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乳杆菌S-层蛋白质的多样性及其潜在应用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层(Surface layer)是存在于细菌及古细菌细胞外由蛋白质或糖蛋白质亚单位组成的单分子层晶格状结构。乳杆菌属中也发现了S-层蛋白质的存在,分子量介于2.5×104至7.1×104之间,是已知最小的一类S-层蛋白质,其蛋白质结构、功能与其他细菌的S-层蛋白质存在较大差异。乳杆菌S-层蛋白质独特的空间结构、自组装功能及细胞壁锚定功能使其在纳米生物技术、活载体疫苗开发、诊断学、新的生物催化剂领域具有很强的应用潜力。本文重点讨论乳杆菌S-层蛋白质的编码基因、蛋白质结构、与宿主菌结合方式及功能的多样性,并论述其潜在的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SSL的水稻苗期耐亚铁离子胁迫QTL定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籼稻品种9311为遗传背景携带日本晴置换片段的119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为试验材料,以相对根长为耐性指标,利用代换作图方法对水稻苗期耐Fe2+胁迫QTL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以P≤0.01为阈值,筛选到相对根长与受体亲本9311差异极显著的14个CSSL,共鉴定了9个耐Fe2+胁迫QTL,分布于水稻第2、5、6、7和12染色体上,其中4个QTL在含1个重叠片段的CSSL中被检测到,其余5个QTL在含2~3个重叠片段的CSSL中被检测到。9个耐Fe2+胁迫QTL中,qRRL12的加性效应值为负,效应来源于对Fe2+胁迫敏感的亲本9311,其余8个QTL的加性效应值为正,其加性效应值变化范围为7.63~19.88,加性效应百分率的变化范围为13.69%~35.66%,效应均来源于耐Fe2+胁迫的亲本日本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头翁汤对内毒素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拟探讨中药白头翁汤方剂(PD)对细菌内毒素(LPS)损伤的治疗作用。将内皮细胞培养至单层融合状态,加入LPS和白头翁汤作用12h后,提取3个处理组的总RNA。采用Affymetrix Rat Genome 230 2.0Array芯片检测,读取各组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生物学分析。选取5个与炎症反应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嵌合荧光法进行Real-time RT-PCR反应。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LPS组产生6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36个,下调基因33个;与LPS组相比,LPS-PD组产生57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566个,下调基因12个;与空白组相比,LPS-PD组产生12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93个,下调基因29个。5个目标基因Il1α、Il6、Edn1、Tnfsf11和Ptges的Real-time RT-PCR检测结果依次为9.78、1.76、1.43、2.98和2.12,对应的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分别是10.57、1.53、1.59、3.16和1.71,两者变化趋势相符。白头翁汤抗内毒素的药理机制可能在于减少炎症因子的蛋白表达,抑制凋亡基因的启动,阻碍内毒素信号传导与受体激活,增加机体能量代谢和蛋白质合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芯微囊发酵剂连续接种稳定性分析
《食品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使液芯微胶囊作为酸奶发酵剂得到较好应用,对连续接种过程中的牛奶中菌体密度、发酵时间、胶囊强度和破损率、牛奶的稀释率以及发酵牛奶的感官评定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连续接种时间的延长,牛奶中菌体密度、胶囊强度、稀释率和感官评定总分呈下降趋势,胶囊破损率提高,接种牛奶的发酵时间在延长。结合实际酸奶工业生产,液芯胶囊的连续接种使用期限为24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优培九剑叶衰老过程光合膜功能及蛋白质复合物的变化
《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在衰老过程中,剑叶光合膜蛋白质复合物的含量变化规律及其与光能吸收、转化、传递的关系,以大田栽培自然衰老剑叶为材料,利用活体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并结合类囊体膜蛋白质复合物蓝绿温和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剑叶叶绿素含量、光合性能、类囊体膜蛋白稳定性等都在抽穗期达到顶峰,随后开始衰退,在扬花期、灌浆期尚保持较高水平,而进入籽粒成熟阶段衰退明显;随着衰老进程,光合膜蛋白质复合物有序非同步降解,稳定性为LHCII>PSIIcore>PSIcore>ATPase&Cyt b6/f>LHCI;PSI和PSII蛋白和相应电子传递活性的稳定性及下降幅度差异较大;衰老过程叶绿素a/b的不断下降与相对于反应中心更稳定的捕光天线有关,剑叶生长后期LHCII维持高水平保持了叶片对光能的吸收,并可能在调节光系统间能量分布和协助过剩能量耗散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两优培九 衰老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 光系统 类囊体膜蛋白质复合物 蓝绿温和胶电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禾谷丝核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及遗传转化体系的探索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禾谷丝核菌侵染小麦引起的纹枯病是一种严重的土传病害,已成为中国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威胁。