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田间老化生物质炭对茶园土壤氮素形态和细菌群落的影响

茶叶学报 2024

摘要:【目的】研究田间老化生物质炭对酸性茶园土壤氮素形态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探讨土壤氮素形态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评估生物质炭在茶园生态系统的长期效应提供科学数据。【方法】2010年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试验基地,试验设置5个生物质炭施用量:0、8、16、32和64 t·hm-2,依次记为CK、B1、B2、B3和B4处理。2022年(第12 a)春茶采收后,采集0~20 cm土层土壤,探究不同生物质炭用量对土壤氮素形态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与CK相比,施用生物质炭处理12a后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铵态氮、有效钾、pH、砂粒含量分别增加了7.95%~21.40%、 11.69%~25.54%、 53.45%~115.84%、 1.13%~38.86%、 28.49%~114.13%、 5.51%~12.46%和21.11%~67.88%;碱解氮、有效磷、黏粒和粉粒含量分别下降了11.97%~17.25%(B1处理除外)、15.18%~50.36%、15.64%~38.21%和8.57%~30.63%。生物质炭处理可提高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增加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和粘球菌门(Myxococcota)的丰度,减少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的丰度。非度量多维尺度和线性判别分析结果显示,B0和B4之间有比较明显的分离,B4处理下产生了19种显著差异的微生物类群。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硝态氮、黏粒是驱动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结论】生物质炭施用12a后,仍然能够增加土壤碳氮和速效养分养分含量,改善土壤质地结构,从而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64 t·hm-2生物质炭用量可长期提高土壤供氮能力。

关键词: 生物质炭 茶园土壤 氮素形态 细菌群落 土壤团聚体 冗余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源杀菌剂百里香酚对盆栽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东南园艺 2024

摘要:【目的】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是草莓主要病害之一,目前针对该病仍以化学防治为主,有必要寻找更加环保的植物源药剂协同控害。【方法】以植物源杀菌剂百里香酚为供试药剂,测定其对盆栽草莓根腐病菌尖孢镰刀菌的防治效果,确定适宜的使用浓度。【结果】百里香酚能够有效抑制尖孢镰刀菌生长和侵染盆栽草莓‘红颜’和‘甜查理’的幼苗,抑制率和EC50分别可达87.48%和6.973 3μg/mL;用75μg/mL和100μg/mL处理浓度灌根14 d后,2个草莓品种接菌植株的病情指数仅在2.22~5.56,防治效果达83.65%~90.89%。【结论】75μg/mL和100μg/mL百里香酚可用于防控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盆栽草莓根腐病。

关键词: 植物源杀菌剂 百里香酚 草莓 根腐病 尖孢镰刀菌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沿海四省(区)再生稻发展与高质量生产体系构建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方沿海四省(区)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但该区域人多地少,粮食生产压力比较大,尤其是水稻生产集中区域面临双季稻种植面积减少的挑战。为有效提高粮食产能并构建高质量生产新体系,基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南方四省(区)的统计数据,深入分析了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四省(区)水稻生产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阐述了该区域再生稻的生产现状与主要优势及其发展潜力。结果表明:近20年来该区域水稻种植面积下降30.46%,产量下降22.56%。受稻作收益空间挤压等影响,双季稻面积不断缩减,耕地“非粮化”特征比较明显。再生稻作为效益较为显著的水稻种植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平均产量达到头季稻产量的23.86%~79.31%,且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并逐渐向规模化、机械化、轻简化和标准化转型,表现出良好的增产潜力。结合区域粮食生产实际,研究提出了因地制宜优化创立“头季稻+再生稻”超吨粮新格局及其对策,主要内容包括:实施科技攻关并选育适宜再生种植的水稻新品种;鼓励适宜区域发展再生稻并扩大机收再生稻面积;集聚优势实施“头季+再生稻”超吨粮工程建设;推进再生稻生产全程绿色化与社会化服务新模式;以品牌发展为支撑点构建高质量绿色生产新体系;打造再生稻米新品牌并加大技术示范和宣传力度。

