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河南省3个梨主产区果园土壤养分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年对河南省3个梨主产区宁陵县、黄泛区农场、内黄县的梨园土壤养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梨园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个梨主产区的梨园土壤pH值为7.23~7.37,处于较适宜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为7.3~11.3g/kg,总体处于适宜范围低端或缺乏状态。碱解氮含量为31.42~67.63mg/kg,总体处于适宜范围低端或缺乏状态;有效磷含量和有效钾含量分别为20.86~70.23mg/kg、90.84~201.86mg/kg,总体分别处于较丰富、适宜状态。3个梨主产区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丰富;宁陵县和内黄县梨园土壤有效铁含量缺乏、有效铜含量适宜,黄泛区农场梨园土壤有效铁含量适宜、有效铜含量过高;有效锰含量总体处于适宜值范围低端或缺乏状态;有效锌和有效硼含量均适宜。3个梨主产区梨园土壤养分存在差异。因此,建议梨主产区应因地制宜,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氮肥,稳定磷钾肥,补施铁锰微肥,减少含铜杀菌剂的使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褪绿矮化病毒西非株系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基于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建立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西非株系(West African,WA)的可视化检测方法。【方法】针对SPCSV西非株系(SPCSV-WA)的CP核苷酸序列设计4条引物,以感染SPCSV-WA甘薯叶片总RNA为模板,进行一步法RT-LAMP,在65℃条件下反应1 h。扩增产物利用琼脂糖电泳分析和SYBR green I荧光染料显色判断结果,同时对扩增产物的电泳条带进行基因克隆和测序鉴定。利用常规RT-PCR和建立的RT-LAMP方法对14份甘薯样品进行SPCSV-WA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建立的LAMP方法可特异地对SPCSV-WA进行检测,且最低可检测出101拷贝/μL的模板。RT-LAMP产物的克隆测序表明,感染SPCSV-WA甘薯样品的RT-LAMP产物为SPCSV-WA CP基因序列。14份田间甘薯样品检测表明,RT-LAMP与RT-PCR方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建立的SPCSV-WA RT-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是简便、可靠的SPCSV-WA检测方法。
关键词: 甘薯 甘薯褪绿矮化病毒西非株系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模型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河南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GPS技术,在安阳县进行定点采样,测定耕地各样点土样的全氮、碱解氮、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选择隶属函数进行指标初值化,选择相关系数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采用改进灰色关联模型对安阳县农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绘制土壤肥力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安阳县土壤肥力在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点,总体呈自东部区域向西部区域递减的趋势。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与实地调查分析结果相符。表明了改进灰色关联模型分析方法对土壤肥力评价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潮土区不同土体构型对夏玉米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潮土区不同土体构型土壤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2011年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潮土监测基地开展了7种构型土壤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土壤耕层水分含量在不同生育期有差异,处理间表现为T5(轻粘)>T4(中壤)>T6(上壤下粘)>T3(砂壤)>T7(上粘下砂)>T2(粉砂)>T1(粗砂).不同土体构型土壤影响夏玉米的株高、叶面积、叶片光合速率和SPAD值.在吐丝期,各处理的叶面积、叶片光合速率和SPAD值达到最大值,从吐丝到蜡熟,各项指标值呈下降趋势,但各处理下降趋势不同,T6(上壤下粘)下降幅度最小,T1(粗砂)下降幅度最大.就不同构型土壤比较,夏玉米的株高、叶面积、叶片光合速率和SPAD值大小变化趋势为T6(上壤下粘)>T4(中壤)>T3(砂壤)>T5(轻粘)>T7(上粘下砂)>T2(粉砂)>T1(粗砂).夏玉米收获后测定的土壤养分残留的大小趋势也是如此.本试验表明,7种土体构型的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表现出显著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下水硝酸盐脆弱性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脆弱性评价过程中确定指标权重的3种不同方法,获得评价指标的3种不同权重,对河南省黄淮海平原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脆弱性进行了评价,比较3种不同方法和评价结果的优劣。结果表明,专家经验法简单易操作,但人为主观因素容易导致过度强调部分指标重要性;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消除了人为因素干扰,但对指标的遴选要求严格,可控性较差;相关分析法对评价指标和地下水硝态氮含量之间关系进行探讨,并消除人为因素干扰,对本研究区评价结果较为合理。
关键词: 地下水脆弱性 评价指标 权重 主成分因子分析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蒜素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中国调味品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了一种测定鲜蒜中蒜素(二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提取后以C18柱(250mm×4.6mm,5μm)为色谱柱分离,以乙腈与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45nm,进样量为10μL,色谱柱温度为40℃。对鲜蒜试样进行3个浓度水平3个重复的添加试验,得到平均回收率为95.5%~106%,相对标准偏差为1.39%~2.83%。线性范围为10~500mg/L。该方法具有样品预处理简单、灵敏度较高等优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除草剂对甘薯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
《河南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适合甘薯田使用的高效、安全除草剂,比较了50%乙草胺乳油、33%二甲戊乐灵乳油、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24%乙氧氟草醚乳油和10%精喹禾灵乳油5种除草剂对甘薯田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乙草胺、二甲戊乐灵和乙氧氟草醚对甘薯田杂草的防除效果较好,二甲戊乐灵、乙氧氟草醚和精喹禾灵对甘薯较为安全,而33%二甲戊乐灵乳油1 500mL/hm2处理获得了最高的鲜薯产量26 548.27kg/hm2。从杂草防除效果及对甘薯安全性和鲜薯产量的影响等综合因素考虑,使用33%二甲戊乐灵乳油1 500mL/hm2在甘薯田防除杂草效果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茬处理方式对夏花生播种质量与前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花生学报 》 2013
摘要:为探讨适合河南省花生夏直播的麦茬处理方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麦茬处理方式(平茬、灭茬+旋耕、灭茬+犁耙)对夏花生播种质量和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旋耕和犁耙后土壤较虚,播种较深,平茬土壤较紧实,播种较浅,3种麦茬处理方式播种深度虽有显著差异,但基本符合花生播种深度的要求。麦茬处理方式对每2m长的播种穴数影响较小,对每2m长的出苗数影响较大,以旋耕处理2m内出苗株数最少。苗期花生株高、单株鲜重均以平茬处理最高;花针期株高、单株鲜重和单株干重以犁耙处理最高。花生产量以犁耙处理最高,平茬产量较低。综合而言,以小麦秸秆用粉碎机械灭茬、再犁地耙平后机播的麦茬处理方式增产效果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