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福建省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南方农业 2024

摘要:花生是福建省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为实现花生的高效栽培,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实现节本增效,从福建地区花生生产现状出发,针对本地的气候条件,介绍了花生栽培过程中地块选择、整地施肥、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技术的应用要点,提出花生主要病虫害和草害安全高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 花生 栽培技术 病害 虫害 草害 福建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PAL、C4H与4CL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茶叶学报 2024

摘要:【目的】分析茶树PAL、C4H和4CL基因家族成员的基本特征,探索它们与苯乙醇樱草糖苷含量性状之间的因果关系,对于深入研究PAL、C4H和4CL基因家族在茶树上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及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PAL、C4H和4CL基因成员在茶树基因组中的分布、理化性质、基因结构、系统发育关系、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与表达特性,以及探索茶树PAL、C4H和4CL基因成员在苯乙醇樱草糖苷含量差异显著的茶树新品系(高糖苷和低糖苷品系)新梢中的表达差异。【结果】7个CsPAL、4个CsC4H与4个Cs4CL基因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所有CsPAL均只有1个内含子;除CsC4H4外,其他CsC4H成员均含有2个内含子;Cs4CL成员均含有多个内含子。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它们与杨树PAL、C4H和4CL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分析显示,亲缘关系较近的基因,其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的组成也较为相似。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发现,CsPAL、CsC4H与Cs4CL基因成员的启动子区域内含有多种顺式元件,包括逆境胁迫响应、生长发育相关以及激素响应等多种顺式元件。转录组分析发现,大多数CsPAL、CsC4H与Cs4CL的成员表现为组织特异性表达,且会受到激素、低温、干旱及高盐的诱导。CsPAL7、CsC4H4与Cs4CL3在苯乙醇樱草糖苷含量明显差异的品系中存在表达差异,CsPAL7在高糖苷品系中的表达量要大于低糖苷品系,CsC4H4与Cs4CL3在低糖苷品系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高糖苷品系,推测这3个家族基因的表达可能对茶树新梢中苯乙醇樱草糖苷的形成起不同的作用。【结论】本研究为PAL、C4H和4CL基因的功能分析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其家族成员可作为茶树分子育种的候选基因。

关键词: 茶树 PAL基因家族 C4H基因家族 4CL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乙醇酸/甘油酸转运体OsPLGG1对光呼吸支路强化功能的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2024 CSCD

摘要:【目的】在已构建GOC(乙醇酸氧化酶OsGLO、草酸氧化酶OsOXO和过氧化物酶OsCAT)光呼吸支路的工程水稻中,敲除乙醇酸转运体编码基因OsPLGG1a或OsPLGG1b,以优化光呼吸支路的改造,提高水稻光合效率。【方法】以GOC工程水稻为背景材料,通过CRISPR-Cas9技术分别敲除OsPLGG1a或OsPLGG1b基因,通过抗性筛选和测序鉴定osplgg1a-GOC和osplgg1b-GOC纯合敲除株系,并测定光合速率。【结果】获得敲除OsPLGG1a或OsPLGG1b的GOC代谢支路的纯合株系(osplgg1a-GOC和osplgg1b-GOC)。osplgg1a-GOC植株与ZH11背景中OsPLGG1a敲除突变体表型相似,均表现出黄化矮小生长抑制的表型;osplgg1b-GOC植株相比GOC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提高,说明OsPLGG1b突变有利于叶绿体中滞留乙醇酸,增加GOC支路的代谢通量,进一步提高叶绿体中的CO2浓度。【结论】相对于GOC水稻,osplgg1b-GOC部分株系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增加,暗示敲除OsPLGG1b可用于光呼吸代谢支路的优化。

关键词: 乙醇酸/甘油酸转运体 水稻 光呼吸 GOC代谢支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室内植物表型采集平台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高通量植物表型采集对作物改良育种、栽培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室内作为植物可控生长环境的场所,是研究植物表型的重要载体,许多表型信息采集与分析平台都是基于室内环境开发的。阐述了4种室内植物表型采集平台的建设情况,总结了植物表型采集平台的数据解析与管理方法,介绍了室内植物表型采集平台在植物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对未来室内植物表型采集平台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植物表型 高通量 采集平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区别clade 2.3.2.1和clade 2.3.4.4 H5亚型禽流感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福建畜牧兽医 2024

