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豆梨磷转运蛋白质基因(PcPht1)的克隆、表达及启动子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梨砧木豆梨(Pyrus calleryana Dcne.)磷转运蛋白质基因的序列特点和表达模式,采用同源克隆、RACE技术和染色体步移法克隆获得1个Pht基因PcPht1的cDNA、DNA及启动子序列,并利用RT-PCR检测在不同供磷水平下该基因在豆梨幼苗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cPht1 cDNA序列编码区长1 617 bp,编码1个由53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908×104。该基因编码区DNA序列没有内含子,其启动子除了具有TATA/CAAT-box外还包含防御与胁迫响应元件、光响应元件和茉莉酸甲酯响应顺式作用元件。PcPht1所编码蛋白质由12个疏水的跨膜区域组成,包括H2PO4-/nH+共运体、糖转运体和MFS通用底物转运体3个Pht1蛋白质特征结构域。PcPht1与大豆GmPht1;7和橡胶HbPht1间有较高的一致性(分别为88.0%和87.0%);与拟南芥Pht1蛋白质家族处于系统进化树的同一分支,并与AtPht1;4和AtPht1;7的亲缘关系最近。正常供磷条件下,PcPht1基因主要在根中表达,低磷时该基因的表达上调,提高供磷浓度其表达受到抑制,说明PcPht1的表达受环境磷浓度调控。

关键词: 豆梨 磷转运蛋白质基因 分离 启动子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外辐射共聚制备含环氧基团的多孔聚合物及其在固定化酶上的应用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13 CSCD

摘要: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功能单体,聚乙二醇200(PEG 200)为致孔剂,采用紫外辐射共聚一步法制备了含有环氧基团的多孔聚合物。光电子能谱(SEM)分析表明,紫外辐射共聚法制备的聚合物表面含有环氧基团;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共聚过程中致孔剂的存在,能够在聚合物内形成多孔结构。采用共价结合法固定辣根过氧化酶(HRP),多孔结构有效增加了辣根过氧化酶的结合量,平均每克共聚物最高可以结合29.6 mg辣根过氧化酶。

关键词: 紫外辐射共聚 环氧基团 辣根过氧化酶 多孔聚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抗倒性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倒伏是严重影响小麦子粒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系统阐述了小麦茎秆形态和结构特性、茎秆化学成分与抗倒伏关系以及抗倒性的遗传和分子标记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株高、基部节间长度与抗倒性呈负相关;而基部节间粗度、秆壁厚、单位长度干重与抗倒性呈正相关。茎秆机械组织细胞层数、厚度,维管束数目、面积以及髓腔大小与抗倒性密切相关。茎秆化学成分中纤维素、木质素以及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硅、钾元素含量与抗倒性呈正相关。小麦抗倒性呈数量性状遗传特征,除受多对主基因控制外,可能还受微效修饰基因作用。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已将抗倒性以及与抗倒性相关的茎秆形态性状进行了QTL定位。

关键词: 小麦 茎秆 形态结构特性 化学成分 遗传 抗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源化合物百里香酚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机制初探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植物源化合物百里香酚对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porum f.sp.niveum)的抑菌活性及机制,采用室内生化测定方法研究了其对西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量、分生孢子产生及萌发、细胞膜通透性、蛋白质及DNA合成的影响,并通过显微镜观察菌丝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百里香酚对菌丝生长量、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分别为42.91 mg/L、35.18 mg/L和56.46 mg/L。经百里香酚处理后的菌丝生长缓慢,细弱,分支减少,分生孢子的产生受到抑制;百里香酚浓度为25 mg/L时,能够显著影响菌丝体细胞膜的电导率,电导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上升明显。浓度为12.5 mg/L时,百里香酚对西瓜枯萎病菌菌丝体的蛋白质合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浓度为100.0 mg/L时,其对菌丝体DNA的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百里香酚通过改变西瓜枯萎病菌菌丝体细胞膜通透性、抑制菌体内部分蛋白质及DNA的生物合成达到抑菌效果。

关键词: 西瓜枯萎病菌 百里香酚 抑菌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防青霉Penicillium striatisporum Pst10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测定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乙酸乙酯萃取、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核磁共振(NMR)等方法,对生防青霉Pst10菌株液体培养生成的抗菌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并采用液滴培养结合显微镜观察法,研究纯化的化合物对辣椒疫霉等多株供试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在HPLC分离中,获得2个含量最高的活性组分(组分1和组分4),分别将这2个组分进行1H NMR和13C NMR分析,经数据库查询,最后确定这2个组分均为Calbistrin B和Calbistrin A的混合物,组分1中Calbistrin B为主要成分,组分4中Calbistrin A为主要成分;Calbistrin B对辣椒疫霉游动孢子萌发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1.25μg/ml,Calbistrin B对其他供试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关键词: Penicillium striatisporum Pst10 抗菌化合物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富含抗性淀粉稻米淀粉特性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比较高低抗性淀粉含量水稻种质间淀粉主要特性差异,利用江苏省农科院水稻品种资源项目组筛选出的抗性淀粉含量有极显著差异的水稻种质,比较分析了RVA特征值和淀粉晶体热力学差异。结果表明,抗性淀粉含量较高的3个水稻材料崩解值较低,而消减值较高;抗性淀粉含量较小的3个水稻材料崩解值较高,而消减值较低。高低抗性淀粉含量水稻种质间RVA特征值和淀粉晶体热力学有较大的差异,可为高抗性淀粉含量功能性水稻品种育种提供新的选育指标。

