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RNA干扰技术及其在动物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是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基因特异性沉默机制,可以抑制病毒抗原基因的表达或抵御转座子转座。自从发现以来,RNAi技术已在基因的功能性研究上显示出了强大的优势,特别是在动物病毒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上,相对于传统的疫苗预防和药物治疗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动物细胞中转入针对特异病毒的小干扰RNA(siRNA)或短发卡RNA(shRNA)激活RNAi通路可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阐述RNA干扰的发生机制及其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抗虫短季棉新品种豫早棉911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豫早棉9110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豫1335为母本、中825为父本,采用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短季棉新品种。该品种纤维长度30.3mm、比强度30.1cN/tex、马克隆值4.4;高抗棉铃虫和枯萎病、耐黄萎病;2011年河南省短季棉生产试验中皮棉平均产量1 112.1kg/hm2,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6.4%。201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测产系数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小麦研究和生产过程中理论测产的准确度,2005-2008、2009-2010年以5个冬小麦主产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小麦测产系数试点间、品种间差异及与实际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测产系数5个生态区4年的平均值为0.90,比实际应用的测产系数(0.85)高5.88%,其中不同生态区间差异达0.05显著水平,不同年份间差异较小;各生态区测产系数试点间差异达0.01显著水平,北方麦区和黄淮北部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其它生态区品种间差异显著。各生态区小麦实际产量与测产系数间呈正相关关系且多数达0.01显著水平;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与测产系数呈负相关关系,且多数生态区达0.05或0.01显著水平。因此,在理论测产时可以根据已调查的成穗数和穗粒数、考察产量水平和品种特性,结合相应的回归方程校正测产系数或选用0.90。
关键词: 冬小麦 测产系数 基因型 生态区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抓好“3+1”模式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院县共建罗山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县的实践与探讨
《农业科技管理 》 2013
摘要:文章探讨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与罗山县人民政府共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县的有效做法,即"三结合,一助推;三到位,一提升;三引入,一彰显"工作模式(以下简称"‘3+1’模式"),该模式让成果找准了切入点,让院县共建抓住了着力点,让现代农业呈现出新看点,并提出了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创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县试点;密切联合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典型示范等完善"3+1"模式的建议,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关键词: “3+1”模式 院县共建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县 实践与探讨 罗山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类重要蔬菜中农药残留风险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全面了解和掌握郑州市蔬菜农药残留现状,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管理提供依据,2010-2012年对郑州市蔬菜生产基地七大类21种蔬菜开展了农药残留监测工作,采用危害物风险系数法评估农药残留的风险性。结果表明:所检测的32种农药中有30种农药被检出,检出率大于5%的农药有溴氰菊酯、百菌清、三唑酮、腐霉利及五氯硝基苯。农药残留超标率随季节呈"正弦线"的变化趋势,不同类蔬菜农药残留平均超标率大小表现为鳞茎类>绿叶菜类>芸薹类>豆类>瓜类>根茎类>茄果类。蔬菜中氧化乐果的风险系数大于2.5,为高度风险;毒死蜱、甲拌磷的风险系数介于1.5~2.5,为中度风险;其余检测的农药残留风险系数均小于1.5,为低度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