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不同甘薯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比较

农业工程技术 2024

摘要:该研究以福薯604、福菜薯18号和广薯87三个品种的甘薯为试验材料,设计停止灌水0、2、4、6、8天等5个处理,测定甘薯苗的光合速率、相对膜透性、游离脯氨酸、淀粉、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广薯87和福薯604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福菜薯18号抗性较弱。

关键词: 甘薯 抗旱性 光合速率 渗透调节 膜透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0份生姜地方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4

摘要:[目的]收集生姜地方种质资源并综合评价种质的适应性,以筛选出综合表现优良的种质,为生姜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品种改良提供依据。[方法]对50份生姜地方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开展生姜地方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产量和抗病性的鉴定与评价。[结果]50份生姜地方种质资源的8个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58~1.53之间,10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05%~22.30%之间,根茎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田间抗病性鉴定表明,84%参试种质中抗姜瘟病。相关性分析表明,根茎鲜质量与株高、株幅、主茎高、叶长、叶宽、茎粗、根茎长、根茎宽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0%以上,较完整地反映了10个数量性状的大部分信息,综合评价生姜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的最主要的3个指标为株高、主茎高和茎粗。[结论]参试生姜地方种质资源中,福安生姜、莆田黄姜和坂东镇黄姜植株生长势强,地下块茎肥大,产量均超过70 t·hm-2,高抗姜瘟病,商品性好,适宜进一步推广种植。

关键词: 生姜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鉴定与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灰茶尺蠖CYP4G15基因克隆分析及对茚虫威胁迫的表达响应

茶叶学报 2024

摘要:【目的】克隆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4G15,并对其进行生物学信息和表达特征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灰茶尺蠖解毒代谢和抗性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CYP4G15基因的编码区。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基因的生物学信息、序列特征及与其他近缘物种的P450基因的系统进化关系。采用RT-qPCR技术测定该基因在灰茶尺蠖不同发育阶段以及茚虫威胁迫后的表达特征。【结果】克隆获得了灰茶尺蠖CYP4G15基因,该序列开放阅读框全长1 572 bp,编码523个氨基酸,预测氨基酸序列相对分子质量为59.85 KD,理论等电点为8.85,预测蛋白结构存在细胞色素P450家族的保守结构域,该基因与夜蛾科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等亲缘关系较近。RT-qPCR分析发现,CYP4G15在3龄、4龄幼虫中表达最高,卵表达最低,且雄性蛹和成虫表达量显著高于雌性。3龄灰茶尺蠖幼虫在茚虫威LC20和LC50剂量处理下,CYP4G15均被诱导表达,且在48 h后表达量最高,分别较对照提高了7.16倍和3.65倍。【结论】CYP4G15基因可能在灰茶尺蠖对茚虫威解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今后灰茶尺蠖解毒代谢研究和抗虫新靶点筛选提供依据。

关键词: 灰茶尺蠖 茚虫威 细胞色素P45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以肝脾白色坏死点为特征的鹅源番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

福建农业学报 2024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雏鹅以肝脾白色坏死点为特征的病料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PCR检测排查病原,挑选阳性病料接种番鸭胚和番鸭成纤维细胞(muscovy duck embryo fibroblast cells,MDEF)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毒再进行RT-PCR鉴定、病毒关键基因序列分析、动物回归试验验证。【结果】成功分离出一株鹅源番鸭呼肠孤病毒(goose-origin muscovy reovirus, Go-MDRV),命名为JS2022株。分离毒接种番鸭胚至第6代时,番鸭胚死亡时间稳定在3~5 d,胚体出血,肝脏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坏死灶,发育受阻。将分离毒尿囊液接种MDEF,出现细胞圆缩、崩解等病变。将JS2022株σB和σC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鹅源番鸭呼肠孤病毒、番鸭呼肠弧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 MDRV)、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 NDRV)和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 ARV)的毒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JS2022株与鹅源番鸭呼肠孤病毒毒株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范围分别为99.1%~99.5%和99.3%~99.9%;动物回归试验成功复制出与临床发病鹅相同的病症。【结论】本试验成功从病死鹅的肝脏和脾脏中分离鉴定1株鹅源番鸭呼肠孤病毒JS2022株,为鹅源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鹅源番鸭呼肠孤病毒 分离 鉴定 σB基因 σC基因 同源性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苯醚甲环唑浸种及苗期喷雾处理对玉米顶腐病的防治效果

福建农业科技 2024

摘要:为探讨和筛选适宜的鲜食玉米顶腐病防控新方法,采用玉米种子浸种和苗期喷雾处理两种方式,分析了苯醚甲环唑单独使用及与其他抑菌剂联用对玉米顶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种子采用苯醚甲环唑(1 000倍液)、苯醚甲环唑(1 000倍液)+酸化水、酸化水浸种处理后,对玉米种子出苗安全,对顶腐病防效分别为60.49%、59.79%和51.75%。玉米苗期采用苯醚甲环唑(56.25 g·hm-2)、苯醚甲环唑(28.12 g·hm-2)+中生菌素(10.55 g·hm-2)及中生菌素(21.09 g·hm-2)喷雾处理后,对顶腐病防效分别为57.42%、78.22%和83.04%。苯醚甲环唑浸种和苗期喷雾处理均能显著抑制顶腐病发生,但其对病害防效显著低于中生菌素、苯醚甲环唑与中生菌素联用的防病效果。因此,在田间应用时可考虑将苯醚甲环唑与中生菌素联用以增加其对病害的防效。

关键词: 玉米顶腐病 苯醚甲环唑 浸种 喷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2个柑桔品种在建瓯田间的耐寒性比较