关键词: 南方 沿海四省(区) 粮食安全 产能提升 再生稻 高质量生产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云英新品种闽紫8号的选育与特性评价

福建农业学报 2024 CSCD

摘要:【目的】针对中国南方区域特别是福建省优良豆科饲草和绿肥的需求,选育中熟、鲜草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适应性广的紫云英新品种。【方法】以万紫9-70-3为母本,浙紫5号-12为父本进行系统杂交选育,并进行多年多点品比试验、区域性试验、生产性试验。【结果】选育出优质、高产、肥饲兼用的中熟型紫云英新品种——闽紫8号。在福建省连续多年的品比试验表明,闽紫8号平均生育期为210 d,生育期范围201~216 d,平均鲜草产量52 189.9 kg?hm-2,干草产量8 699.2 kg?hm-2,种子产量634.4 kg?hm-2。与对照升钟紫云英相比,鲜草产量提高12.9%~16.9%,干草产量提高9.2%~16.6%,种子产量提高5.6%~8.3%;与对照闽紫7号紫云英相比,鲜草产量提高10.6%~16.7%,干草产量提高8.4%~17.3%,种子产量提高6.0%~7.3%。2021—2022年参加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表现为鲜草产量稳定,在4个区试点6年的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闽紫7号和升钟紫云英。2023年通过国家草品种审定(国S-BV-AS-003-2023),同年通过福建省绿肥品种认定(闽认肥2 023 001)。【结论】选育的紫云英新品种闽紫8号可作为南方地区的优良豆科牧草品种,也可用于传统农耕区的短期轮作或果茶园绿肥作物品种。

关键词: 紫云英 闽紫8号 选育 豆科牧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中国农资 2024

摘要: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在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明确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就理论概念而言,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时至今日,人们对人类社会的现代化理论和面临的发展与环境相容性问题进行了科学反思,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衣业的高质量绿色发展,蕴含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 相容性问题 发展路径 理论与实践价值 社会的现代化 新发展理念 科学反思 生产力促进 主导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蘑菇As2796菌株气生与贴生菌丝遗传差异的转录组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24 CSCD

