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和稗草ALS活性测定及农美利选择性机理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乙酰乳酸合成酶 (ALS)是除草剂主要作用靶标 ,新型除草剂农美利 (bispyribac sodium)即是通过抑制ALS的活性使支链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受阻而达到除草目的。作者利用ALS脱羧产物 3 羟基丁酮与肌酸及甲萘酚形成的复合物 ,采用比色法测定ALS活性和农美利的抑制作用 ,以明确农美利对水稻和稗草的选择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和稗草体内ALS酶促反应复合产物的吸收峰为 52 0nm ;ALS活性在不同水稻品种和不同杂草体内各不相同 ,不同水稻品种依次为汕优 63、秀水 11>祥湖 84 >嘉育 2 93,不同杂草依次为稗草、鳢肠 >异型莎草 >千金子。体内法测定农美利对植物体内ALS的抑制程度结果显示 ,水稻ALS受抑制快于稗草 ,恢复也快 ;不同水稻品种ALS以嘉育 2 93受抑制较快 ,秀水 11抑制程度较大 ,而祥湖 84和汕优 63受抑制慢且程度低。体外法测定不同化合物对ALS抑制程度 ,以农美利抑制作用大于韩乐天
关键词: 乙酰乳酸合成酶(ALS) 活性测定 农美利 韩乐天 选择性机理


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的抗逆性
《应用生态学报 》 2000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对水稻抗性品种、若虫高密度、高温、饥饿和杀虫剂等逆境条件的抗性 .结果表明 ,广西和云南种群褐飞虱对抗虫品种的适应性比浙江种群强而广 ,浙江种群只能适应抗虫品种IR2 6而广西和云南种群则还能适应抗性更高的ASD7和RathuHeenati .广西和云南种群较能适应高密度环境 ,而浙江种群的适应性较差 ,其雌虫短翅率与若虫密度呈显著负相关 .虽然广西和云南种群对高温的忍受性比浙江种群的强但对饥饿的耐性则明显较弱 .对氧化乐果的耐药性浙江种群比广西种群略强 ,说明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对逆境条件的抗性差异主要是由于他们长期适应了各自所处的特定生存环境引起的 .
饲粮粗蛋白与赖氨酸水平对高产泌乳母猪繁育性能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30头中国肉猪新品系DⅢ系和DⅢ Ⅰ系平均胎次为 4 .6 7胎 ,平均产活仔数 12 .50头 ,平均产后体重 2 0 6kg的高产泌乳母猪 ,依据品种、胎次、产活仔数等相一致的原则 ,随机分为 5个组 ,研究 5种粗蛋白水平分别为 11.5% ,13.8% ,15.9% ,18.0 %和 2 0 .2 % ,相应的赖氨酸为 0 .6 1% ,0 74 % ,0 .87% ,1.0 %和 1.12 %的 5种等能饲粮对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饲粮营养水平影响母猪的采食量 ;随着蛋粗白和赖氨酸摄入量的提高 ,母猪泌乳期失重减少 (P<0 .0 5) ,并缩短了断奶至再配种间隔时间 ,但不影响断奶窝仔数。仔猪 2 1日龄和 35日龄的个体重和窝重均随饲粮粗蛋白摄入量的提高而呈线性增加 (P <0 .0 5或P <0 .0 1) ,第 4组饲粮达到高峰。即日摄入粗蛋白 86 8.0g、赖氨酸 4 8.3g时获得了最佳繁育效果


几种除草剂的生物测定及复配效应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用培养皿法和盆栽喷雾法分别测定了几种除草剂对稗草 (Echinochloacrusgalli)的生物活性 ,并测定了 2个复配组合的增效效应。试验表明 ,6种除草剂对稗草芽长抑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 :乙草胺、苯噻酰草胺、异丙甲草胺、千金、农美利、苄嘧磺隆 ;3种除草剂对稗草 2叶和 4叶期幼苗致死活性大小依次为 :农美利、千金、苄嘧磺隆 ;苯噻酰草胺与苄嘧磺隆复配对稗草芽长抑制的相互作用为独立相加 ,千金与苄嘧磺隆复配对稗草芽长抑制也为相加作用或稍有增效作用 ,但对稗草 2叶期幼苗致死却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微生物杀虫剂研究进展
《植物保护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微生物杀虫剂是目前生物农药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分细菌杀虫剂、抗生素杀虫剂及转微生物杀虫基因抗虫植物 3个部分 ,综述该领域近年的研究开发概况 ,同时对其潜在问题和发展前景展开了讨论


土传小麦花叶病毒基因组结构和RNA2自发缺失的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描述了土传小麦花叶病毒 (soil bornewheatmosaicvirus,SBWMV)的基因组结构 ,并将之与一些植物病毒作比较。发现重复摩擦接种或在高温下 (2 5~ 30℃ )培养引起SBWMV部分RNA2序列迅速缺失。在最初几次重复摩擦接种后 ,小麦病株存在野生型SBWMVRNA2和几个不同大小的外壳蛋白通读 (CP RT)基因的缺失突变体。在以后的几次重复摩擦接种后 ,一个缺失突变体成为占优势的形式。这个自发的稳定突变体在RNA2第 14 2 0~ 2 180碱基间发生缺失 ,引起CP RT基因上759个碱基 (2 53个氨基酸 )的缺失 ,且接种到健康小麦幼苗上能引起更为严重的症状。在最初几次接种后出现的较小的缺失并不是较大的缺失发生过程的中间产物。禾谷多粘菌 (Polymyxagrami nis)仅传播野生型SBWMV ,而不传播缺失突变体。SBWMVRNA2缺失突变体在植物叶、根之间的运动不受阻碍


中国南方镰孢属的研究Ⅱ:马特组Section Martiella的分类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通过对中国南方镰孢属马特组的调查和分类研究 ,鉴定出 3个种和 2个变种 ,即 :( 1)茄病镰孢Fusariumsolani(Mart.)Sacc .;( 2 )茄病镰孢真马特变种Fusariumsolani(Mart.)Sacc .var.eumartii(Carpenter)Wollenweber;( 3)茄病镰孢爪哇变种Fusariumsolani(Mart.)Sacc .var.javanicum(Koorders)Ye ,comb .nov .;( 4 )兰色镰孢Fusariumcoeruleum(Libert)Sacc .;( 5)腹状镰孢FusariumventricosumAppeletWollenweber。


浙江低丘红壤肥力数值化综合评价研究
《土壤通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 3 8个田间试验结果 ,选用 1 1项肥力指标进行 .根据作物效应曲线分别建立S型和抛物线型隶属度函数 ,并计算出隶属度值 .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方法 ,求得各肥力指标的权重值 .进一步求得土壤肥力综合指标 (IFI)和土壤养分肥力指标 (NFI) ,结果表明 ,IFI和NFI与玉米产量之间达到显著相关水平 ,说明综合评价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土壤肥力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