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镁在大豆营养中的作用
《大豆科学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经特殊工艺处理,将蛇纹石矿制成不同品位镁肥,对大豆连续3年的盆栽与小区试验结果表明,镁可增加大豆对其它营养成分的吸收、提高大豆的光合速率、增加植株干物质的积累、改善大豆品质、提高大豆产量。
关键词: 镁;大豆;营养作用


牡丹江郊区马铃薯生产现状与改进措施
《北方园艺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牡丹江郊区马铃薯生产现状与改进措施柴永山(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作者简介:柴永山1963年9月12日生。黑龙江省双城人。1985年牡丹江农业学校农学专业毕业。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助理研究员。从事农作物育种研究工作。主要探讨辐射诱变、遗传育种...


青花菜劣质花球产生原因及克服措施
《北方园艺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青花菜劣质花球产生原因及克服措施倪淑君近年来,青花菜作为一种新型蔬菜被引入我省。因青花菜营养丰富、脆嫩爽口、烹调后色泽碧绿,整个生育期病害极轻,符合人们对蔬菜的高品质、高营养、无公害的要求,成为一种高档蔬菜风糜于世,并逐渐走入千家万户。由于青花菜抗寒...


黑龙江省主要大豆品种光周期反应差异及其稳定性
《大豆科学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采用光周期差值百分数(pd)分析了72个黑龙江省主要推广大豆品种光周期反应差异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这些品种虽来源于纬度相近地区,但各品种对光周期反应差异较大;品种间出苗至开花阶段(Ve-R1)的光周期差值百分数变异幅度较大(2.2-28.9%),变异系数为65.9%;出苗至成熟阶段(Ve-R8)变异幅度为2.0-13.6%,变异系数为34.7%;在供试品种中,大部分品种Ve-R1、Ve-R8阶段的pd值小于10%;相邻纬度Ve-R1阶段pd值差异不明显,但Ve-R8阶段及株高的pd值有随纬度增高而加大的趋势;不同年份间品种对光周期的反应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
关键词: 大豆;光周期;差异;稳定性


早熟高产玉米杂交种克单8号
《现代化农业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克单8号玉米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于1992年冬在海南岛始配组合育成的玉米单交种,原代号克93-114,1998年春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推广。该杂交种属早熟、高产、优质及多用型玉米新品种。1熟期早在黑龙江省克山地区生育期(出苗...


人工种草改良利用退化草地的试验研究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人工种植6个品种的牧草对运粮河沿岸退化草地进行了两年的改良利用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大叶紫花苜蓿是适于该地区生长的牧草,其极强的耐刈割性和固氮能力确保了牧草的高产与优质,因此促进了奶牛业的发展,使退化草地得以改良和利用,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小麦D~2型细胞质光敏性雄性不育的研究
《遗传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小麦D2型细胞质与特定的核结合,对15小时以上的长光照反应敏感,表现雄蕊雌化,花粉败育。本实验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雌化的雄蕊横切面,发现有类似胚珠的结构,但没有胚囊,也没有花药壁结构和花粉粒。应用单向SDSPAGE技术,对(C)norin26与(C)齐厚库D2型细胞质光敏性雄性不育小麦与相应同核系的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可溶性蛋白多肽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14小时以下的短光照下D2型细胞质小麦与同核系的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可溶性蛋白多肽的SDSPAGE电泳图谱无差异,而在15小时以上的长光照下(C)norin26小麦在分蘖期叶片的细胞质可溶性蛋白多肽和孕穗期幼穗的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可溶性蛋白多肽的SDSPAGE电泳图谱均有差异,(C)齐厚库小麦在分蘖期叶片的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可溶性蛋白多肽的SDSPAGE电泳图谱亦均有差异。差异的总趋势是在长光照下可溶性蛋白多肽减少,推测D2型细胞质光敏性雄性不育,可能与这些可溶性蛋白多肽减少有关。
关键词: 小麦,光敏感,雄性不育


农业信息服务要向集团化和网络化发展
《中国信息导报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农业信息服务要向集团化和网络化发展王岫芳(黑龙江省农科院情报所)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和十五届一中全会中强调,必须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这亦是从事为农业服务的信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各类信...