摘要:禽流感(Avian influneza,AI)是由正粘病毒科的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疫苗接种策略是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有效手段,而疫苗接种策略成功的关键在于有与流行毒株相匹配的疫苗株。本试验根据clade 2.3.2.1和clade 2.3.4.4 H5 AIV血凝素(HA)基因所存在的特征性核苷酸序列差异来设计1对引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后生成熔解曲线的Tm值与其GC含量正相关的特点,通过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反应后熔解曲线Tm值差异,即可精确对clade 2.3.2.1和clade 2.3.4.4 H5AIV感染情况进行准确鉴别诊断,为H5 AIV疫苗使用提供科学数据。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5亚型 Clade2.3.2.1 Clade2.3.4.4 鉴别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浦城县临江镇再生稻"内10优7185"头季喜获丰收

福建稻麦科技 202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大蒜皮对福清山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结构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大蒜皮对福清山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结构的影响。选取健康9月龄福清山羊公羊6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各组分别饲喂以0(对照组)、8%(试验Ⅰ组)、16%(试验Ⅱ组)和24%(试验Ⅲ组)大蒜皮替代饲粮中花生秧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试验Ⅲ组的(GE)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2)试验Ⅱ和Ⅲ组的瘤胃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瘤胃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瘤胃乙酸/丙酸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1)。3)试验Ⅰ、Ⅱ和Ⅲ组的瘤胃微生物Ace指数、Chao1指数和PD_whole_tree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和Ⅱ组的瘤胃微生物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门水平上,试验Ⅲ组的瘤胃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瘤胃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在属水平上,试验Ⅲ组的瘤胃普雷沃氏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低于试验Ⅰ和Ⅱ组(P<0.05),试验Ⅲ组的瘤胃毛螺菌科XPB1014群、NK4A214群和克里斯滕森菌科R_7群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Ⅱ组的瘤胃理研菌科RC9肠道群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5)。4)菌属相对丰度与NDF(P=0.034,r=0.250)和ADF(P=0.040,r=0.225)表观消化率显著正相关,Shannon指数与NDF(P=0.003,r=0.487)和ADF(P=0.01,r=0.347)表观消化率极显著正相关,Simpson指数与NDF(P=0.001,r=0.582)和ADF(P=0.001,r=0.582)表观消化率极显著正相关。奎氏菌属相对丰度与NDF、GE和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大蒜皮可提升瘤胃微生物相对丰度及多样性,并通过对特定菌群的调控提升福清山羊对能量和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改善瘤胃发酵参数,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菌属是毛螺菌科XPB1014群和奎氏菌属。

关键词: 大蒜皮 福清山羊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瘤胃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田管理对土壤中木质素积累与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江西农业学报 2024

摘要:木质素作为土壤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缓慢的分解过程不仅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长期积累与稳定,还影响着土壤的肥力、生态功能以及碳动态平衡机制。近年来,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木质素在土壤中的积累与转化的影响成为了研究热点。分析阐述土壤中木质素的积累与转化特性,综述了土地利用变更、耕作方式、施肥、秸秆还田等农田管理对土壤中木质素积累与转化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应加强研究的方向,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农田管理 木质素 积累与转化 土壤碳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牛源松鼠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

福建畜牧兽医 2024

摘要:本研究从一例体温升高、鼻液分泌增多症状的牛鼻拭子中分离到一株细菌,通过实验室分离纯化,利用革兰氏染色、生化测试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16S rRNA测序结果与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的相似性为99.64%,其菌落特点、染色形态和生化试验结果均符合松鼠葡萄球菌特征,由此确定该菌为松鼠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四环素、链霉素耐药。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牛源松鼠葡萄球菌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松鼠葡萄球菌 分离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