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植物HD-Zip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遗传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HD-Zip转录因子属于Homeobox蛋白家族,是植物特异转录因子,由高度保守的HD(Homeodomain)结构域和Leu zipper(Zip)元件组成,前者与DNA特异结合,后者介导蛋白二聚体的形成。HD-Zip转录因子家族包括4个亚家族(HD-ZipⅠ-Ⅳ),其成员通过与其他蛋白互作、参与激素介导的信号途径,从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光形态建成、花发育、果实发育和植物对逆境应答等生物学过程。文章对近几年关于植物HD-Zip转录因子参与上述生物学功能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新功能基因的挖掘和应用研究以及HD-Zip调控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
关键词: HD-Zip转录因子 生物学功能 基因表达 蛋白互作 激素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然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基因型多态性(英文)
《昆虫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基因组序列角度进一步揭示自然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NPV)的基因型多态性。【方法】病毒克隆A5,F1,X3和X15分别以活体克隆法分离自SpltNPV埃及株、日本福冈株和日本小笠原株。根据SpltNPV基因组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AF325155)和海灰翅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ittoralis NPV,SpliNPV)部分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X99377,X99376和X98924)设计引物,PCR扩增获得A5,F1,X3和X15的多角体蛋白(polyhedrin,polh)基因和ORF18~ORF23序列。【结果】根据多角体蛋白基因序列,X3和X15属于SpltNPV型,而A5和F1属于SpliNPV型。将A5,F1,X3和X15的ORF18~ORF23与SpltNPV和SpliNPV相应的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发现,F1与SpliNPV以及X3与SpltNPV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高,但X3的ORF20在172~558nt处缺失387bp。尽管依据多角体蛋白基因序列X15属于SpltNPV型,但对于ORF18~ORF23序列,X15与SpliNPV的相似性高于与SpltNPV的相似性。同样,A5属于SpliNPV型,ORF18~ORF20与SpliNPV相应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高,但ORF21与SpltNPV相应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100%,特别是ORF22,SpltNPV的特有序列出现在A5的基因组中,而且与SpltNPV的ORF22一致性为100%;反过来,ORF23又与SpliNPV相应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高。【结论】所有这些都表明,SpltNPV在自然界不仅存在基因型多态性,而且即使属于同一基因型,它们的基因组序列也有显著差异。可利用SpltNPV在自然界的这种异质性筛选适宜防治斜纹夜蛾幼虫的株系。
关键词: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病毒克隆 基因型 基因组 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生物量卫星遥感估测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量是反映冬小麦长势的重要群体指标,及时、大面积获取冬小麦生物量信息有利于掌握早期冬小麦长势和产量形成动态,对于生产管理措施制定意义重大。以江淮麦区的泰兴、兴化两市大田冬小麦为研究区域,基于冬小麦生物量模型(WBM),利用环境星(HJ-1)进行冬小麦拔节期生物量监测预报研究。在提取研究区域小麦面积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泰兴市冬小麦拔节期遥感影像反演的LAI及时修订生物量模型的参数,再利用模型对兴化市冬小麦生物量信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利用生物量模型预测的冬小麦生物量为1897.03~3800.78kg/hm2,平均为2866.33kg/hm2。实测的生物量为1932.30~3689.44kg/hm2,平均为2711.75kg/hm2,相对误差为5.70%,生物量模型的预测性较好;(2)利用预测生物量与卫星影像NDVI的转换模型,可制作冬小麦生物量预测专题图,并能准确、大面积获取不同等级生物量的冬小麦面积分布与长势信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核心种质枯萎病抗性与SRAP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
《园艺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35份西瓜核心种质进行了抗枯萎病鉴定,再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35份核心种质进行多态性分析。从63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46对多态性引物。SRAP扩增共产生445个条带,其中262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率为58.88%。平均每对引物产生9.67个条带。在对供试材料进行群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TASSEL软件对多态性标记与枯萎病抗性进行关联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35份西瓜核心种质分为3大群体:1个野生西瓜群体和2个栽培种群体。分析发现在2个栽培种群体中存在基因渗透。聚类分析结果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一致,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2类群又细分为5个小类群。聚类分析结果说明具有相同抗性水平的材料倾向于聚在一起。关联分析发现有1个标记位点与枯萎病抗性显著关联(P<0.01),该位点对表型性状的解释率为0.2035。