为进一步开展禾谷丝核菌的致病机理等研究,通过对酶种类、菌丝酶解时间及渗透压稳定剂等因素进行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进一步尝试了PEG-原生质体转化和土壤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进行禾谷丝核菌的转化。建立了禾谷丝核菌高效、稳定的原生质体制备体系,通过形态学、生长速率及致病性的比较发现原生质体再生菌株和原始菌株之间差异不显著。多次尝试两种转化方法,没有获得禾谷丝核菌的遗传转化子。原生质体制备体系的获得为禾谷丝核菌遗传转化、原生质体融合等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端孢酶烯3-0-乙酰转移酶编码基因Tri101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Tri101并通过原核表达获得纯化蛋白,通过免疫SPF大白兔获得高效价、高灵敏度的多克隆抗体,为Tri101蛋白及转Tri101作物的检测提供抗体基础.[方法]以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ium)F3210为材料,PCR法获得Tri101并连接至表达载体pET29a(+),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后利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利用纯化表达产物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Tri101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表达,重组蛋白大小为50 kD左右,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利用HisTrap亲和柱纯化重组蛋白,最佳咪唑洗脱浓度为200 mmol.L-1.采用烟草蚀纹病毒蛋白酶切除重组蛋白中的His标签,酶切产物经HisTrap亲和柱再次纯化后免疫SPF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经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为1∶12 000,检测灵敏度为0.05×10-6μg·mL-1.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对Tri101具有较好的专一性.[结论]通过Tri101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获得了纯化的融合蛋白,通过免疫动物制备了兔源多克隆抗体,可用于Tri101蛋白及转Tri101小麦的检测.
关键词: 单端孢酶烯3-0-乙酰转移酶 Tri101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小麦赤霉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麦和土壤中氨氯吡啶酸的残留量
《农药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小麦植株、麦粒、面粉、麦麸和土壤样品中氨氯吡啶酸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用丙酮提取,经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串联石墨化炭黑柱净化,以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分离,以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0.01、0.1、0.5、1 mg/kg 4个添加水平下,氨氯吡啶酸在小麦植株、麦粒、面粉、麦麸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8.9%~97.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6%~9.6%之间。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分析时间短,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适用于小麦和土壤中氨氯吡啶酸残留的检测。
关键词: 氨氯吡啶酸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固相萃取 小麦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链球菌2型溶血素成熟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生物学特性与免疫保护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猪链球菌2型溶血素(SLY)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江苏分离株SS2-1的基因组为模板,扩增除信号肽序列外的溶血素成熟蛋白基因,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α(+)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重组菌经1 mmol/L IPTG诱导,在37℃下4 h时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7.2×104)达到高峰,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质的20%,表达产物在上清和包涵体中各占一半。将上清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纯化蛋白质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呈阳性,对绵羊红细胞、鸡红细胞的溶血效价分别为1.707×105HU/mg、4.267×104HU/mg,并可引起HEp-2和Vero细胞的颗粒增多、圆缩和脱落。纯化蛋白质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率为83.3%(5/6)。这为进一步研究SLY致病机理和研制猪链球菌新型疫苗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溶血素成熟蛋白 原核表达 生物学特性 免疫保护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