中国南方果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冻害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构成严重威胁。在2023年1月下旬建瓯市遭遇约-5℃极端低温天气后,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闽北分院柑桔种质资源圃(位于建瓯市小松镇)露地栽培的32个柑桔品种的3~4年生植株冻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柑桔的抗寒育种、生产区划及栽培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的抗寒性为宽皮柑桔>金柑>杂柑>橙和柚;杂柑类品种的抗寒性呈现为显著分化;初步筛选出甜春桔柚、马鼻蜜桔、芦柑和滑皮金柑4个极耐寒品种,龙回红脐橙为甜橙类抗寒种质资源。建瓯发展柑桔产业宜选择抗寒性强的甜春桔柚、温州蜜柑或杂柑品种;发展脐橙以龙回红较适宜,但需根据气象预报做好防寒工作;大部分区域不宜大面积露地发展葡萄柚及红美人等不耐冻的爱媛系列品种。

关键词: 柑桔 冻害 建瓯市 生产区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农业生产力发展评价与结构优化行动研究-基于熵权TOPSIS模型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为科学测度地区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从农业生产功能、农业价值功能两个维度和生产资源与条件、生产水平和能力、农业结构、产值、市场竞争力等5个方面28个指标构建了福建省农业生产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福建省9个地市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从权重分配来看,大部分指标对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农业价值功能指标方面;②从综合评价方面看,具有先天资源优势的闽西北地区和具有后天发展潜力的闽南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比较好;③从子系统评价和聚类分析看,指标分异比较明显的地区主要有厦门、莆田、泉州、漳州、南平和三明,分异较小的有福州、宁德和龙岩.福建省9个地市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且具有板块化特征,特别是功能指标表现特征明显.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闽西北绿色农业产业"保粮保生态"行动、闽南高优农业产业"多元增效"行动、闽东北山海协作产业"挖潜增效"行动,建议以"圈"状格局、人与自然和谐、闽台农业融合等方面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福建省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

关键词: 农业生产力 熵权TOPSIS模型 综合评价 子系统评价 结构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铁苋菜提取物和笋乳复合物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炎症因子水平、免疫能力和肠道形态的影响

福建畜牧兽医 2024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铁苋菜提取物和笋乳复合物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的影响。试验选取12头胎次相近、母性和乳水较好的母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3头母猪,每头母猪哺育10头初生仔猪。在仔猪出生1~5日龄内,连续3 d往哺乳仔猪口腔内灌服试验样品。Ⅰ组灌服5 mL生理盐水,Ⅱ组灌服4 mL生理盐水+1 m L铁苋菜提取物和笋乳复合物,Ⅲ组饲喂灌服1 mL生理盐水+4 mL铁苋菜提取物和笋乳复合物,Ⅳ组饲喂灌服5 mL铁苋菜提取物和笋乳复合物,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在7日龄和14日龄试验Ⅱ、Ⅲ和Ⅳ组哺乳仔猪平均重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在21日龄断乳时,试验Ⅳ组仔猪平均重量与其他各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2)铁苋菜提取物和笋乳复合物降低了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3)哺乳仔猪灌服铁苋菜提取物和笋乳复合物可以降低哺乳仔猪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和IL-6含量,可改善哺乳仔猪血清中抗炎因子IL-10和IL-1β含量。4)与对照Ⅰ组和试验Ⅱ组相比,试验Ⅲ和Ⅳ组哺乳仔猪血清中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Ⅰ组和试验Ⅱ、Ⅲ组相比,试验Ⅳ组补体C4含量显著提高(P<0.05)。5)各试验组哺乳仔猪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试验Ⅲ和Ⅳ组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试验Ⅲ和Ⅳ组与试验Ⅰ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试验Ⅳ组与试验Ⅱ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与试验Ⅲ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铁苋菜提取物和笋乳复合物可提高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促进炎症因子水平和免疫能力,改善肠道形态结构。

关键词: 铁苋菜提取物 笋乳 生长性能 炎症因子 免疫能力 肠道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泉珍12号在胡萝卜地旱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福建稻麦科技 2024

摘要:泉珍12号系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常规早稻品种,201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试验筛选及示范种植,泉珍12号适合在胡萝卜种植地休耕季进行旱种旱管种植,表现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强、产量高等特点,总结了泉珍12号旱种旱管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泉珍12号 旱种 产量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株抑制大肠杆菌的植物乳杆菌分离鉴定及特性分析

福建畜牧兽医 2024

摘要:从福建收集的酸菜样品中分离到4株有益菌,经革兰氏染色和细菌16S DNA序列测定,鉴定为革兰氏阳性植物乳杆菌,命名为X15、X41、PY124、PY189。经过遗传进化树分析,认为PY124菌株与植物乳杆菌亲缘关系最近,最高同源性为100%;X15和PY189菌株与植物乳杆菌关系较近,最高同源性为96%;X41菌株与植物乳杆菌关系较远,最高同源性为78%。4株菌株对大肠杆菌表现较好的拮抗活性(抑菌圈直径17~20 mm),其中X41菌株效果最好。4株植物乳杆菌生长曲线显示接种后8 h细菌数量快速上升,接种后16 h进入细菌稳定增长期;同时,生长曲线与p H变化呈现负相关,即细菌数量越多,p H值越小。4株植物乳杆菌可以抵抗万古霉素的杀菌作用,对菌株生长没有影响,呈现耐药。X15、PY189和PY124三个菌株的抗万古霉素Van A、Van E和Van X基因均一致,同源性100%;X41菌株Van E和Van X基因与其他三株存在差异,同源性分别仅为23.9%和29.4%。因此,分离的4株植物乳杆菌中X41株抑制大肠杆菌的能力最强,而且与其他三株Van E和Van X基因存在差异。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抑制 大肠杆菌 特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