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主要抗瘟基因对我国菌株的抗性分析和利用评价
《植物保护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主要抗瘟基因的抗性现状和利用价值,1995~1996年采用来自浙江、四川、湖北、广东等7个省(市)的155个稻瘟病菌菌株,测定了日本13个已知基因粳稻品种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13个抗瘟基因对我国菌株的抗性均不强,菌株毒力频率均在20%以上。但对我国各稻区的菌株而言,多数稻区仍有1~3个基因的抗性保持较高的水平,浙江稻区Pi-z~t基因仍有很好的抗性,能抗95.7%的浙江菌株,四川稻区Pi-k~h、Pi-z、Pi-k等3个基因仍具有较好的抗性,云南稻区Pi-z~t、Pi-ta~2基因具有较强的抗性,因此各地仍可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


一种侵染金针菇的杆形线虫及其与异形枝葡孢的复合侵染
《浙江农业学报 》 1999 CSCD
摘要:在调查金针菇软腐病时,发现一种杆形线虫,经鉴定为污结咽线虫 Tylopharynx foetidus( Butschli,1874) Sachs ,1950 。该虫在 P D A 平板金针菇菌落中繁殖良好,能取食为害金针菇菌丝和子实体。污结咽线虫500 头/ 袋和金针菇软腐病菌异形枝葡孢( Cladobotryum varium Nees) 分生孢子52 ×105 个/ 袋组合接种于金针菇栽培袋中,软腐病的发生比单独接种等量异形枝葡孢分生孢子的快而严重。
关键词: 金针菇 污结咽线虫 异形枝葡孢 线虫 真菌 复合侵染


水稻新嫩组织的硅质化及其与稻瘟病抗性的关系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1999 CSCD
摘要:采用供硅处理与否的溶液培养水稻作供试材料,研究了硅在新嫩组织中的含量、分布、形态分组和动态变化及其与稻瘟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组织硅质化在展叶( 或出穗) 前即已开始,在稻瘟病菌入侵的关键时期———展叶( 或出穗) 后最初几天,供硅与否其组织硅质化状况已存在悬殊差异。前者新嫩叶片SiO2 含量达5-45 % ,难溶性硅占全硅量94-5 % ;后者新嫩叶片SiO2 含量仅为1-20 % ,难溶性硅占全硅量只78-33 % 。供硅的新嫩叶片表面已有明显亚铃状硅化细胞出现,乳突粗大,X射线硅的能谱分析线在硅化细胞和乳突处出现较高的峰,表明该处硅的分布密度较高。而未经供硅处理的对照此时新嫩叶片表面未见明显硅化细胞,乳突小,X射线硅的能谱分析线为无曲折变化的平滑直线。供硅与否水稻新嫩组织间上述差异是导致日后稻瘟病发病率明显不同的基础。试验还表明,无论供硅与否,水稻体内可溶性硅含量始终维持在0-3 % 左右,表明这可能是稻体组织内由可溶性硅转化为难溶性硅的一个阈值。


CN-92植酸酶的酶学特性
《浙江农业学报 》 1999 CSCD
摘要:AspergilusficuumCN92植酸酶是经NTG和Co60γ射线复合诱变发酵产生的菌株,用冷乙醇沉淀析酶而制得的植酸酶粗酶粉为实验样品,植酶钠(P3168,Sigma公司产)为底物,考察CN92植酸酶的酶学特性,结果表明,该植酸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作用的pH值为5.5,反应初速度为11μg/minPi,米氏常数Km为0.34%。液态酶在55℃处理2h,酶存活率保持在81%以上,固态酶在10~35℃下保存6个月,酶存活率为88%。Mn2+,Fe2+,Co2+,Zn2+,Cu2+对此植酸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Ca2+,Mg2+,NaNO3和EDTA等对其则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无花果曲酶;植酸酶;酶学


棉铃虫精子的超微结构及对其辐照后变化的初步观察
《核农学报 》 1999 CSCD
摘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übner)真核精子和无核精子的超微结构,比较了经γ射线照射的棉铃虫精子与未照射虫精子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棉铃虫真核精子和无核精子的顶体结构有较大差异。真核精子有核,呈半...


一种导入蚕限性标记基因的有效方法
《蚕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介绍了一种回交结合标记基因选择 ,转移蚕限性品种标记基因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较快地把一个限性系统中性别控制基因导入普通蚕品种 ,且能基本上保持原来蚕品种的性状特点


水稻T301的广亲和性鉴定及其利用
《浙江农业科学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T301是以台24为母本,IR3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根据T301的形态表现,运用程氏指数法,判断T301属偏籼型。依据T301与不同不育系配制10个F1组合以及与不同恢复系、保持系、测验种杂交所得9个F1表现出的结实率、生育期,表明T301是广亲和恢复系,同时能使籼、粳不育系的育性得到恢复。此外,T301与粳型不育系配组,在生育期方面未表现超亲现象,这为T301在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中,配制典型的籼粳杂交组合应用于生产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 水稻,广亲和性,亚种间杂种优势,超亲


浙江低丘红壤玉米计量施肥咨询系统研制
《农业工程学报 》 199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浙江省多点玉米肥料田间试验的资料建立玉米计量施肥咨询系统。在建立施肥数据库的基础上,用养分平衡公式确定P和K 用量;“以产定N”公式确定N用量。用VisualBasic语言建立系统界面和系统集成。


晚粳新品种原粳7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浙江农业科学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原粳7号主要表现为产量高,穗大粒多,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米质优,适应性广,抗倒性强。在作连作晚稻和单季稻时全生育期分别为141和162d左右。在高产栽培时,应注意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
关键词: 晚粳;原粳7号;特征特性;培栽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