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孢囊线虫3号小种抗性资源的持久抗性研究
《大豆科学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1992~1995年,应用田间自然发病重复鉴定、不同省份异地鉴定和人工接种卵悬浮液的多年多点鉴定方法,对40份大豆孢囊线虫3号小种的抗性资源:其中免疫的12份,抗病的28份,进一步做持久抗性研究。结果原对3号小种免疫的12份资源有11份仍表现免疫,1份表现抗病;原来抗病的28份资源仍全部表现抗病。鉴定结果表明参试的抗性资源抗性持久稳定,可供抗病育种应用。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抗性资源;持久抗性鉴定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抗性鉴定研究
《大豆科学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1991~1995年,应用田间自然病圃和病上盆栽鉴定方法,对安徽、河北、福建、山东等24个省市保存的3355份栽培大豆种质资源和186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分别进行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鉴定结果:栽培大豆免疫的5份,占参试材料的0.15%,抗病的19份,占参试材料的0.57%,这些抗病品种多为黑色种皮。在鉴定的野生大豆和南方各省的大豆种质资源中没有发现免疫和抗病的。


双控1号包膜剂在寒地大棚黄瓜上的应用
《现代化农业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双控1号包膜剂在寒地大棚黄瓜上的应用晏晖(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哈尔滨150086)双控1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制的蔬菜种子包膜剂,是在化学控制基础上引入物理控制机制,可在种子表面形成超微网状结构、有序调控蔬菜生育进程的新型药剂。1材料与方法供试黄瓜品...


生态环境对大豆子粒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大豆科学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以25个大豆品系为材料,在东北三省8个地点同时进行试验,目的是研究生态环境对大豆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酸、亚油酸及棕榈酸表现出北高南低的变化趋势;油酸与之相反,北低南高;硬脂酸变化趋势不明显。5种脂肪酸都存在极显著品系×环境工作。各脂肪酸性状的地点变异系数与品系的变异系数都很接近,说明在此范围内生态环境对各脂肪酸表现型的影响基本上与品系间的遗传差异接近。各脂肪酸性状的地点相关分析表明,品系脂肪酸含量的相对表现在各环境下是基本相近的,虽然环境条件影响大豆的主要脂肪酸含量,但是其对脂肪酸含量的顺位影响不大,在一个地点高往往在其他地点也高,体现了品系遗传性的存在。同时也表明,在异地对适应当地品系的脂肪酸含量的选择也是有效的。
关键词: 大豆脂肪酸;生态环境;相关


蛋白、脂肪含量66%以上的大豆新种质龙品8807
《作物品种资源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龙品8807系黑龙江省农科院豆类资源室利用栽培大豆(G.max)与野生大豆(G.soja)经种间杂交、回交,系统选育出的蛋白、脂肪总含量66.16%高蛋白种间杂交新种质。该品系母本是北方春大豆优良品种黑农35,属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0~85cm,秆强,株型收敛、分枝少,黄种皮,淡脐椭圆粒,百粒重20~22g,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45.2%,脂肪18.6%。父本为原产黑龙江省


大豆优异抗病种质东农9674
《大豆科学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大豆品种间杂交后代在田间发病条件下的连续选择和鉴定,创新了可以抗10个灰斑病生理小种,兼抗花叶病1号株系的抗病种质东农9674。多年多点鉴定和多年接种鉴定表明,东在967必高抗灰斑病,抗性稳定,根系发达,固氮能力强、耐重迎茬。是大豆抗灰斑育种和多抗育种的优异种质资源和亲本材料。省内外育种单位作为亲本引用,已作了20个杂交组合。
关键词: 大豆,抗病,资源,育种


桃小性诱剂在果园中测报与应用
《北方园艺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桃小性诱剂对桃小食心虫雄虫诱捕进行虫情测报,桃小食心虫成虫在牡丹江地区发生期长达72~77天,成虫发生期有明显的三次高峰,以最早诱蛾日和成虫发生高峰期为指标,防治关键时期:以每次高峰期后6~10天内是树上打药防治适期。
关键词: 桃小食心虫;性诱剂;高峰期


大豆群体冠层叶、粒与光照垂直分布的初步分析
《中国油料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对亚有限和无限型品种(品系)的LAI、粒重及光照垂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荚、鼓粒期的LAI,亚有限型以上层、无限型以中层最高。开花期两种类型材料相对光照均以冠层上部最高,下部最低,但上部相对光强亚有限型低于无限型。成熟期粒重分布,亚有限材料以上层、无限型以中层比例最高,分别约占全株粒重的45%~60%和45%~57%。两种类型材料在25株/m2下均获得了较高产量。
关键词: 叶粒,光照,垂直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