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扬中夹江浮游植物种群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7年对扬中夹江4个季度浮游植物进行周年采样调查,研究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共鉴定出6门93种,其中蓝藻门15种,隐藻门3种,甲藻门3种,硅藻门36种,裸藻门5种,绿藻门31种。浮游植物全年优势种共有8种,其中蓝藻门3种,分别为微囊藻(Microcystis sp.)、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和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隐藻门1种为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硅藻门4种,分别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小环藻(Cyclotella sp.)、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和针杆藻(Synedra sp.)。浮游植物年平均生物密度为35.34×10~4个/L,硅藻门和蓝藻门最多(分别占47.45%和42.87%);年平均生物量为0.183 5 mg/L,硅藻门(占比78.42%)是生物量主体。4个季度浮游植物生物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秋季最高,春季最低;各断面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RDA冗余分析显示浮游植物生物密度与水温、TDP等有正相关关系,与Chl.a有负相关关系。应用渔产潜力进行估算表明夹江足够供给8头以上的江豚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M菌在青虾"太湖2号"养殖中的应用
《科学养鱼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青虾学名日本沼虾,是我国大规模养殖淡水虾类中唯一的本土虾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名贵水产品.主产地集中于苏、浙、皖等华东地区,养殖规模也不断增长,近年来养殖范围已扩展至20多个省(市),青虾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一、新品种青虾"太湖2号"目前养殖的青虾多为未经系统遗传选育的野生种在池塘多代繁殖的后代,随着青虾养殖业的高速发展、生产规模和养殖产量的急剧增加、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南极磷虾及其制品中6种砷形态
《分析测试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南极磷虾及其制品中6种砷形态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HPLC-(UV) HG-AFS)分析方法,对流动相浓度及pH值、泵速和负高压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亚砷酸(As(Ⅲ))、砷酸(As(V))、一甲基砷酸(MMA)、二甲基砷酸(DMA)、砷甜菜碱(AsB)和砷胆碱(AsC)在5~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0.999 0),检出限(LOD,S/N≥3)均为0.01 mg/kg,定量下限(LOQ,S/N≥10)均为0.03 mg/kg;在0.01、0.05、0.10 mg/kg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89.2%~ 108%,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3.4%~14%.采用该方法测定了南极磷虾及其制品中6种砷形态,无机砷(AsⅢ和AsV)含量均低于水产品及其制品中无机砷的国家限量标准.该方法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南极磷虾及其制品中砷的形态分析.
关键词: 砷形态 南极磷虾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理化因子对菌株XH1硝化效果的影响
《微生物学通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基于硝化菌群的富集培养技术可高效稳定地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有害氮素,而当前在水产养殖领域有关硝化菌群定向培育及硝化功能菌株的研究较少。【目的】研究不同盐度、pH、温度、通气量条件下硝化菌群分离菌株XH1的生长及其对氨氮和亚硝氮的去除效果。【方法】设置不同梯度的盐度、pH、温度、通气量条件,通过计数菌量、测定氨氮及亚硝氮的浓度变化,比较不同条件下菌株XH1的生长及其对氨氮和亚硝氮的影响。【结果】菌株XH1可在盐度5‰-35‰、pH 6.0-9.0、温度15-45°C和通气量0.5-1 V/(V·min)的条件下生长良好,菌量最高可达2.34×109cells/mL;在盐度5‰-35‰、pH 6.0-9.0、温度15-30°C、通气量0.5 V/(V·min)的条件下,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显著(P<0.05),在第1-3天对培养液中氨氮的最高去除率可达86%-97%,但培养液中的氨氮浓度先降后升;对亚硝氮的最高去除率达68%。【结论】菌株XH1对盐度、pH、温度等主要环境因子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其对水体氨氮的去除效果良好,可作为中低盐度养殖池塘水体氨氮防控菌剂产品研发的备选菌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流沙湾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与鱼贝养殖的关系