摘要:【目的】挖掘双孢蘑菌落形态变化可能涉及的重要基因,为双孢蘑菇种质资源评价、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双孢蘑菇主栽品种As2796为试验菌株,收集同一平板上生长的贴生与气生菌丝,提取样品的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通过转录组分析,A601(As2796气生组)与A602(As2796贴生组)共鉴定出965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在真菌细胞壁组成方面有疏水蛋白相关的DEGs富集,其中AGABI2DRAFT_13655、AGABI2DRAFT_136569、AGABI2DRAFT_193057属于ABH3蛋白基因家族,在气生菌丝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贴生菌丝,可能与气生菌丝的产生有关。研究还发现了疏水表面结合蛋白A(HsbA)相关基因AGABI2DRAFT_194662在气生菌丝中FPKM表达水平为0,在贴生菌丝中为10.24。通过对DEGs进一步分析,富集到8个可能与脂酶同工酶相关的DEGs,气生菌丝中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贴生菌丝。SNP/InDel分析结果表明,As2796气生组SNP数为110 601,贴生组SNP数为111 188,单核苷酸变异中,C:G>T:A的变异次数较多,共筛选出2 374个共同InDel。【结论】成功获得双孢蘑菇不同形态菌丝的转录组数据,并从中挖掘出潜在的相关基因和SNP位点,为双孢蘑菇相关分子标记开发及辅助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孢蘑菇 As2796 贴生菌丝 气生菌丝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丘陵山区县域农业生产力评价及空间特征分析-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实证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科学测度县域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以福建省74个丘陵山区县为例,基于农业生产功能和农业价值功能视角,构建了包含28个指标的县域农业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生产资源与条件、生产水平与能力、农业结构、产值和市场竞争力等5个方面。首先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功能指标权重和特征指标权重,然后利用TOPSIS方法对74个县域的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生产功能指标水平和特征指标水平进行评价,并在评价的基础上应用ARCGIS分析县域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8个指标权重中,8个指标的权重<0.01,18个指标的权重0.01~0.1,2个指标的权重>0.1,总体权重贡献相对比较合理;在熵值方面,大部分的熵值都比较高,26个指标的熵值超过0.9以上,这说明指标信息量比较小,不确定性相对较大。2)在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测度方面,优势县域数量闽南>闽东北>闽西北,表明生产能力等因素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升。3)在功能指标水平测度方面,农业生产功能比较优势县域数量闽南板块和闽西北板块要比闽东北板块多,表明资源禀赋方面西北部分要比东南部分具有优势,但闽南在生产能力方面具有优势;农业价值功能比较优势县域数量闽东北板块最多,闽南板块最少,表明闽西北的产品数量要比闽南和闽东北多。因此,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加强科技投入、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和加大财政扶持等要素是优化生产力布局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农业生产力 熵权TOPSIS模型 丘陵山区 县域 空间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香茅精油成分及其对阳光玫瑰葡萄的保鲜效果评价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茅精油,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香茅精油成分,以阳光玫瑰葡萄的好果率、果实失重率、硬度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为测定指标,研究不同品种(1号、7号、12号)香茅精油和不同浓度12号香茅精油对常温贮藏下阳光玫瑰葡萄保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2号香茅精油得率最高,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香茅醛;1号香茅精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柠檬醛,7号香茅精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β-月桂烯和柠檬醛;12号香茅精油处理下果实的感官品质和好果率明显优于7号、1号香茅精油。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12号香茅精油均可明显抑制果实腐烂,并且能显著抑制葡萄果实失重,减缓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0.125、0.250、0.500μL/L精油处理对抑制果实腐烂的效果较好;0.250、2.000μL/L精油处理对保持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效果较好;0.250μL/L精油处理对保持果实感官品质、抑制果实失重、减缓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下降效果最佳;2.000μL/L精油处理对减缓果实硬度、维生素C含量下降效果最佳。综上所述,0.250μL/L 12号香茅精油处理较适合用于阳光玫瑰葡萄保鲜。本研究可为今后将香茅精油应用于果蔬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香茅 精油 成分 阳光玫瑰葡萄 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入侵害虫木瓜秀粉蚧在福州的发生危害调查

植物检疫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木瓜秀粉蚧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世界检疫性害虫,在我国南方多个省份均有发生危害,对园林植物、粮食作物具有潜在严重危害风险。为明确木瓜秀粉蚧在福州的危害情况,为园林、农业部门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21—2023年,采用目测法和搜索踏查的方法,对福州市辖区的居民住宅小区、公园绿地、交通主干道和单位庭院的木瓜秀粉蚧发生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木瓜秀粉蚧在福州为害的植物种类涉及23科34属35种,其中6科23种植物为首次报道。从植株受害率分析,朱缨花、木槿和番木瓜等寄主植物的受害率最高,均大于80%;从寄主受害指数分析,一串红和水茄受害最为严重。木瓜秀粉蚧已经在福州市14种植物上严重为害,特别是居民住宅小区和道路主干道绿化植物上。木瓜秀粉蚧对粮食安全的潜在威胁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关键词: 木瓜秀粉蚧 寄主 危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果香型茶树新品种'福萱'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福萱’是以台湾高香型茶树良种‘金萱’为母本,通过开放式授粉实生选育而成的花果香型茶树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产量高,开采期早,适合制作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多种茶类,各色成品茶均具有优雅脂粉香特征。江南茶区的一芽二叶开采期在4月上旬。正式投产后,鲜叶年平均产量为5 029.99 kg·hm-2。抗茶小绿叶蝉和茶炭疽病,抗寒、抗旱性强。适宜在福建、云南、广东、广西、中国台湾等地茶区栽培应用。

关键词: 茶树 花果香型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