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温度影响下绿盲蝽丝氨酸蛋白酶基因AlSP3的表达谱分析
《棉花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系统分析了不同温度处理下绿盲蝽成、若虫丝氨酸蛋白酶基因AlSP 3的表达谱。结果表明:在24℃下,若虫各虫龄AlSP 3表达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雌虫交配前期与雄虫交配后期的AlSP 3表达量分别达1龄若虫对照的19.71倍与7.16倍,显著高于其他时期。但在21~30℃内,4~5龄若虫AlSP 3的表达量随温度升高而上升,2~5龄若虫在30℃时AlSP 3的表达量均达最高;不同温度处理下,刚羽化、交配前的雌、雄成虫的AlSP 3的表达量较24℃对照均显著升高(P<0.01);而交配后的雌、雄成虫的表达量却是18℃下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此外,极端温度4℃与40℃诱导后,雌、雄成虫AlSP 3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24℃。绿盲蝽AlSP 3的表达谱综合分析表明,外在环境温度与绿盲蝽虫龄与性别因素均可显著影响绿盲蝽AlSP 3的表达量(P<0.01),并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由此可见,AlSP 3对于绿盲蝽雌成虫早期获取寄主营养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温度是影响AlSP 3表达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质对红叶桃叶片呈色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探明不同光质对红叶桃叶片呈色的作用效果,【方法】以红叶桃品种‘红粉佳人’的2 a生苗为试材,以全光照为对照,研究了白、红、黄、蓝、绿5种颜色滤光膜下叶片色泽、色素含量和糖组分的差异。【结果】红、黄色滤光膜下叶片亮度值(L*)、花色素苷含量/叶绿素含量(Ant./Chl.)、类黄酮含量显著升高,红色饱和度(a*)、红色饱和度/黄色饱和度(a*/b*)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蓝、绿色滤光膜下a*、a*/b*变为负值,Ant.、Chl.、总酚、类黄酮含量显著降低;白色滤光膜下a*、a*/b*也为负值,Ant.和Ant./Chl.较对照显著降低。红叶桃叶片果糖含量与a*显著负相关,与Ant.有较高的负相关关系。【结论】红、黄色滤光膜处理下红叶桃叶片红色色泽较好,自由基清除能力强;蓝、绿色滤光膜下叶片色泽偏绿色方向,清除能力弱;白色滤光膜下着色也较差。可通过调节光质组成促进红叶桃叶片的呈色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季稻小麦轮作区灰飞虱发生规律
《应用昆虫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单季稻-小麦轮作区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的发生规律,采用灯诱法、盘拍法、盘刮法、黄盘诱集法对灰飞虱周年发生,特别是在寄主转移时的消长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灰飞虱主要在适宜藏匿的场所越冬,其中常规耕翻田主要在田边田头的禾本科枯死杂草或其它密生植物、稻套麦田主要在田中稻残桩中,灰飞虱的越冬效率为50%~60%。稻套麦田灰飞虱夏冬寄主间的转移效率约为10%是常规耕翻麦田的20倍,其冬后基数分别是机械浅旋耕和常规耕翻田的35倍和77倍。灰飞虱周年只有一个迁移扩散高峰期,与小麦收割时间基本吻合。移栽后水稻上灰飞虱数量锐减,大田前期灰飞虱主要来源于秧苗带入的未孵化卵块。通过比较发现稻套麦优化了灰飞虱的越冬环境,是近年来灰飞虱大发生及其传播的水稻病毒病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压低灰飞虱越冬基数是灰飞虱水稻病毒病能够得以有效控制的前提这一新观点。
关键词: 灰飞虱 寄主转移 越冬 稻套麦 水稻条纹叶枯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 控制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对甘薯生长前期根系形态和植株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氮、磷、钾养分对甘薯根系前期生长的影响,本试验以苏薯14(半直立株型)为材料,在不同氮、磷、钾水平下,设7个处理进行盆栽试验。在甘薯苗移栽后30 d,测定其根系鲜质量、根系形态和植株各器官内源激素含量。结果显示,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施氮肥处理下甘薯生长前期的根系鲜质量、根长、根平均直径、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显著降低,而冠根比和根系细胞分裂素含量(CKs)均显著增加,但施氮肥不利于甘薯分化根的形成。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施磷肥处理下甘薯分化根的根尖数、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及根系生长素含量(IAA)均显著增加。与不施钾肥处理相比,施钾肥对甘薯生长前期根系的生长和分化无影响;施钾肥处理下甘薯根系CKs含量显著降低,而IAA含量显著增加。因此,少施或不施氮肥及施用磷肥有利于甘薯生长前期根系的生长和分化根的形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胚胎附植期Eph-EphrinA基因家族在猪子宫内膜中的mRNA表达变化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一配体A(Eph-EphrinA)基因在一些哺乳动物的胚胎附植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Eph.EphrinA在猪胚胎附植过程中的作用,选取9头大白母猪为试验材料,于妊娠第13d(附植前期)、18d(中期)、和24d(后期)各屠宰3头,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Eph-EphrinA家族内9个基因在猪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随着母猪妊娠日龄的增加,基因的mRNA表达量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EphA1、EphA7、EphrinA1和EphrinA5均持续显著增加(P〈0.05);EphrinA3先极显著增加,后极显著降低(P〈0.01);EphrinA4先极显著降低,后极显著增加(P〈0.01);EphA2和EphA4的mRNA表达量在不同妊娠期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低于空怀猪的表达量(P〈0.01);EphA5的表达量在不同妊娠期间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Eph-EphrinA的mRNA表达可能对猪的胚胎附植调控有一定影响,但其确切功能仍需进一步分析验证.