《海洋渔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流沙湾养殖活动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于2015—2016年对流沙湾海区进行了夏(8月)、秋(11月)、冬(2月)、春(5月) 4个季度的浮游动物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共记录浮游动物18大类119种、浮游幼体17种。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以桡足类(45种)和端足类(20种)为主,其次为毛颚类(15种)、水螅水母类(12种)、等足类(6种)等。十足目幼体(Decapod larvae)为春、夏两季的主要优势类群,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微驼隆哲水蚤(Acrocalanus gracilis)为秋季主要优势种,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ans)为冬季主要优势种。年均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51. 53个·m~(-3)和73. 48 mg·m~(-3)。多维尺度分析(n MDS)结果表明,除春季外,流沙湾内湾浮游动物群落组成与外湾差异明显。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溶解氧、磷酸盐、透明度、温度和硝酸盐等环境因子是影响浮游动物优势种分布的主要因素。在流沙湾海区,鱼类小网箱的养殖活动在夏秋两季对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影响较大;贝类养殖区的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明显降低,但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与其它采样点差异不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水产品国际贸易格局及竞争力评价
《中国渔业经济 》 2019
摘要:为揭示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格局,分析水产品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利用联合国统计署贸易数据库,从中国水产品贸易总额、贸易伙伴、贸易商品结构等方面,定量分析1998-2016年间中国水产品贸易格局,引入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对中国水产品贸易商品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中国水产品贸易总额稳定提升,且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中国在国际水产品贸易中地位日益重要。中国水产品贸易伙伴以发达经济体为主,新兴经济体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受资源禀赋、市场距离、保鲜技术等因素影响,中国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贸易商品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在贸易结构调整、国际贸易壁垒的影响下,中国水产品贸易竞争力有所下降。据此,提出应优化调整水产品贸易市场和商品结构以促进水产品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质素磺酸钠对镁合金AZ91D的缓蚀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腐蚀与防护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电化学方法和失重法等研究了木质素磺酸钠(SLS)对镁合金AZ91D在3. 5%NaCl溶液中的腐蚀抑制作用;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对比分析了其腐蚀产物膜的形貌、膜层厚度和成分。结果表明:SLS能明显抑制镁合金AZ91D在3. 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缓蚀率随SLS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由于SLS的团聚作用,镁合金AZ91D在含不同量SLS的3. 5%NaCl溶液中的缓蚀机理不同;SLS不参与成膜,SLS对镁合金的吸附是物理吸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岸水波非线性特性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岸水波非线性特性研究在理解近岸波浪与水流的物理特性、利用近岸海洋资源以及预防近岸减灾方面有重要意义。近年发展了许多新的非线性近岸水波方程。各个物理场景或问题因海底坡度、海底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同,适应的非线性物理方程也有所不同。主要非线性方程对于不同问题的适用情况及计算效率问题是研究人员需要了解的。归纳总结非线性分类方法,以及不同非线性方程及其适用的近岸非线性物理场景,包括对它们物理特性的描述、非线性程度的分析。非线性特性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不同场景的非线性程度,以此选取更适当的模型,对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对虾V-ATPase c亚基基因的克隆及其在高pH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V-ATPase c亚基基因,命名为FcVHA-c基因,检测该基因在高pH胁迫下的基因应答,并采用RNAi技术验证其功能.基因分析表明,FcVHA-c基因cDNA全长为2128bp,开放阅读框483bp,编码16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6kD,理论等电点7.82,具有4个跨膜结构域.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FcVHA-c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其中与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同源性最高,为99%,与南美白对虾首先聚为一支.组织表达分析显示, FcVHA-c基因在中国对虾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鳃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pH 8.8胁迫下,该基因的表达量在12 h达到峰值,为对照组的1.206倍,在48h达到最低值,为对照组的0.166倍;pH9.2胁迫下,该基因表达量在1h达到峰值,为对照组的1.577倍,在12h达到最低值,为对照组的0.104倍.结果表明,高pH对该基因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干扰结果显示,高pH胁迫下干扰组较对照组的死亡率显著增高(P<0.05),表明该基因表达量越高,越有利于中国对虾的存活.本研究结果表明,FcVHA-c基因参与了高pH胁迫下中国对虾的离子调控,高pH胁迫抑制FcVHA-c基因的调控能力.
关键词: 中国对虾 V-ATP酶 c亚基 pH胁迫 RNAi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