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SRAP标记可以有效地对西瓜种质资源进行群体结构的划分,且关联分析能够找到与西瓜枯萎病抗性相关联的SRAP标记,为西瓜抗病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呈色早熟桃叶片夜间呼吸速率的影响因素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呈色早熟桃叶片夜间呼吸速率生理机制的差异,以露地栽培的7年生早熟夏秋红叶品种早美、绿叶品种锡蜜为试验材料,分别在2012年6、7、8月下旬夜间21∶00时,测定环境因子、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呼吸速率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早美叶片夏季转色过程中主导叶片夜间呼吸速率的是胞间CO2浓度;转色完成初期(8月下旬),主导叶片夜间呼吸速率的是水分利用效率。锡蜜则不同,夏季(6、7月)主导锡蜜叶片呼吸速率的是水分利用效率,8月下旬主导锡蜜叶片呼吸速率的是气孔导度。此外,测定期内,主导锡蜜叶片夜间呼吸作用的环境因子是叶片表面温度,而主导早美叶片的则是CO2浓度、湿度、温度。表明早熟桃叶片夜间呼吸速率除了受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外,与其色彩的表达代谢也密切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PCI-MS及HPLC-DAD法测定叶黄素二琥珀酸酯
《食品工业科技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HPLC-DAD-APCI-MS对叶黄素及其酯衍生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比较保留时间、紫外可见光谱图和质谱图,鉴定了叶黄素二琥珀酸酯、叶黄素单琥珀酸酯和叶黄素的化学结构。建立了叶黄素二琥珀酸酯的C30-HPLC检测方法,以0.05%乙酸甲醇溶液-0.05%乙酸乙腈溶液(50∶50,V/V)为流动相,在10~50μg/mL范围内峰面积和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良好的重现性。该方法经济可靠,可准确监测合成、加工及贮藏过程中叶黄素二琥珀酸酯的变化。
关键词: 叶黄素二琥珀酸酯 叶黄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质谱法(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脂肪酸去饱和酶新基因(Dd-FAD)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是垫刃目中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在中国主要为害甘薯和马铃薯,此外还危害中药材当归、薄荷和人参等[1-2]。目前,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在中国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浙江、福建、辽宁、甘肃等省市均有发生,已经成为危害中国甘薯生产的重要病害。脂肪酸去饱和酶存在于几乎所有生物中,是催化多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类。尤其N-3系列和n-6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薄云雾去除的ETM+影像大气校正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南方农业遥感监测中,遥感影像常常受到薄云雾影响,大气的散射与吸收作用会使传感器接收到的地物反射率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差距,是导致数据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薄云雾去除和大气校正处理是十分必要的。该研究利用LandSat-7/ETM+影像,结合背景抑制云雾厚度因子(BSHTI)云检测方法和虚拟云点(VCP)云去除方法进行薄云雾去除,并与暗元法去云处理结果对比分析,然后将去云处理后的影像进行FLAASH大气校正,选取校正前后典型地物的光谱特征和NDVI值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BSHTI-VCP法可有效消除薄云雾对遥感数据的影响,提高了云雾覆盖范围的影像质量;FLAASH大气校正较好地消除了大气影响,获得了地物真实地表反射率。该研究为南方作物遥感监测中定量反演与信息解译提供了良好理论支持。
关键词: 遥感 图像处理 ETM+影像 薄云雾去除 大气校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铁棍山药组织培养快繁及试管珠芽离体再生体系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河南温县铁棍山药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铁棍山药种苗快繁及珠芽离体再生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75%乙醇浸泡30s和5%NaClO消毒15min配合使用灭菌效果最好;腋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0.5mg·L-1 6-BA+0.1mg·L-1 NAA,培养20d后诱导的多芽体倍数最高,为2.22,高度最高为3.3cm;继代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1.5mg·L-1 6-BA,增殖倍数可达4.1;生根培养最适培养基为1/2MS+0.2mg·L-1 6-BA+1.0mg·L-1 NAA+0.02%活性炭,平均生根天数为12d,生根率达100%,根系最长为1.04cm。(2)用单芽带外植体的接种方式,其珠芽诱导率及诱导的珠芽数显著高于只接单芽的接种方式,珠芽诱导率达88.9%,平均珠芽数为1.50,大小为0.38cm×0.54cm;蔗糖浓度为1%~3%有利于珠芽诱导,珠芽整齐度好,形状规则,试管苗叶色浓绿;离体珠芽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1.5mg·L-1 6-BA+0.2mg·L-1 NAA,珠芽在18~22d发芽,30d后诱导率最高为83.3%。该实验结果为铁棍山药试管苗的工厂化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关键词: 铁棍山药 组织培养 腋芽诱导 珠芽诱导 再生体系 快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床养殖模式对猪臀肌中MSTN基因表达量影响及其与肉品质间的相关性
《华北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发酵床养殖模式对猪臀肌中MSTN基因表达量影响及其与肉品质间的相关性,旨在描述不同饲养环境对调控肌肉发育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在常规水泥地面饲养与发酵床饲养模式下,MSTN mRNA基因相对表达量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常规饲养相比,发酵床猪臀肌中MSTN mRNA基因相对表达量低8.6%;常规水泥地面饲养模式下臀肌中MSTN mRNA表达量与剪切力显著负相关(P<0.05);发酵床养殖模式下臀肌中MSTN mRNA表达量与水分含量及其肌纤维直径显著负相关(P<0.05)。2种模式下猪臀肌中MSTN mRNA表达量与猪肉其他品质间的相关性无显著差异(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