟病菌的诱导,接菌72 h时表达量最高;Pia和Pid3的表达随接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接菌96 h时表达量最高;Pid2的表达先升高后降低,且在接菌24 h时表达量最高。【结论】水稻三系不育系福农A中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5、Pib、Pia、Pid3和Pid2,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抗黄色斑驳病毒病基因Rymv1及持久性抗水稻条叶枯病毒基因STV11。因此,该不育系有望应用于多抗基因的聚合育种研究。

关键词: 福农A 稻瘟病抗性基因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秋山葡萄加工品质提升与酿造工艺优化

福建农业学报 2024 CSCD

摘要:【目的】从葡萄的品质提升和工艺优化这两个维度上,研究GS-1叶面肥对紫秋山葡萄营养品质,以及不同工艺参数对葡萄酒口感的影响,从而为酿造出优质的山葡萄酒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法】在葡萄转色期后分3次喷施不同浓度的GS-1叶面肥,定期检测紫秋山葡萄总酸、总糖含量的变化,计算糖酸比(成熟度系数),明确紫秋山葡萄的最佳加工采收期;葡萄采收后,通过比较不同叶面肥浓度对紫秋山葡萄果实原花青素、游离花色苷、总酚、总类黄酮等主要营养品质的影响,确定GS-1叶面肥的最佳施用浓度;以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为评判标准,对菌种、发酵温度、时间、接种量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山葡萄酒的发酵工艺。【结果】(1)紫秋山葡萄在福建闽南地区适宜的加工采收日期为9月下旬,其采收成熟度系数(M值)可以达到21以上;(2)紫秋山葡萄在喷施稀释300倍GS-1叶面肥后可显著提升营养品质,其总糖、原花青素、游离花色苷、总酚、总类黄酮的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3.79%、26.99%、35.41%、13.91%、24.12%;(3)优化后的紫秋山葡萄酒发酵的工艺参数为菌种JP2酿酒酵母,发酵温度24℃,接种量1%,发酵时间10 d。【结论】通过喷施GS-1叶面肥和成熟度监测,可以提升闽南地区紫秋山葡萄的品质;通过对紫秋山干红葡萄酒酿造工艺进行优化,提升了紫秋山葡萄酿造品质,为紫秋山葡萄酒行业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紫秋山葡萄 营养品质 成熟度 采收期 工艺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肠舌状绦虫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获得肠舌状绦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了解其序列的结构特征,探究肠舌状绦虫系统发育相关信息。从麦穗鱼中获得肠舌状绦虫,提取基因组DNA,通过Illumina测序技术对肠舌状绦虫的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和注释,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8个科34种绦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运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肠舌状绦虫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3 655 bp, A+T含量为67.6%,其碱基组成具有明显的AT偏向性。肠舌状绦虫线粒体基因组包括12个蛋白编码基因(protein-coding genes, PCGs)、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2个非编码控制区。在12个PCGs中,除cox3基因使用TTG作为起始密码子外,其余11个PCGs均使用ATG作为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方面,5个PCGs使用TAA,5个PCGs使用TAG,而cox3基因和nad3基因均没有终止密码子。PCGs使用密码子频率最高的是UUA,最低的是CGA。22个tRNA基因总长为1 272 bp,大多数tRNA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但是trnS1和trnR由于缺少二氢尿嘧啶臂无法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nad2、nad6和nad4基因更适合作为肠舌状绦虫的分子标记。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肠舌状绦虫与双线绦虫亲缘关系最近,并与双槽头属绦虫(Dibothriocephalus)形成姐妹群。本研究获得了肠舌状绦虫的线粒体全基因组,为研究肠舌状绦虫的分类学和系统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肠舌状绦虫 线粒体基因组 结构特征 系统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尤溪县麻洋村"内10优7185"再生稻头季喜获丰收

福建稻麦科技 202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黄果百香果新品种雅蜜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雅蜜是从黄金百香果自交后代中选育的优质鲜食百香果新品种。该品种果实近圆形,果大,平均单果质量95.79 g;成熟时果皮黄色,表面有星状白色果点;果肉黄色至橙黄色,多汁,风味酸甜,香气浓郁,不易脱囊,可食率50.8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8.50%,总糖含量12.7 g·100 g-1,总酸含量16.97 g·kg-1,维生素C含量14.1 mg·100 g-1,氨基酸总量18.0 g·kg-1。该品种果实生长期60~100 d,在福建种植区果实收获时间集中在7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和10月上旬至11月中下旬;植株生长势强,易成花,自交亲和,每666.7 m2平均产量1 240.0 kg,丰产稳产。较抗炭疽病和病毒病,较耐高温。适应范围广,适宜于在福建、广西、云南等黄果百香果产区种植。

关键词: 百香果 新品种 雅蜜 大果 优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5%高氯氟·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非靶标昆虫的风险评估

武夷科学 2024

摘要:根据《农药登记环境风险评估指南》开展15%高氯氟·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非靶标昆虫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呋虫胺对蜜蜂和家蚕风险均不可接受,对农田内、外玉米螟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的风险也均不可接受。由此可知,15%高氯氟·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蜜蜂、家蚕、玉米螟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的风险均不可接受。建议避免采摘毗邻施药水稻田的桑叶用于喂蚕,尽量避免在柑橘树花期施药,确需要时应与放蜂时间错开施用,尽量在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较少的季节施用。

关键词: 高效氯氟氰菊酯 呋虫胺 非靶标昆虫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