关键词: 水稻 抗性淀粉 RVA特征值 淀粉晶体热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耐老化种质的鉴定与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花生耐老化种质及明确老化前后种子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选用18份不同来源的花生品种(系),通过人工老化和发芽率的检测,进行种子耐老化能力鉴定。结果表明,老化8天后,发芽率有显著下降;在此基础上筛选到5份耐老化花生品种(系),老化8天以后仍有90%以上的发芽率;通过品质分析与相关度分析,发现老化前后酸价有最显著变化,油酸、亚油酸含量与种子耐老化能力相关。本研究为花生耐老化品种的遗传改良和相关基础研究提供了可靠材料。

关键词: 花生 耐老化 种质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稻1号不同基本苗机插对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基本苗机插对中稻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共设6个不同基本苗机插处理,分别为A(每穴2苗)、B(每穴3苗)、C(每穴4苗)、D(每穴5苗)、E(每穴6苗)、F(每穴7苗)。结果表明,在D处理条件下,中稻1号的有效穗、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最高,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穗数及每穗粒数的增加;中稻1号不同基本苗机插12d后(6月30日)初始分蘖,至7月25日,处理C、D、E、F分蘖达高峰期,处理A、B分蘖高峰期晚5d。相同机插时间下,适龄移栽的中稻1号D、E、F处理在移栽至拔节阶段的群体生长速率均高于A和B处理。拔节(7月20)至抽穗阶段(8月15)的E和F处理群体生长下降速率均高于D处理。中稻1号每穴不同基本苗机插10叶前发生分蘖均能成穗,分蘖时间跨度小,成穗质量相对较好,结实率高。另外,D处理的成穗数最高,达到358.68万穗/hm2,成穗数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D>E>F>C>B>A。综上所得,中稻1号机插最适每穴基本苗数为5苗。

关键词: 中稻1号 不同基本苗 机插 产量

不同类型黄色果袋对‘晚湖景’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晚湖景’桃为试材,以不套袋为对照,研究了4种不同类型黄色果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套袋果实成熟期不同程度提前,病虫果率降低,单果重、亮度值(L*)、黄色饱和度(b*)、色调角(h)、果皮叶绿素含量(Chl)不同程度增加,同时红色饱和度(a*)、色饱和度(C*)、红色饱和度/黄色饱和度(a/b)、果皮花色素苷含量(Ant)、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叶绿素含量(Ant/Chl)、果皮类黄酮和总酚含量、果肉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TA)不同程度降低。4种果袋比较,套外黄内白双层袋的果实病虫果率最低,单果重、L*、a*、h、a/b、果皮Ant、果皮Ant/Chl、SSC、TA、带皮硬度和去皮硬度均相对较高,是生产上‘晚湖景’较适宜的果袋。

关键词: 黄色果袋 外观品质 内在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抑制素α亚基基因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克隆猪抑制素仪亚基基因和表达其重组蛋白质,本试验采集发情期蓝塘猪卵巢组织,并从中快速抽提总RNA,以此作为模板并根据猪抑制素α亚基基因编码区序列(GenBank号:NM214189)设计合成1对引物,经反转录扩增获得了猪抑制素α亚基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另外,再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扩增抑制素仅亚基成熟肽cDNA,并将扩增产物克隆到表达载体pRSETA的Bgl Ⅱ和EcoRⅠ酶切位点之间,构建重组质粒plNH-SCAU并转化Escherichia.coliBL21(DE3)株.转化重组质粒pINH-SCAU的重组菌经IPTG诱导后表达的重组蛋白质分子量为20000,经Ni-NTA凝胶纯化和兔抗牛抑制素仅亚基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证明为抑制素α亚基重组融合蛋白质.对蛋白质表达条件的比较,结果显示重组菌经常规诱导剂0.05mmot/LIPTG诱导5h后的细菌生长密度OD600值为2,抑制素α亚基重组融合蛋白质的最高表达量为总菌体蛋白质量的32.00%.采用自动诱导培养基替代IPTG,在诱导18h后能使菌液的OD600达13,同时自动诱导的抑制素融合蛋白质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质的32.57%.因此利用自动诱导培养基可以获得较佳的抑制素重组整合蛋白质.

关键词: 蓝塘猪 抑制素α亚基 成熟肽 克隆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