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梨新品种——‘苏翠2号’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苏翠2号’是以西子绿为母本,翠冠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砂梨新品种。该品种果实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70 g。果面平滑,果皮黄绿色,无果锈。果肉白色,肉质细脆,石细胞极少,汁液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果实生育期115 d,在南京地区7月中下旬成熟。树姿半开张,花芽易形成。早果丰产性强。

关键词: 新品种 ‘苏翠2号’ 早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床育肥猪舍内湿热环境与通风状况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发酵床猪舍结构和管理因素对舍内湿热环境和通风状况的影响,选择彩钢瓦和大棚膜两种结构类型的半钟楼式发酵床猪舍,采用猪舍环境数据自动监测系统,对发酵床猪舍的温度、湿度、CO2浓度进行连续监测,分析冬季、春季和夏季舍内湿热环境状况,确定发酵床猪舍的通风量。结果表明,测试期间不同类型的发酵床猪舍内平均温度为20.3℃,湿度为77.8%,CO2浓度为1 720 mg/m3,通风量为3 018 m3/h;两种发酵床猪舍内平均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大棚膜结构猪舍内湿度和CO2浓度显著高于彩钢瓦结构猪舍(P<0.05),冬季发酵床猪舍CO2浓度显著高于夏季(P<0.05);两种发酵床猪舍平均通风量差异不显著(P>0.05),夏季通风量最大,平均为4 460 m3/h,冬季通风量最小,平均为786 m3/h。供试的两种猪舍结构基本满足江苏地区发酵床生猪饲养对温度和通风环境的需求,但需要进一步增加舍内空气流动以降低舍内湿度过高对生猪生产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发酵床猪舍 温度 湿度 CO2浓度 通风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床猪舍内气载需氧菌的分布状况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选择性培养基(营养琼脂、虎红氯霉素琼脂、甘露醇氯化钠琼脂、伊红美兰琼脂及沙门和志贺菌属琼脂)为采样介质,采用自然沉降法,通过培养计数,对发酵床猪舍和水冲清粪猪舍的气载需氧菌(细菌总数、真菌总数、葡萄球菌、大肠菌群、沙门氏菌)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床猪舍气载细菌总数、真菌总数、葡萄球菌含量、大肠菌群含量分别为4.57×104~8.71×104CFU/m3、1.26×104~2.27×104CFU/m3、3.10×104~5.59×104CFU/m3和1.86×103~3.07×103CFU/m3,水冲清粪猪舍气载细菌总数、真菌总数、葡萄球菌含量、大肠菌群含量分别为6.00×104~10.00×104CFU/m3、1.54×104~2.60×104CFU/m3、3.62×104~6.52×104CFU/m3和1.77×103~2.57×103CFU/m3,沙门氏菌在2种猪舍中都未检出。发酵床猪舍环境气载需氧菌季节性波动较大,需氧总菌含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夏季最高,秋季最低,而冬季的气载葡萄球菌含量最高。采用磷酸盐、硅酸盐的复合粉剂在消毒后1 h可明显降低夏季发酵床猪舍气载微生物浓度,而不影响发酵床垫料微生物含量。

关键词: 发酵床养猪 气载需氧菌 季节性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不同氯离子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土壤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加标回收率的方法,分析并比较了硝酸银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甘薯(Ipomoea batatas L.)幼苗Cl-含量的结果,并初步探明不同甘薯品种地上部和根系Cl-吸收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硝酸银滴定法重复性差且难以判断滴定终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Cl-回收率低(52.9%~81.4%),且受样品浸提液颜色影响;自动电位滴定法Cl-回收率为93.9%~105.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6.0%,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且精确度高,因此是测定甘薯氯含量的最佳方法;(2)利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不同甘薯品种Cl-积累和分布,结果显示:甘薯幼苗地上部Cl-含量为0.067~0.096 mmol g-1DW,根系Cl-含量为0.038~0.087 mmol g-1DW,品种间甘薯幼苗地上部和根系Cl-含量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品种向地上部转运Cl-选择性比率均大于1.0,表明Cl-向地上部聚集,以菜用型福薯7-6比率最高,紫心型徐紫20-1和浙紫1号次之,淀粉型泉薯9号最低。