关键词: 猪 胚胎附植 Eph-EphrinA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木质素合成关键基因F5H、4CL和COMT的定量表达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抗倒伏品种浙平1号和易倒伏品种高芥1号为材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木质素合成关键基因F5H(阿魏酸-5-羟基化酶)、4CL(4-香豆酸CoA连接酶)和COMT(咖啡酸/5-羟基阿魏酸-O-甲基转移酶)在薹期和角果期根颈部、茎部的相对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F5H在薹期和角果期根颈部的相对表达量,易倒伏材料高于抗倒伏材料;茎部的相对表达量,抗倒伏材料高于易倒伏材料。4CL和COMT基因在薹期根颈部、茎部和角果期根颈部的相对表达量,易倒伏材料高于抗倒伏材料;角果期茎部的相对表达量,抗倒伏材料显著(P<0.05)高于易倒伏材料。结果表明,油菜角果期茎部木质素合成关键基因F5H、4CL和COMT的相对高量表达可能有助于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抗倒伏 根颈 茎 基因表达量 木质素 定量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3个栽培种发芽期耐盐性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3 CSCD
摘要:对油菜种质资源进行耐盐性评价是培育耐盐油菜品种的基础性工作。本研究在室内分别采用3种盐(NaCl)浓度(86mmol/L、170mmol/L、256mmol/L)对芥菜型油菜(Brassicajuncea)、白菜型油菜(B.rapa)和甘蓝型油菜(B.napus)等3个栽培种的203份种质资源进行盐胁迫,结果表明盐胁迫对各栽培种的发芽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白菜型油菜表现最好,甘蓝型油菜次之,芥菜型油菜最差。基于发芽率筛选出14份优异种质。进一步利用梯度浓度盐(NaCl)溶液对其进行胁迫,发现各栽培种发芽率均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符合Boltzmann曲线,但白菜型油菜下降最为缓慢...
大螟不同地理种群的AFLP遗传分析
《应用昆虫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我国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利用AFLP方法对我国长江流域和南方稻区大螟的10个地理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利用27对引物共扩增到1 055条条带,其中837条条带具有遗传多态性,多态性比例为78.75%;种群间分化系数(Gst)为0.7132;Nei’s基因多样性(h)范围在0.2969~0.4547之间,平均为0.3752;Shannon信息指数介于0.2936~0.5043之间,平均为0.3888;10个种群间遗传一致度较高,均大于0.63。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明,大螟10个地理种群可区分为4类,德阳,龙海,湛江各为一类,其余7个地理种群聚为一类。研究还表明,与其他测试种群的遗传距离普遍较大、相对孤立的地理种群,其聚类结果有一定的随机性,因此,取样点较多、且样点分布较均匀的聚类分析结果才有较高可信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粳稻品种武运粳24为材料,设置直播稻Ⅰ(6月1日播种)、直播稻Ⅱ(6月17日播种)、手栽秧和机插秧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生育期影响显著,手栽秧生育期最长,机插秧其次,直播稻最短;机插秧水稻产量最高,直播稻产量最低;生物量上,水稻生育前期手栽秧较大,机插秧相对较小,到水稻成熟期直播稻Ⅱ的生物量最小,机插秧和手栽秧大致相当;叶面积指数上,水稻生育前期,手栽秧最大,抽穗时,不同播栽方式水稻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差异,水稻生育后期,直播稻叶面积指数下降较快,手栽秧和机插秧水稻叶面积指数较直播稻显著提高;不同生育阶段,不同播栽方式水稻光合势均是直播稻较小,手栽秧和机插秧较大;群体生长率上,水稻生育前期直播稻Ⅰ和手栽秧较大,水稻生育后期直播稻Ⅱ显著提高;水稻抽穗期单位干重根系的α-萘胺氧化量,机插秧要显著大于手栽秧和直播稻;水稻分蘖中期和拔节期手栽秧和直播稻Ⅰ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抽穗期到成熟期均是机插秧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综上所述,机插秧水稻生育期天数相对较长,生育前期生长良好,中后期叶面积指数高、光合势强、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根系活力强,有利于水稻种植的高产稳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