关键词: 自动电位滴定法 Cl-含量 甘薯 Cl-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肉桃果实发育阶段类胡萝卜素的变化

果树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分析黄肉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的组分及含量与果皮和果肉颜色深浅的关系,【方法】以3种不同类型黄肉桃‘香金蟠’、‘独立’和‘弗雷德里克’为试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桃果实类胡萝卜素的总含量,并对桃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类胡萝卜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果实成熟时,‘香金蟠’、‘独立’、‘弗雷德里克’果肉颜色存在差异,分别为淡黄、金黄和橙黄。‘香金蟠’果皮的类胡萝卜素总含量随着果皮黄颜色的加深逐渐降低,‘独立’保持平稳,而‘弗雷德里克’则逐渐升高。3种黄肉桃果肉的类胡萝卜素总含量则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逐渐升高,且以果肉黄颜色最深的黄肉桃(‘弗雷德里克’)含量最大。黄肉桃的果皮和果肉均含有类胡萝卜素的5个主要成分,即叶黄素、玉米黄素、β-隐黄质、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且以β-胡萝卜素所占比例最大。果皮中的叶黄素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逐渐降低,玉米黄素、β-隐黄质和α-胡萝卜素则逐渐升高,β-胡萝卜素与其果皮中类胡萝卜素总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果肉中的叶黄素、玉米黄素均与果皮中的变化趋势一致,而β-隐黄质、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β-胡萝卜素是影响桃果肉颜色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是β-隐黄质和α-胡萝卜素,且与2者的比值有很大关系,β-隐黄质/α-胡萝卜素的比值越大,黄颜色越深,比值越小,黄颜色越浅。β-隐黄质所体现的颜色偏向于橙黄色,α-胡萝卜素则偏向于淡黄色。

关键词: 黄肉桃 类胡萝卜素 发育阶段 β-隐黄质 α-胡萝卜素 β-胡萝卜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腐菌对水葫芦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及对厌氧发酵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和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2种白腐菌分别对水葫芦木质纤维素进行降解处理,研究2种白腐菌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效果,并测试其处理产物在中温35℃、总固体含量(TS)为8%的条件下厌氧发酵产沼气状况。结果显示:黄孢原毛平革菌和糙皮侧耳这2种白腐菌对木质纤维素均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对木质素的降解尤为明显,降解处理30 d,黄孢原毛平革菌对木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39.42%、16.77%、15.39%,糙皮侧耳对木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26.92%、14.42%、13.44%;黄孢原毛平革菌对水葫芦降解处理10 d或15 d,单位TS产气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48.73%、59.11%,糙皮侧耳预处理较对照分别提高了70.96%、75.05%,产气量与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由于白腐菌降解预处理提高了沼气的产量,相应的也增加了甲烷的产量,黄孢原毛平革菌对水葫芦预处理10 d、15 d,单位TS甲烷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0.53%、35.44%,糙皮侧耳预处理较对照分别提高了54.28%、55.81%;降解期过长则影响产气量和甲烷产量。表明,采用黄孢原毛平革菌和糙皮侧耳这2种白腐菌对水葫芦木质纤维素进行适当时间的降解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水葫芦的厌氧发酵效果。

关键词: 水葫芦 木质纤维素 白腐菌 厌氧发酵 沼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亚种间杂种F_1半不育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观察

西北植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石蜡切片和染色体压片法对水稻亚种间半不育杂种F1及其亲本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亲本及杂种F1的花药壁发育正常,但部分F1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形成不均等的二分体和异常的四分体;其染色体在中期Ⅰ分散在赤道板两旁或远离赤道板,形成单价体;在后期Ⅰ和后期Ⅱ产生大量落后染色体或染色体桥。研究表明,部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和后期染色体行为异常可能是造成杂种F1花粉半不育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水稻 亚种间杂种 细胞学 减数分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缺乏对甘薯前期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甘薯生长前期氮磷钾缺素诊断积累资料。【方法】选取生长性状差异较大的2个甘薯品种,通过营养液砂培盆栽试验,设置4个处理(CK,-N,-P,-K)和4次重复,薯苗移栽后在蒸馏水和1/2 Hogland营养液中分别预培养3 d和7 d,至3片新叶后开始处理,4周后甘薯出现明显缺素症状,取全株样研究氮磷钾缺乏条件下的生长性状、光合特性、生物量积累分配和植株各部位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1)氮磷钾缺乏可显著降低甘薯茎叶和总生物量(P<0.01),其中以缺氮影响最大,缺钾次之,缺磷影响最小。氮钾缺乏可显著降低根系生物量(P<0.05或P<0.01),缺磷对根系生物量无影响(P>0.05)。氮磷缺乏可显著降低甘薯的冠根比(P<0.05或P<0.01),缺钾对冠根比没有影响。(2)氮磷钾缺乏均可显著降低甘薯的单株分枝数、单株叶片数和单株叶面积(P<0.01),但以缺氮的影响最大,并显著低于缺磷和缺钾处理(P<0.01)。对主蔓长度的影响各不相同,缺氮可显著降低主蔓长度(P<0.01),磷钾缺乏对甘薯主蔓长度的影响与品种有关。磷钾缺乏条件下,匍匐株型品种苏薯11的主蔓长度显著降低(P<0.01),而半直立株型品种苏薯14的主蔓长度无显著变化(P>0.05)。(3)甘薯第6—8功能叶片的SPAD值在氮钾缺乏时显著减少、磷缺乏时显著提高(P<0.01),净光合速率在氮磷钾缺乏时均可显著减少(P<0.01),气孔导度只在氮钾缺乏时显著减少(P<0.05)、不受缺磷影响(P>0.05),蒸腾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均不受氮磷钾缺乏影响(P>0.05)。(4)氮磷钾缺乏可显著减少植株各部位相应养分含量(P<0.01),并对其它养分吸收产生影响。缺氮可显著降低地上部分叶片、叶柄和茎蔓的钾含量(P<0.01),促进磷在根系中的积累(P<0.01)。缺磷可显著减少叶片(P<0.01)和叶柄(P<0.05)的氮素含量以及叶柄和茎蔓的钾含量(P<0.01),增加钾素在根系中的积累(P<0.05)。缺钾可显著减少叶柄的氮磷含量(P<0.01),促进叶片和根系对磷的吸收(P<0.01)。(5)根据本试验结果,正常生长的甘薯叶片含氮量为25.0—44.8 mg.kg-1(平均为(34.9±9.1)mg.kg-1),含磷量为2.7—6.3 mg.kg-1(平均为(4.2±1.3)mg.kg-1),含钾量为17.4—32.7mg.kg-1(平均为(25.2±6.3)mg.kg-1),当叶片中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0.0、1.3和5.1 mg.kg-1时甘薯会出现明显的氮磷钾缺乏症状。【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甘薯氮磷钾营养的前期诊断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甘薯 前期生长 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台州紫山药’试管薯诱导体系研究

园艺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浙江省‘台州紫山药’试管苗腋芽为材料,研究了组培容器培养基用量、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配比、蔗糖浓度及光照强度对紫山药试管薯形成和生长发育影响。结果表明:1/2MS+6-BA 0.1mg·L-1+NAA 2.0 mg·L-1+0.02%活性炭+蔗糖70 g·L-1、光照强度2 000 lx及每个组培容器(ZP17-440)培养基用量为60 mL的培养条件,有利于紫山药试管薯的形成和生长发育,试管薯在培养40 d左右开始形成,90 d诱导率达100%。

关键词: 紫山药 组织培养 试管薯诱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狼尾蕨体细胞耐盐突变体筛选技术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狼尾蕨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NaCl)对叶片诱导不定芽的影响。直接筛选法结果显示:当NaCl浓度为0(对照)时,叶片不定芽诱导率为80.2%;0.4%、0.5%、0.6%和0.7%NaCl处理下,不定芽诱导率分别降至28.4%、20.6%、15.9%和7.8%;0.8%NaCl处理下,叶片完全丧失不定芽的诱导能力。SS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248对引物组合中有9对引物在狼尾蕨野生型和耐盐筛选植株间PCR扩增存在多态,其中引物WXE-56和WXE-204可作为耐盐突变体SSR分子标记筛选的适宜引物。

关键词: 狼尾蕨 叶片 不定芽 体细胞突变体 耐盐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